8-12岁海外中文整体学习规划,以及12岁之后的学习展望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64篇原创分享,于2021年12月26日首次发布,全文约9800字。
01 从小小鸟获得证书说起
最近,8岁1个月大的小小鸟完成了小学语文六年级以阅读理解为首要任务的第一遍系统性学习。照例在学堂的证书颁发环节,在近60位小伙伴的瞩目下,小小鸟得到了学堂发出的第一张山上插满小红旗的证书,小脸蛋上满是自豪和喜悦。
领证书时,小学员要简单回答几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感想。
--------------------------------------------------------------------
颁奖老师:语文书六年级下册难不难?
小小鸟:我觉得在难与简单之间。有些课文我第一次读的时候磕磕巴巴的,但是妈妈讲给我听之后,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不觉得难了。
……
小小鸟:我想和大家说说我最喜欢的课文。我最喜欢科学单元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篇。讲的是生活在未来的小朋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未来的小朋友,他们在家一对一地和机器人老师上课。比起机器人老师,我更喜欢现在这样去学校上学,有真人老师上课,有同学可以一起玩。
……
--------------------------------------------------------------------
颁奖典礼之后,小伙伴们纷纷表示也要努力得到插满小红旗的证书;大朋友们也备受鼓舞,在带娃攀登汉语峰的路上更加充满信心。
将时间倒回2020年3月,那时候我写了篇文章,用函数模型推导:为什么娃8岁要读懂六年级语文书?具体怎么安排?(点这里阅读)
当时文章一发,不少读者有疑问:8岁娃真的能读懂六年级语文书吗?课本中收录的像四大名著这样的选段,娃要是没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功底,怎么可能理解得了?
我们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
“的确,学习语文书不是孤立地识字读课文,而是全面的认知发展和系统的学习。
语言说到底是文化的载体,学语言离不开历史人文。语文能力是工具,用它开发各个领域,它才能越用越灵。无论是历史人文,还是其他各个领域的学习,输入和输出,一直是我们很重视的部分。
限于文章篇幅,每次只能侧重一个点来说。尽管最近两篇文章讲了为什么选部编版语文教材作为系统学习中文的主线(点这里阅读),以及8岁左右读懂6年级的一些分析(点这里阅读),但其实这是我们整个中文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并非孤立存在,所以也不能孤立着来看。
我之前已经用一万多字写了为什么娃要从小学文言文以及怎么学。接下来我也会继续为大家梳理,在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适合配套阅读的书籍有哪些。我也会逐步和大家分享,我们从5岁左右开始对娃进行的表达训练都有哪些内容。
这是一个体系,哪一部分单独拎出来都可能觉得难以实现,但是当我们把所有这些方面都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相辅相成,早部署,稳步推进,就不会觉得8岁读懂语文书六年级任意一篇课文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
在过去的两年中,随着整个体系不断地完善,上面这段话里提到的内容,很多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实践。我也已经一一整理成文,现分享如下。
文言文的学习:
学语文书时用以全方位提升阅读理解力的书单:
表达训练:
时间管理:
0-8岁,如何安排每日在家学中文的时间?点这里阅读。
如果说上面还只是基于理论分析的构想和基于逻辑推理的回答,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和实践结果再次回应了当初那些读者的疑虑:8岁不仅真的能读懂六年级语文书,而且娃觉得有意思。
有群友问:小小鸟学完六年级语文书,目前中文能力是否达到了你预想的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小小鸟现在中文和德语之间也是切换自如吗?
我在此一并作答:小小鸟的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知识面、理解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等方面,都符合我们的预期。
中文和德语切换自如。根据老师的期中评语,德语阅读能力符合二年级小学生水平。当然了,德语的词汇量和表达跟中文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预期的双语协调发展图,点这里阅读)。按我们的计划,从小小鸟三年级开始,在继续保持中文能力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也会同时在德语阅读上发力。
很多群友关心:语文书以攻克阅读关为目的的第一轮学习完成了,那接下来怎么走?
我们一直以来的想法,现在正式分享给大家。
02 发展中文如种树
我们经常以登山作比喻,说带娃学中文就好比伴娃攀登“汉语峰”,这是从群体角度来讲。
如果从每个孩子自身的中文语言发展来讲,就好像在种一棵树。
刚开始种“汉语树”的时候,关键在于扎根,因为本立而道生。从两岁多以来持之以恒的文言经典输入,就是在扎根。
根基虽在地面之下,不容易看见,但是树要生长,就要汲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这就离不开健康的根系。树将来要长得高大,则离不开足够深、足够扎实的根基。
我们能看得见的是地面以上的部分,比如:树干和树枝。
树干就好比现代文综合能力,以小学语文书为主线的中文学习就属于树干部分。
而各学科领域的中文能力好比树枝。
小时候长树干时,虽然也会长一些小树枝,但主要还是先长树干。待树干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开始更多地长树枝。
而中文各种场景、各种方式的运用就好比长出的叶、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有了叶、花、果,能自如且有深度地表达,“汉语树”便充满生机和生命力。这时候,中文教育才算是完整了。
纵观树的生长,只有根基够强够深,树干才会强壮;树干强壮了,才有更多健康发展的树枝;而只有整棵树的枝干高大又稳固,最终才能支撑起壮硕的树冠,才可能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果实累累。
下面继续以种树作比,讲讲每个部分如何发展。
03 8-12岁中文学习的四个要点
1)文言文,为何要继续学?
根基的培养需要时间。上文提到,对于文言根基的培养,宜从小开始。因为该扎根的时候,如果根扎得不够深,那么到了该长树干的时候,树干就长不高也长不壮。
而此时,周围的德语树、英语树、兴趣爱好树势如破竹,一棵棵超过矮小的汉语树,根系也非常发达了。越往后,小汉语树越可能因为根系吸不到足够的养分,枝叶被周围大树挡住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日渐萎靡,最终难逃枯萎的命运。
根基要从小培养,也需要一直养护。因为枝干要蓬勃向上生长,为长叶、开花、结果做好准备,就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这就需要根基相应地铺开和向深处发展。
所以,接下来8-12岁这个阶段,文言文的学习需保持。内容上,我们初步计划继续基于《论语》、《诗经》和精选古诗词,并按需拓宽学习范围,时间上保持每日的基本量15分钟。诵读的任务每日在家中进行,学堂周末课上会继续讲解和讨论,并逐步引导孩子们加以运用。
2)小学语文书,第二轮学什么?
我们常说,海外带娃学中文的第一个里程碑,不是看娃能说出多少个字的读音,也不是看能写多少个汉字,而是看阅读能力是否达到了一个稳定的平台。
如何判断?
泛泛地讲,如果孩子随便拿起一本符合认知水平的纯文字书,不论题材和体裁,都能读懂,那说明阅读能力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具体地说,如果能读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任意一篇课文,可以说孩子攻克了阅读关,达到了第一个里程碑。为什么是六年级教材?详细分析点这里阅读。
我们之所以把达到第一个里程碑定在8岁结束之前,主要是源于双母语(或一门母语加一门准母语)的目标,以及权衡双语协调发展需求的结果。具体分析点这里阅读。
一方面考虑到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照顾到时间的紧迫性。
因此,用3-4年时间完成小学语文书六个年级课本的第一轮学习,必然要有所侧重和取舍。
5-8岁第一轮学习的首要任务在于阅读理解,书写和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并非此阶段的重点。
这就像前面打的比方,小学语文书的学习就好比是长树干。8岁结束之前先让树干长到一定的高度,森林中的小树才能够到充足的阳光。但接下来如果主干继续只增高度,不长粗度,便容易折断。
事实上,书写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是将中文作为母语掌握不可或缺的能力。(为什么海外娃学中文要学写字?点这里阅读。)
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能让已经具备良好汉语语感的孩子,更为精准地道地运用汉语。
这两部分的学习,便是8-12岁小学语文书第二轮学习的重点所在。
这两部分的学习,就是在让主干变得粗壮、结实和稳固。
有群友说:小小鸟二年级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级课本,跳了4级。要不是亲眼见到,真难以想象。
我的回复:如上文所说,其实我们只是把国内语文教学的内容先后顺序按海外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了一下。
第一轮先攻克阅读关,第二轮再着重学习书写、书面表达,和系统的语文知识。
本文后面部分会说到更为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安排。
3)初中语文书,为什么要学?
主干既要变粗壮,也要继续长高。变粗壮是指小学部分第二轮的学习和巩固,长高就是要继续学初中语文书。
为什么要继续使用初中语文书?
老文章“海外中文母语教育,为什么选小学语文书作为系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分析,对于初中教材的选择同样适用。(点这里阅读)
1、让娃和未来的主要交流对象具备相同的知识结构
继续以初中语文书为主线,接触到各种题材和类型的文章时,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拓展,那么孩子积累起来的背景知识,与在国内接受教育的同代人,是一样的。将来他们之间交流时,便能自然顺畅、无缝衔接。
2、取材广泛,且注重母语素质的全面综合培养。
课文的安排,有古代的经典,也有与时俱进的佳作;
有中外各地的名家名篇,有助于孩子了解我们多元的世界;
有多样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都有体现;
有丰富的内容,既谈人文历史社会,又讲自然科学技术,并且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按孩子的认知发展呈梯度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具系统性,便于衡量
随着孩子中文学习的步步深入,如果没有一个基本且全面的体系来支撑,个人很难兼顾中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继续以初中语文书为主线教娃中文,可以确保系统性。
而且一说到能读懂六年级的课本,大家基本上对孩子的中文能力有个直观的感受。同样,说到孩子学完九年级语文书,母语人士也能对孩子的中文水平作出直观的判断。
总之,一群人登山,有了同一个基础体系,就有了统一的标准,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定位、明确努力的方向。
4)科学常识,如何系统地学?
主干长高长粗壮的同时,树枝也在蓬勃生长,这样才能把整个树的形状撑起来。
为什么要带娃用中文学各门学科?我已经详细分析过,点这里阅读。
随着我们学堂大班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或接近攻克阅读关(何为攻克阅读关?点这里阅读),我们计划从下学期开始为大班孩子开设“科学课”。
采用主题学习的方式,四年时间覆盖国内六年小学自然科学课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们所生活的本土环境特点,带孩子们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常识的中文表达。
下面和大家具体分享语文书及科学常识学习的安排。
04 8-12岁,语文书怎么学?
1)总体进度
我们计划用8-12岁4年时间来学习7-9年级初中语文教材。期间穿插小学语文书同主题的复习及专题学习。
也许有人会问:12岁孩子能读懂9年级语文书吗?
因为之前全方位的认识发展和中文语言能力的持续提升,实践结果告诉我们:8岁娃完全可以读懂小学六年级语文书。
如果继续注重系统全面和细水长流式的中文学习,相信我们的娃在12岁时读懂9年级语文书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之前我们花3-4年时间学习1-6年级课本,而现在学7-9年级课本却安排了4年时间。
语文书的学习,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要降低速度?
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有时间压力,因为在当地语言阅读理解能力达到稳定高度之前,中文阅读能力要先达到稳定的高度,换言之,“汉语树”的根基要有一定深度,树干要有一定高度,才能争取到阳光,才有立足之地。
此刻时间压力明显减小。而且,由于之前先关注树干的高度,树的粗壮程度其实是不够的。如果继续以这个速度只长高度,会不结实。所以接下来既要长粗,又要继续长高。那么长高的速度必然要放慢。
简言之,接下来的4年没有了之前的时间压力,并且不仅是学7-9年级教材,而且还要花时间在1-6年级的第二轮学习上。
因此,语文书的学习进度,较之前更为平缓。
2)基本原则
我们说母语能力的养成,主要围绕阅读、思辨和表达三方面能力展开。(为什么阅读、思辨和表达能力如此重要?点这里阅读)
这三个能力的发展有先后顺序。阅读积累素材,思辨即是选择和加工素材,表达则是对素材的运用。
要想让思辨和表达不流于空谈,阅读必须先行。要让阅读过的内容更多地留存下来,可以通过思辨和表达来实现。
所以,三大能力的发展需兼顾,以充足的输入供给有内容的输出,用充满活力的输出带动有效的输入。
3)学习内容
基于上述基本原则,8-12岁这四年间的语文书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精读7-9年级的课文,用以继续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力。因为语文书在内容题材和文学形式上的安排,是不断重复的,而深度和难度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因此孩子每学一篇新课文,我们都可以调出1-6年级相关老课文一并复习。
7-9年级每个单元末的专题探究和写作训练,先以口头讨论的方式进行,暂不作书面要求。口头表达依然是重点,会融合在其他学习内容中。例如:学堂课上与小伙伴分享课文的环节将继续存在;和小伙伴共读名著经典时,也会继续练习说感想;学堂周末新增的科学课上会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等等。
书面表达参照1-6年级语文书的要求。 除了继续用之前系统学写字的方式推进(如何系统学写字?点这里阅读),也会同时安排学习1-6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专题这两个板块,系统地练习书面表达。
4)时间安排
四年学习时间,一年按50周计,则共有200周。
初中语文书7-9年级教材有6册、合36个单元、共141篇课文。具体分布如下:
按一周精读一篇课文的进度粗略估算,需141周。
但古诗词不必像一般课文那样单独用一周时间来学习,而是可以拆分到其他学习中去,初次学古诗词时花一份时间(即15分钟),之后每天只要巩固复习一遍即可(古诗词怎么读?点这里阅读)。
同样,一个现代诗单元,4、5首现代诗也不必一首诗花一周时间来学,而是可以将整个单元的内容集中在一周进行,并纵向复习之前已学现代诗歌。
类似的还有文言文单元的学习。对于从小接受文言熏陶,一直都在读古文的孩子来说,文言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也完全可以在初次学习时花上一两天,之后遵循“学而时习之”的原则,每次复习不必占用整块的语文书学习时间,而是可以用几分钟复习文言文,再用剩余时间继续学习其他课文。因此,文言文单元的学习,也不必每篇安排一周。
考虑到上述古诗词、现代诗歌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我对学习进度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计划大约分配120周时间给7-9年级课文的学习。
剩余80周中的60周,主要用于1-6年级课本每单元末的专题学习、大作文练习,并结合7-9年级每单元末的专题讨论。
一年级的专题学习主要为学习拼音(查字典)以及写会议通知。
二年级的专题学习任务主要为部首查字法和学写留言条。
3-6年级共62个单元,包括58篇大作文和4个综合性专题:中华传统节日、诗歌、汉字和回顾小学生活。
按照专题学习的特点,大致安排2周时间给一二年级的专题学习。其余58周时间,每周学习3-6年级课本中的一个作文专题,并写一篇大作文。
综合性学习、其他基础知识以及7-9年级每单元末的专题讨论不单独安排一整周的时间,而是结合以上各项学习内容,穿插进行。
暂无固定安排的20周,主要用来复习和作机动安排用。
以上是我对接下来四年语文书学习的大致时间安排。8-12岁每日在家要进行的学习内容和每项学习内容需安排的保底学习时间,以及学堂周末课的安排,我已更新在0-12岁整体规划中。想参考的读者朋友,可以按文末方式领取。
初中语文书在家教,相比小学内容来讲,对父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以后也会整理怎么教7-9年级教材的攻略,但是当务之急是先在荆棘丛中把上山的路开出来,待有了路之后,再一步步地把这条路拓宽、修平整,让后来人能更轻松地上山。但是限于时间精力,目前重点还在于开拓,一路向前。一起登山的小伙伴们,希望你们能理解。
不过,在正式整理攻略之前,我们会定期在贯渊学堂通过家长交流的形式分享经验,给大家支招。
05 科学常识,如何系统地学?
之前我写过一篇“带娃用中文学各门学科”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了:小学阶段,如何通过在家带娃阅读数学书和科普书来帮他们获得与认知相匹配的、母语人士必备的各类科学常识的中文表达。(点这里阅读)
我也专门总结了一篇适合0-8岁开始阅读的科普书书单(点这里阅读)。
如果说参照学校数学课进度,在家阅读部编版数学课本中的相应内容,可以系统而有效地为娃加载基本数学概念的中文表达,那么科学常识方面的学习,则很难用相同的方法做到系统全面。
比如小小鸟所在的德国公立小学,没有专门的科学课本。自然科学、社会情绪、行为规范、历史政治等内容,都被综合在通识课(Sachunterricht)上教授。除了学年初的家长会上老师会简单告知本学年将涉及的主题之外,什么时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作为家长基本只能从孩子的口中和作业里了解个大概。
虽然平时学习部编版1-6年级语文课本时也有科学单元,但只在每次讲到科学单元时才做些拓展,离系统全面掌握科学常识的中文表达,还有一段距离。
此外,孩子每天都有各种安排,能用在中文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孩子们很多时候会首选有情节、故事性强的书来阅读,而不是知识性为主的纯科普书。
即使是愿意主动阅读科普书的孩子,也会越来越需要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获得交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拥有持续阅读科普书的强劲动力。
基于上述考虑,除了在家中继续亲子共读科普书,结合语文书进行科学拓展之外,我们准备在学堂教学体系中,在目前周末课堂文言文学习、现代文表达的基础上,为16’级(大班)孩子引入科学课。
计划让孩子们在8-12岁四年间,学完国内小学六年科学教材。
初步计划学堂后续年级各班,也会在孩子们打好基础、各方面条件具备时,开始科学课。
为了确保科学课的系统性,我比较了国内三套权威且使用广泛的小学科学教材,分别为教科版、人教版和苏教版。
这三套教材涉及的主题有不少重合,先后顺序不尽相同,编排上各有特点。
比如,人教版和苏教版中一些知识点会在不同年级的课本中反复出现,步步加深和拓宽。苏教版与人教版相比,增加了更有新意的素材,而教科版的内容不仅十分与时俱进,而且虽然每本教材涉及的主题不多,但是比另两套教材都挖得更深。
目前我初步的设想是:参考这三套教材,并把手头现有的一些科普资源用起来,为学堂孩子们编排4年即8个学期的科学课。
初步计划每个学期的主题涉及3~4个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也会结合数学概念,如有必要,课程内容可能会跨学科编排。
孩子们主要会在课上用中文学习科学常识,了解相应的中文词汇;部分内容会要求孩子们在课后继续观察,搜集、阅读并简单整理相关资料。
此外,我打算每个学期带孩子们完成一个需要动脑和自己动手的专项练习,让孩子们学习怎样像科学家或工程师那样提出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有机会在课堂上与小伙伴讨论自己的想法;完成后,孩子们将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相互点评。
以上还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整个框架会越来越清晰,也会有更为丰富的细节。
总之,在中文母语集体中,和一群中文水平相当、且持续进步的小伙伴一起,有各种可能性。当学习中文到达了稳定的高度(怎样算是到达了稳定的高度?点这里阅读),接下来孩子们将踏上用中文学习的奇妙之旅。
06 12-18岁中文学习的展望
老朋友都知道,我们有计划把学堂一直办下去,为孩子们提供纯中文母语社区,陪伴他们直到18岁。
从2岁到18岁,让中文不仅成为孩子们与父母深度联结的语言,而且成为他们与小伙伴一起学习和玩耍、一起成长和探索世界的语言。
在公号第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先学好中文”(点这里阅读)里我提到,0-12岁是孩子行为方式、性格和重要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家庭影响最为深远的阶段。
在0-12岁间,我们通过每日在家带娃学中文以及发展学堂,让周末课堂做家里单打独斗做不了的事,扎扎实实地帮孩子们打好中文基础,让孩子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文言文:2-12岁,孩子们从诵读到理解再到运用,前后已经学习10年文言经典;
现代文:5-12岁,孩子们学完部编版1-6年级语文课本,并完成7-9年级语文书第一轮的学习,能够流利阅读和理解其中任意一篇课文。
表达:5-12岁,孩子们系统地接受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能够有条理、有内容地描述事物、表达想法。
各学科:8-12岁,孩子们用中文系统地学习国内1-6年级数学课和科学课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课外阅读:伴随上述主线的稳固发展,孩子们已阅读大量优秀儿童作品,建立起丰富的文化和知识储备,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
我们边走边思考,一路来摸着石头过河。随着一步步往前走,我们的想法会越来越清晰,计划也会越来越细致。12岁之后我们打算怎么走,一些还不太成熟的想法,先在此分享给你。
0-12岁重在打好中文基础,12-18岁阶段则着重在用中文培养孩子的软实力(英文里常说的soft skills)。虽然用中文教,但软实力的展现却是融会贯通的,可以在语言间自由切换。
1)首先是讲故事的能力,即:用简洁明了又有逻辑顺序的结构,把一段平实的信息用引人入胜的方式讲出来。未来对应的场景有:在大学里的发言,在工作岗位中的总结汇报,在社会上各种社团里的发言。
2)给别人反馈的能力,如何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反馈?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的软实力。对应的场景有很多,包括在学校里与同学之间、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与同事,上下级,以及客户之间的合作。
3)演讲能力,对应正式上台讲话的能力,这和讲故事有区别。讲故事的能力更多地是在日常中针对具体问题的表达,而上台演讲是综合性的展示,不仅有对内容的表述,语言的运用,还包括对节奏的掌控、肢体语言的把握,以及现场随机应变和与人互动的能力。
软实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孩子们持续拓宽知识面。
文言经典会更为深入地学习,现代文方面初步计划将继续以国内高中语文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中文教学。
在继续学习与认知相匹配的自然科学常识的基础上,我们也有计划增加社会科学的学习。包括带孩子们了解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以及探索经济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一些常识性的心理行为知识。
为什么先自然科学,后社会科学,这样的顺序是根据孩子人生阅历的积累程度以及心智成熟度而定。
另一方面,我们将用好集体的优势,为孩子们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在各式实际场景中,在组织和参与各种项目中,不断地运用中文磨练软实力。
07 结语
8岁1个月大的小小鸟完成以阅读攻坚为首要任务的1-6年级语文书的第一轮学习,不仅能读懂,而且觉得有意思。
8-12岁中文学习的四个要点:文言文根基继续拓宽和向深处发展;1-6年级语文书第二轮的学习以书面表达和语文基础知识为重;7-9年级语文书的学习主要为继续提升阅读理解力;学堂为大班孩子开设科学课,从学习中文过渡到用中文学习的新阶段。
8-12岁用四年时间学习7-9年级初中语文教材,期间穿插1-6年级语文书的第二轮学习及专题学习。每日在家学习内容和所需的保底时间,欢迎参考0-12岁整体规划,领取方式见文末。
8-12岁用四年时间系统学习1-6年级小学科学课及数学课上的主要内容,用中文学习基本科学概念和常识。
0-12岁,我们先帮孩子打好中文基础,12-18岁,我们再用中文培养孩子的综合软实力。一方面继续抓文言文,并用高中语文课本为主线系统地抓现代文,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增加社会科学的学习;另一方面,孩子们将在我们的中文母语集体中,在各式实际场景和项目中,不断地运用中文磨练软实力。
领取『愿者闻之』0-12岁海外中文整体学习规划,内有对应各年龄段的共学课堂内容、每天在家学习安排(包括各项学习内容及参考时长)。
各位愿意与『愿者闻之』携手同行的读者朋友们:你只需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截屏发给“愿者闻之小助手”(长按文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请在48小时内保持朋友圈对小助手可见),小助手即会在48小时内通过朋友圈确认后,将这份独一无二的0-12岁海外中文课内课外整体学习规划赠送给你。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