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阅读、思辨和表达三个重要能力
上一篇文章写了为什么相比当地语言,我们的孩子要先把中文学好。
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孩子们把中文作为母语掌握,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简言之:学中文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孩子们学中文的目标是什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先想清楚孩子们学中文的目标,以终为始,再来制定学习规划。只有先明确了目标,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才不容易迷失方向。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把中文作为母语掌握,是指不仅能进行日常交流,而且能够用中文自如自信地表达,做有深度的沟通,进而向他人传递价值和能量,产生影响力。
把“听说读写”作为学中文的目标,你可能也听到过,这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区别很大。“能自如且有深度地表达自我、影响他人”是目标,“听说读写”是手段。为了能够表达,孩子们脑袋里需要有足够多的储备,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听”和“读”来积累;为了表达能自如,孩子们需要把脑袋里积累的各种素材消化吸收后有逻辑地组合起来,通过“说”来练习;为了表达得有深度,对受众有意义,孩子们不仅要海量“听读”搜集信息和资料,还需要通过“写”来搭框架、理思路、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帮助更全面和透彻地表达。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拥有与生俱来的与他人交流的意愿,因此,能够自如且有深度地表达从而影响他人,对一个语言学习者的生活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所锻炼的技能、积累的知识是有生活价值的(lifeworthy, David N. Perkins), 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拿阅读举例,如果阅读即目标,孩子读了100本书,随后放在一边,不久,书中很多内容就淡忘了,因为知识是用进废退的。但如果目标是为了交流表达,比如为了给小伙伴们做一个专题介绍。那么同样读完100本书,孩子会思考书中哪些内容可以为我所用,在完成自己专题介绍的同时,也把从书中得来的信息和知识进行了梳理。为了能更好地表达,孩子可能还会有意愿再次翻开那些先前已经读过的书,或者积极寻找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新书。这样的阅读是为了实现表达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是有内在动力的行为,这样的阅读以及阅读得到的信息与知识才有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小结:不仅能进行日常交流,而且能够用中文自如自信地表达,做有深度的沟通,进而向他人传递价值和能量,产生影响力。我们的孩子中文达到这样的水平,可以说他们已经将中文作为母语掌握了。
为实现自如且有深度表达的目标,需具备哪些能力?
▪ 阅读能力是基础,它是获取素材的有效工具;
▪ 思辨能力是核心,它对表达的逻辑性与内容深度起决定性作用;
▪ 表达能力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多大程度地传递内容、影响受众。
下面从三方面具体阐述。
一、阅读能力
人类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亲历亲为地体验、感知,直接获取一手资料;另一种是通过阅读,从别人写下的文字中间接获取信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比地球上任何其他群种都发展得更迅速,第二种学习方式功不可没。
随着全球网络的高速发展及各领域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信息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是今非昔比,因此对个体来讲,记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已不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重要。而这离不开阅读。
阅读几乎已经成为现代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阅读能力也几乎是所有学习能力中最为基础的一项能力。孩子在大约9岁以前学习如何阅读,9岁之后通过阅读来学习(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Chall 1996)。阅读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大约9岁左右孩子的学习能力会出现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先有输入,后有输出。要想孩子能够言之有物,需要海量输入,要达到海量输入,必然要求孩子拥有与其认知相匹配的阅读能力。
二、思辨能力
通过阅读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如何成为对孩子们有用的储备,这需要经过有效的信息处理,即通过思考和辨析,将信息和知识筛选分类、归纳提炼并存储起来。
初级层次的表达是能够把获取的信息复述出来,做到复述的时候关键信息不丢失、不扭曲,也就是说能把最主要的意思还原出来。比如孩子听故事或者自己读故事,听熟了读会了,能够把故事讲给其他人听,这属于初级层次的表达。
再深入一些的表达是指能够寻找若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已不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添加了自己的理解,开始讲自己的故事。
更深入的表达,不止于信息的排列组合,而是通过问问题、推理、采集论据、验证,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一层次的表达往往源自问题,继而引用相关素材作为证据,最后推导出猜想或得出结论。
可见,表达越是有深度,就越是需要孩子们能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挖掘表象背后的深层意义。这整个过程的核心即思辨能力。
三、表达能力
阅读积累素材,思辨让内容深刻,但最终都要通过表达来传递价值。
表达并不一定是站在台上对公众演讲,表达其实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平时和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闲聊时事或者谈到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把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东西介绍给同样可能感兴趣的人;在团队中和其他成员有效地沟通,让自己的想法推动团队顺利完成任务;向上级汇报工作、展示成果;在一对多的环境下,围绕主题讲话,感染受众。这些都是表达在生活中的例子。
再好的内容,都需要依靠合适的载体表现出来。要在用语、语速语调语气、肢体语言、和受众之间的互动等多方面做到恰如其分、自如自信,从情感上赢得信任,在内容上发挥影响力,这需要孩子们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如何让孩子稳扎稳打,在0-12岁获得扎实的阅读能力、深刻的思辨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逐步实现“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并能自如自信地用中文与他人沟通”的目标呢?下一篇文章将以科学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向你展示一套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分阶段能力养成计划。敬请关注。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本群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