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听书资源泛滥的时代,哪些好书最值得一听?怎么听?

刹车娃家长必读!(自推娃家长选读)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57篇原创分享,于2021年8月8日首次发布,全文约5400字。


关于听书,之前我写过一篇:海外娃中文母语教育,听书到底有多重要?(点这里回顾

有群友反映:娃挺爱听书的,不过就是喜欢听海底小纵队、米小圈这样轻松愉快的故事。如果是知识点多、文化气息浓的内容,就不太愿意听。

也有群友向我们吐槽:家有天生不爱听书的娃,就算是轻松愉快的内容,娃依旧两耳关闭,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既然锻炼听力能力是中文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分析点这里阅读),而听书又在中文能力持续进阶过程中对提升听力理解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我就和大家聊聊:

  • 天生不爱听书的娃,若要锻炼听力能力,最有必要听的书有哪些?

  • 以及按什么样的顺序,娃更容易听进去?

下文分享的内容对从小就爱听书的娃同样适用。当然,因为对这类娃来讲,听书本身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父母大可在本文分享的内容之外,为娃提供各种符合他们认知和理解力的优质资源。



01 听书资源大致分类


文化类

咱们讨论听书主要是从中文母语教育的角度出发。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要把汉语学成真正的母语水平,就不能不了解其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故此处“文化类”主要指中华文化类听书资源。

如:中国历史和人物故事,成语出处及典故,古典名著等。


科学类

主要通过讲述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满足娃迅速增长的认知需求,为娃积累丰富且与时俱进的词汇储备,促进娃用地道的汉语表达复杂的概念。

如:各种介绍常识性科普内容、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自然科学各细分领域的听书资源,以及融合了科学知识的儿童文学作品等。


评书

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它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评书段子多以经典历史故事为脚本,由说书人加以演绎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给大众听。


其他类

此外,还有诸多其他类别的听书资源,如:非文化类的普通绘本故事、经典童话、校园故事、各类小说、文学作品等等,暂且归类于此。



02 听书为了什么?


对我们自己来讲,从不同的听书目的出发,比如用来打发时光,或者用来提升技能,我们选择的内容肯定大不相同。

为娃精选必听书目之前,咱们也要先想清楚:此阶段娃听书的目的是什么?

中文母语教育角度出发,最有必要听的,必定是在促进孩子将中文作为母语掌握这件事上,最不可或缺的那些书。

要学好中文,基础在现代文,难点则在于文化典故和成语等文言表达。这两部分内容彼此交织,相得益彰。

我们经常提醒大家,带娃学习中文时,现代文和文言文缺一不可,在选择听书资源时其实也同样需要两者兼顾。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希望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任务,而是下一件事情的铺垫。只有这样,每一步的努力才能不断叠加放大,最后达成惊人的效果。

听力先行,阅读跟进。听书的本质也是为实现下一步的阅读目标做积累。

我们希望将来娃像我们一样,不仅历史正剧能看得津津有味,古典白话小说也能读得不亦乐乎。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及早要做的,就是给娃多听文化类内容,做好铺垫工作

确定了这样的选择标准,我们再来看上文提到的几类听书资源。·

无论是“其他类”,还是“科学类”,都不乏优质的听书资源。这些资源题材丰富、内容生动,内涵深刻。它们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促进他们认知发展、而且对扩充中文词汇量也大有裨益。不过,由于文化内容并非这类书的重点,这些书在文化方面通常用力不足。

因此在娃阻力大且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其他类”和“科学类”并非当务之急。娃不愿意听,可以不听,娃喜欢听,也不可止步于此。


再看“文化类”。由于西方文化类译作主要用现代文表述,内容上也与汉语表达的典故没有直接关联,因而此处不归入中文母语教育初期阶段必听书的范畴。

此处“文化类”特指中华文化类听书资源,并且是适合孩子听的资源。

专属于孩子的听书资源,会选择适合孩子们理解的脚本,主播既能像父母面对面给孩子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又能适时停下,对书中地道而高级的表达以及文化气息厚重的词汇和概念,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相较上述专门面向孩子的中华文化类听书资源,“评书”因其面向成人而非孩子的特点,尽管用语也会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以简化,以利于大众接受,但在讲解一些概念时,并不会特意选择孩子也能理解的例子。不少内容还可能超过孩子的理解力,某些段子甚至并不适合说给孩子听。因此用评书引娃入门中华文化,不如使用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文化类听书资源。

当然,在孩子已经入门之后,可以挑选内容适合孩子的评书资源,用于泛听和拓展。


总之,无论娃是不是天生爱听书听故事,对于中华文化类的听书资源,父母切不可低估和错过。



03 听文化类的书,有没有推荐的顺序?


自推娃大多对听书的顺序不敏感,他们即便遇到有深度的内容,多听几遍也就能慢慢理解,完全不觉得这会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家有自推娃的父母十有八九会认为听书没必要按考虑什么先后顺序。

不过,也有不少朋友吐槽:给娃听历史故事和文化类内容,娃就是听不进去怎么办?

老朋友都知道,我家小小鸟正是典型的刹车娃,在听书这件事上自然也不例外。我们深知文化类听力输入在中文母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刹车娃也适用的中华文化听书入门路线。欢迎有需要的父母同学参考。


之前我专门写过文章,讲带娃踏入中华文化之门,为什么从《西游记》开始。也分享了小小鸟入坑《西游记》的全过程以及期间听过看过的所有《西游记》版本点这里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听熟《西游记》只能算“打开门”,能听进去历史故事,才算登堂入室。

可是直接给娃听全套的历史故事,即使是悉心简化过,号称“讲给孩子的历史书”,由于朝代更迭,政治无常,人物众多,关系繁复,对大多数初次接触历史题材的娃来讲,仍过于复杂。娃听得云里雾里,自然也就难以真正听进去。

即便暂且抛开历史主线,尝试从单个历史人物故事入手,也会发现很难推进。因为历史人物的经历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是时代的缩影。孩子尽管听的是某个人物的故事,却需要对当时大背景大环境有一定了解,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才会产生共鸣,才能听得下去。

既然全套历史故事行不通,完全抛开主线的单个历史人物故事也听不下去,能否找到某个中间点?

比如先不求大而全,而是截取某个历史片段,带娃密集式地了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英雄故事和背景。之后,再用类似的方法,了解越来越多的历史片段,由点及面。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不仅人物有血有肉,故事精彩纷呈,而且流传广泛、深入人心,文化价值自不必多说。我们便打算从经典桥段着手,再逐步引导娃过渡到听完整版故事中去。

顺着这个思路,在娃听过读过“望梅止渴”、“草船借箭”等著名单篇,表示很喜欢之后,我尝试播放适合孩子听的《三国演义》完整版。没想到的是,娃听着听着注意力就逐渐涣散了。


能听懂单个故事,说明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力;听不懂完整版《三国》,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无法理解复杂的政治背景。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找一部从人物着手,也展示历史大背景,但对政治部分不做过多描述的作品。待孩子听进去之后,再一点点加深拓宽。

经过仔细分析和认真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中华文化听书之路,即:先《西游记》,再《封神榜》,之后《水浒传》。



04 为什么推荐这样的顺序?


1)先《西游记》

《西游记》由一条主线贯穿到底,剧情反复,非常适合孩子理解。虽然人物和剧情深挖下去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但是从孩子的角度非黑即白地来理解也完全没有问题。

除了故事主线和剧情发展的特点,它还具备极高的晓誉度和对诸多文化元素的包容性,因此特别适合作为打开中华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为什么入门中华文化宝库要选《西游记》?具体分析点这里阅读

花了整整四年半,小小鸟终于成功入坑《西游记》(入坑《西游记》的全过程详细分享点这里阅读)。

见她钱儿爸的《超级西游记》和单田芳的评书《西游记》都听得津津有味,青少版纯文字《西游记》也能读得乐在其中,我们打算再来试一试《三国演义》。

不过,无论是钱儿爸的《超级三国》,还是《凯叔三国演义》,或者是曹灿评书《少儿版三国演义》,娃都无一例外地越听越涣散。

我们只好再次放下《三国》,继续帮娃提升能力值。


2)再《封神榜》

经过一番比较,我们觉得此时把《封神榜》介绍给娃,有戏。

先说必要性。

为什么让娃听《封神榜》?

《封神榜》没能排上四大古典名著,可能是因为文学价值一般的缘故,但其实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非常高,许多典故和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皆出自于此。

《封神榜》不是单纯的神话故事,它嵌在商周历史中,用的也是神话和历史相结合的讲述方式。听《封神榜》,汲取它的文化养分,同时对商末周初历史大背景有个基本印象,从文化层面的提升和对历史学习的铺垫两方面来讲,都很有价值。


再说版本的选择。

《封神演义》原著开场先讲纣王妲己那些事,对娃来讲,人物陌生,不少剧情不能理解,有些内容还相当残酷残暴残忍。

大部分听书版本遵照原著这个顺序来讲。

在众多《封神》版本中,钱儿爸的《超级封神榜》让人眼前一亮。它重新编排了人物的出场顺序。

和《西游记》相比,《封神榜》不仅有共同的人物,而且有点像前传,交代了很多《西游》里人物的来历。钱儿爸将原著中十回后才出现的哪吒放在开端,直接从哪吒的故事讲起。

还沉浸在《西游记》中,本能抗拒新故事的刹车娃小小鸟听到“哪吒”二字,立刻被吸引,随后用两个月又8天时间一口气听完了5季共254集《超级封神榜》。

此外,钱儿爸这个版本在内容上也做了不少调整,时不时会拿《超级西游记》里的人物做类比,讲解方式完全从孩子视角出发,举的例子也与孩子生活紧密相关,可谓良心制作。


《封神榜》听完之后,我们抱着“不试白不试”的心态再次拾起《三国》。果不其然,小小鸟才听了几集,注意力再度涣散。


3)之后《水浒传》

在寻觅《封神榜》之后下一个合适的文化进阶听书作品之时,小小鸟(快7岁半)通过语文书五年级下册课文《武松打虎》第一次接触到《水浒传》。

看她接受度挺高,我有点犹豫,要不要上《水浒》?

《西游》和《封神》,同样是神话,天马行空,所以小小鸟能听进去。只不过在《西游》的基础上,《封神》增加了一些历史元素。

从《西游》较少的人物和单一的故事线,过渡到《封神》这样有较多的人物和并行的故事主线,虽然人物和故事复杂性有一定提高。但是,人物形象基本都是非好即坏,没有复杂的人性,离现实很遥远。

与前两部作品相比,《水浒》里面人物虽然武力高强,但总算是一个没有神仙鬼怪的现实世界。

梁山、江湖、朝廷政治,只是背景。前景仍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不再是上天入地的神,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故事里少了神性,多了人性。

这和《三国》还是很不一样的。《三国》政治不只是背景,而是历史舞台上聚光灯下的主角。一个个英雄人物其实只是整个大棋局中的一枚枚棋子。《三国》故事始于宫廷权斗,情节虽然跌宕起伏,但纯属政治范畴,对孩子来说过于抽象。

《水浒》在大政治框架下,讲一群英雄的故事。一百单八将虽境遇迥异,但他们大都为人仗义,爱打抱不平,不为腐朽的官僚集团所接受,最终都被逼上梁山。每位英雄的故事其实有一定的重复性。

果不其然,娃一下子就听进去了。版本依旧是钱儿爸的“超级”系列——《超级水浒传》。


有人问:《水浒》这样的作品里,到处是打打杀杀的场面,对孩子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如果孩子听了做噩梦呢?如果孩子听了学着做呢?

我的建议是,大家要选专门针对孩子的版本,比如小小鸟听的钱儿爸的版本,就会告诉孩子当时的时代特点,还会联系实际,告诉孩子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

比如武松打虎这个桥段。钱儿爸专门分析了为什么这在当时是一件大家拍手称快的事,也特别强调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护动物,不能对动物拳打脚踢,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的补充在评书里则一般不会出现。评书为了吸引成年观众,情节越精彩越好。适龄与否则不在考虑之列。

所以大家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版本。


4)其他人文类听书专栏

除了听上述文化类大部头之外,小小鸟也会穿插着听些人文类的故事,如:钱儿爸讲的《超级名人传.中国篇》、《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超级三十六计》、《成语故事》、《超级神话传说》等。



05 结语


  • 听书对中文能力持续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从中文母语教育角度看,锻炼听力能力,尤其要听文化类内容。

  • 对于不爱听书的娃,为了让娃能够听进去中华文化类的书,除了持续锻炼语言能力之外,选对听书顺序,可以事半功倍。

  • 先《西游记》,再《封神榜》,之后《水浒传》,期间可穿插人文类听书栏目。


下面是上文提到的听书目录:

  • 钱儿爸 超级西游记(4辑123集)

  • 单田芳《西游记》残本100集

  • 钱儿爸《超级封神榜》(5季254集)

  • 钱儿爸《超级水浒传》(尚在更新)

  • 钱儿爸《超级三国》(尚在更新)

  • 凯叔三国演义(343集)

  • 曹灿评书少儿版《三国》(60回)


其他人文类听书目录(均为钱儿爸演播):

  • 《超级名人传.中国篇》(50集)

  •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第一辑8集)

  • 《超级三十六计》(38集)

  • 《成语故事》(尚在更新)

  • 《超级神话传说》(35集)


听完水浒之后小小鸟会听什么呢?

我们想再次挑战《三国》,不知道这次能否成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96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