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表达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早练习,早受益。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36篇原创分享,于2020年9月12日首次发布,全文约7800字。
常听见周围父母说:
“我家娃平时很爱说话,但是让他有主题地讲点什么,就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
“我家娃看完小故事,回答问题或者复述出来,基本可以说得八九不离十。但是我发现,平时生活中,让她用自己的话讲一件事情的经过,总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完全顾不上前后顺序和关联。”
……
有上述表现的孩子,如果小于5岁,只要父母一直给娃全方位的中文语言输入,包括持续提供丰富的日常场景会话、题材广泛的绘本童书(点这里看500本/套0-6岁共读书单)以及经典文言文的输入等,就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孩子大于5岁(此处以及后面提到的年龄仅供参考,各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斟酌),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表达练习帮助孩子,让他们了解对于常见话题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以及怎么说,才能既有内容,又有条理,让人听得清楚明白。
早在开公号第二篇文章里,我就写了我们对孩子学中文的目标,不是看读了多少书,能写多少字,也不论考了多少张证书,而是希望孩子能用中文自如且有深度地表达。为什么?建议还没看过的新朋友先点这里阅读。
无关性格、专业背景和职位,表达其实与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
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获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捷,而如何处理唾手可得的海量信息,做出判断取舍,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恰当的时候,用别人易懂的方式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起到沟通思想,进而影响他人的作用,这才是我们在培养孩子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即表达能力的养成。
对大多数人来讲,良好的表达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来自后天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
那么,孩子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表达比较合适呢?
我在0-12岁三阶段能力养成规划那篇文章里已经提出了我们的初步规划:0-5岁中文启蒙;4-8岁识字、攻克阅读关;5-12岁练习表达(点这里阅读)
5-12岁“练习表达”阶段又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子阶段:
练习表达一阶(5-7岁),
练习表达二阶(8-10岁),
以及练习表达三阶(11-12岁)。
今天这篇和大家分享愿闻原创的“10个常用表达工具”。
01 10个表达工具的来历
2019年我们举办了首届“南德一见“少儿中文演讲故事会。活动分三组进行:学龄组(演讲组)、学前组(故事组)和幼儿组(朗诵组),活动回顾点这里阅读。
其中,学龄组和学前组的孩子们在活动现场各需完成的两项任务分别为:简短演讲和即兴演讲(学龄组),以及读故事和即兴表达(学前组)。
对于学前组孩子来说,第一项任务是朗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展示时间约5分钟;第二项任务为即兴表达,话题由孩子现场抽签决定,准备1分钟,然后围绕主题做1分钟的表达。
第一项任务关注的是孩子们的阅读和朗读能力。第二项任务则考察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当时对孩子们来说,第二项任务是全新的。我们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就任何一个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话题,条理清晰地说上几句话。
针对5-7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我编写了适合作为入门训练使用的“10个表达工具”及配套练习。在首届“南德一见”举办前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对参加学前组(故事组)展示的小选手进行了为期四周共28天的密集型专题表达训练。孩子们在表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们也收获了参与家庭的积极反馈。
下面我就和大家详细说来。
02 10个常用的表达工具
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要让人听得明白,先后顺序很重要。
介绍一个地方的结构和布局,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讲解,很有必要。
展示事物或介绍人物,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逻辑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会更利于听众理解。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只有配上充分且合适的理由或论据,才有说服力。
为满足多层次的表达需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10个好用的工具。根据这10个工具的特点,我将它们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时间框架、空间框架和列举框架。
03 时间框架(1-3号工具)
顾名思义,时间框架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描述时用到的语言结构。在生活中做这类描述的机会非常多。几乎任何与时间发展先后有关的事,在用语言描述出来时,都可以用到这套工具。
1号工具
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时特别常用的关联词,我们称之为1号工具。
在描述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时,按每个场景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依次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来连接,能让听众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让孩子按次序复述一遍上面四个关联词,之后通过三类练习来加深印象。
练习一:6、7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先自己朗读几个有先后关系但打乱了次序的句子,然后将这些句子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好。5岁左右的孩子,则由父母直接按正确的顺序朗读,读完后着重强调关联词,让孩子体会1号工具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举例如下:
主题:去野营
1、接着,我们搭起帐篷,支起桌椅,开始享受大自然美好的风光。
2、周六,我们全家去野营。首先我们把所有野营需要的东西装进了汽车后备箱。
3、然后,爸爸开着车,带我们来到一个特别适合野营的地方。
4、吃完野餐,天已经黑了。我们躺在草地上看满天的繁星,好美啊!最后,我们都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正确答案2、3、1、4
练习二:就某件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孩子用新学到的1号工具“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或简化版“首先,然后,最后”试着说一说。
6、7岁的孩子在父母引导下说完第一遍后,尝试自己连贯地表达一遍。
5岁左右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说完一遍即可。
主题:去超市购物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示:去超市购物前需要做什么准备?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超市?在超市里做了什么?买完东西后做了什么?
做完以上两个练习,当天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下面的练习三可随时在生活中进行。
练习三:无论是在步行去幼儿园的路上,还是在乘车途中,很多碎片化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和孩子做这个有趣的小练习。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这类有时间先后顺序的话题,父母大可信手拈来。例如:
早晨起床的步骤;
吃饭前要做的准备;
怎么正确地洗手;
出门前要做什么准备;等等。
通过和孩子做表达练习,我们其实也顺便帮他们把做事情的步骤理顺了。孩子语言表达更清晰了,做事也变得更有条理,可谓一举两得。语言、认知,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2号工具与1号工具相似,也属于时间框架,但用来描述时间跨度更大的事情。
2号工具
任何事情都有三个状态: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以及还没有发生。如果想要描述一件事情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什么样的,就可以用到2号工具。
把事情分为三个阶段,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用“以前……”、“昨天……”、“两千年前……”这样的词来表示;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用“现在……”、“今天……”、“目前……”等等;还没发生的事情可以用“将来……”、“明天……”、“等我长大以后……”这类词或短语来表达。
和学习1号工具一样,我们先讲给孩子听,然后通过三类练习来加深印象直到熟练掌握。
练习一:排序(后文提到的排序练习,如无特别指出,要求都与1号工具同)。举例如下:
主题:火车
1、将来,也许所有的火车都能用上清洁能源发的电,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了。
2、今天,一部分火车开始用电来驱动,比以前干净多了。
3、200多年前,一个英国人利用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火车。那时候的火车烧煤,一走起来,浓烟滚滚。
正确答案3、2、1
练习二:也是让孩子说一说,练一练(后文提到的此类练习,如无特别指出,要求也都与1号工具同)。这类话题不难找,讲人类发展进程的书中,随便一个点,都可以进行发散。比如:人类住在哪里?衣着的变化,等等。
练习三:毫不夸张地讲,生活中任何一件东西,都可以追溯它的前世今身,深挖之后,再和娃一起畅想未来它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比如:当我们用笔写字的时候,可以和娃聊聊古人怎么写字,而未来人们又会如何写字。
平时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这类表达练习,不仅能帮助孩子思路清晰地讲述很多事物的古往今来,在此过程中,也会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号工具
它和1号工具相似,却又不同。1号工具中规中矩,而3号工具用得恰到好处时,更能渲染气氛。
父母可以先和孩子一起通过练习一来体会下3号工具。
练习一:排序。
主题:日出
1、紧接着太阳开始露出脸来。
2、一开始,天还是浅蓝色的。
3、接着东方出现一道红霞。
4、它慢慢地往上爬,终于,整个太阳跳到地平线上,周围顿时亮了起来。
正确答案2、3、1、4
练习二,可以试试看用新学到的3号工具描述“学骑自行车”或者“学骑平衡车”的经过。
父母可提示孩子:一开始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之后呢?最后学会了吗?
练习三,依然是在生活中,和孩子烤蛋糕或是一起做手工劳动时都是使用这个工具的机会。共处的时光里,有无数的题材等着用心父母去发现。
以上就是时间框架下的1-3号工具。学习这些工具本身并不难,不过要熟练掌握这些工具,还需在生活中不断练习。
建议孩子基本能熟悉运用这三个工具之后,再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04 空间框架(4-6号工具)
在上面的练习中,孩子们可能已经发现,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按时间先后顺序来描述。
比如:说说你的写字台上都放着什么,你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这类话题,我们需要先观察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观察事物的特征并了解其功能,然后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把它们串起来。
下面三个新的常用工具,可以帮我们搭建“空间框架”。
4号工具
对于一个场景、空间或者一个事物,如果随机跳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往往会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如果选择一定的方向顺序来描述,比如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由前往后说,或者反之。那么,更容易带听众跟着我们的思路走。
选定一个顺序之后,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连接我们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如:最上面是……,在……的下方,左边有……,……的前面。
练习一:排序。
主题:博物馆
1、中间那层陈列着精美的玉器和瓷器,
2、博物馆共有三层,在第一层我们看到很多雕塑;
3、最上面那层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家名画。
答案:2、1、3
练习二:请孩子选定一个空间顺序,说说自己的房间。
练习三为4号工具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仔细观察并选定一个顺序,说说不同区域都陈列了哪些商品。
5号工具
除了上下、左右和前后,我们还可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地说,反之亦可。
练习一:排序。
主题:我在湖边看到……
1、湖对岸的树木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2、远处的雪山和白云倒映在水里,非常美丽。
3、我站在湖边。湖水很平静,清澈透明。
答案:3、1、2
练习二:请孩子选定一个顺序,然后试着描述“一个苹果”。
练习三在生活中的运用举例:爬山登塔,俯瞰山下或眺望远处,风景由近及远呈现在眼前,极有层次。让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通过4号和5号两个工具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了解到,在一个空间里想要把各个事物的相对位置描述清楚,需要借助方位词。
这样的词往往成对出现,比如有上就有下,左和右谁也离不开谁,没有前就无所谓后,远近也是相对的,里和外是一对儿。两点连成一条线,用这样成对的词就好像是用一条线把多个事物真正串到了一起。
但有时候要描述的相对位置更为复杂,用一条线串起所有的事物有难度,此时如能有一张网(一个平面)来将事物一一覆盖,那该多好。6号工具就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帮助。
6号工具
“中间和四周”的描述方式很常见,我们既可以先说中间部分,再逐渐延伸开去,说说四周都有什么;又可以先说周围,再说中间。
用“东西南北”描述地理位置时,更不容易产生歧义,因为无论是“上下左右前后”,还是“远近里外”,都会随着说话者位置的变化而不同,而“东西南北”却始终不变。
以下为6号工具的三个应用练习。
练习一:排序。
主题:花园
1、花园的正中间是一座圆形喷泉;
2、花园的四周种着红色、黄色和粉色的玫瑰,好像一堵彩色的墙围着整个花园。
3、喷泉的周围是刚刚修剪过的草坪;
答案:1、3、2
练习二举例:父母带孩子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6、7岁且对方位有概念的孩子可以尝试用“东南西北”来介绍“老北京皇城”。5岁左右尚未建立起方位概念的孩子,则可以试着用“中间和四周”描述自己的所见。在开始之前,请孩子先选定一个顺序。
练习三:与孩子逛景区、查看地图,就是很好的练习机会。先看东南西北或者中间四周都有什么景物,试着让孩子说出来,然后和孩子一起安排一条游览观光路线。让孩子来决定先后顺序。表达时,可以完美地将“时间框架——1号工具”和“空间框架——6号工具”结合起来。
至此,我已经把3个时间框架工具和3个空间框架工具介绍给大家了。
当然,无论是时间框架、空间框架,还是下面马上要介绍的列举框架,都远不止这几个关联词组合。本文只介绍最常用的几组,更多更丰富的表达还需孩子们今后通过每天的阅读不断积累。
当孩子已经基本掌握了上述两套共计6种工具,则可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05 列举框架(7-10号工具)
前文介绍的6个工具中,1-3号工具用来描述有先后顺序的事情,4-6号工具则可以把事物的相对空间位置描绘清楚。但有时候要介绍一件物品或一个人;比较两样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等等。
这时候,很有可能既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也不存在相对空间位置,那么,我们前面学的6个工具都用不上了,怎么办?这就是列举框架的4个工具要来解决的问题。
介绍一件物品,重在找出它的特别之处,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听的人才会被吸引并愿意听下去。
介绍的方法有多种,此处要分享给各位的方法,是从这件物品的来历、外在特点和功能三方面来考虑。
来历就是从哪里来的,外在特点是指看上去的样子、闻起来的气味、听起来的声音、摸起来的感觉、尝起来的味道;功能是指可以用来做什么。
我们把它简化成7号工具:
7号工具可能用到的关联词:不仅……,而且……,还……
练习一:排序。
主题:介绍自行车
1、它可以载着我去更远的地方。
2、这辆自行车非常漂亮,紫色和白色相间的车身上,还印有很多小花。而且它没有辅助的小轮子,是一辆真正的自行车。
3、我有一辆紫色自行车,是去年夏天爸爸妈妈买给我的。
答案:3、2、1
练习二:这次轮到孩子们自己来试着说说一件熟悉的物品,如:每天陪着他们去上幼儿园或者上学的书包。
练习三,可介绍的物品繁多,此处就不一一举例了。
学完怎样介绍一件物品,再来看如何介绍人物。
介绍一个人,也要观察和发现这个人物的特点。
首先,要说清楚自己介绍的人是谁。
然后,可以从年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等等方面考虑这个人的独特之处。
最后我们要提醒孩子,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就是不要试图什么都不落下,而是选三到四个最有特点的方面说。恰到好处,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把它简化成8号工具:
练习一:排序。
主题:外婆
1、外婆很会织毛衣和缝东西,她为我做了很多漂亮的衣服。
2、我的外婆很慈祥,脸上永远挂着淡淡的微笑。
3、外婆以前是医生,虽然早已经退休了,但她还在努力学习,上次来德国的时候,外婆还跟我学了些德语单词呢!
答案:2、1、3
练习二,请孩子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人:我妈妈或者我爸爸。
练习三,8号工具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比如让孩子说说在兴趣班新认识的朋友,或者班上新来的老师……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话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比较两样事物的情况。
比如和妈妈去面包房,孩子可能既想吃个甜甜圈,又想吃个扭结面包(die Brezel),可是妈妈说了只能选一个,怎么办?那就得比较下到底哪个是此时此刻自己更想吃的点心。
再比如某个周末,孩子既想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又很想去一个盼望已久的集体活动,可是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都只允许参加其中一个,这可如何是好?只得好好比较下,到底哪个活动更不该错过。
所以说,比较两样事物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怎样才能既快又好地比较两样事物的异同,从而在很多时候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做决定呢?
下面这个工具就可以帮到我们。首先要说明的是,比较的方式有多种,在这里,我介绍给大家的9号工具是一种常用的比较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9号工具
首先,父母告诉孩子,在中文里,我们常用“甲”和“乙”来指代事物和人物,在9号工具里“甲”和“乙”用来指代任意两个要进行比较的事物。比如指代甜甜圈和扭结面包,或者生日聚会和集体活动。
然后,先说两样事物的一个共同之处。比如说甜甜圈和扭结面包,都是我爱吃的;或者生日聚会和集体活动,都是我想参加的。
接着,最主要的部分来了。孩子需要从三个不同方面找出两件事物的区别。如果说甜甜圈漂亮、颜色丰富、太好看了,虽然看上去是三个词,却都在说同一个方面,就是甜甜圈的外表很吸引人。而如果说甜甜圈很漂亮、很甜,而且口感柔软。那就是说了三个不同的方面。
最后,整理句子,把一个共同点,三个不同点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练习一:排序。
主题:面包和香肠
1、面包和香肠都是我爱吃的食物。
2、其次,面包有的甜,有的咸,有的淡淡的,香肠一般来说是咸味的;
3、但它们很不一样,首先,面包是主食,香肠属于肉类;
4、最后,面包能提供给身体很多必须的营养,香肠却因为含有很多人工添加剂而不能多吃。
答案:1、3、2、4
练习二:可以让孩子试着比较下拖拉机和跑车,或者鲨鱼和老虎。
练习三,9号工具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此处就不再举例了。
最后要介绍给大家的是10号工具。在10号工具的框架下,我们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从三个方面解释我们为什么这么想。
10号工具
首先表明观点,可以这样说:“我认为……”,“我喜欢……”,“比起甲,我更喜爱乙……”;
其次找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可以这样说:“因为首先……,其次……,而且……”,也可以这样说:“因为它不仅……,还……,而且……”;
最后总结:“总之……,所以……”或者“因此……”。
练习一:排序。
主题:我喜欢度假
1、总之,度假的时候能有和平时不一样的体验,所以我喜欢度假。
2、因为度假的时候我不仅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风景,吃到平时不常吃的食物;
3、还能整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而且不用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读书、练琴和做运动。
4、我喜欢度假。
答案:4、2、3、1
练习二,主题:下雨天、晴天、下雪天
父母可提示孩子用以下句式:“比起……,我更喜欢……”, “我喜欢……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
练习三,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是相当普遍。当孩子和父母意见想相左时,引导孩子想出三个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然后,耐心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吧!
06 总结
对大多数人来讲,良好的表达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来自后天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
从孩提时代即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表达练习,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这样的好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表达的方式有很多,本文与各位分享的10个常用表达工具,都是从最基本的表达需求出发,非常适合5-7岁孩子学习和使用。
掌握这10个工具之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大多数语言表达情境,孩子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来应对,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晰有条理。言之有物,且言之有序。
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学习与训练之后,只有经常把这些工具拿出来使用,它们才不会“生锈”,才会一直陪伴我们的孩子,在必要的时刻提供帮助。
好了,10个表达工具的坑也终于填上了。此
此外,《我们的中文表达训练》(初阶5-12岁)已出版,有需要的读者朋友可以点此处购买。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