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海外中文母语教育,要不要带娃用中文学各门学科?

一起探讨:中文学习的边界在哪里?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62篇原创分享,于2021年11月21日首次发布,全文约4400字。


在咱们『愿者闻之』交流群里,大家对于把语文书作为海外中文母语教育系统教材这件事,已基本达成共识。(为什么选部编版语文书?详细分析点这里阅读

有群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想法:要把中文学成母语,不仅是语文书,其他学科是不是也应该用中文来学习呢?

想法一提出,不少群友加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来。

有的群友理论上表示赞同,但对于具体操作还没有明确的计划;也有群友觉得不必面面俱到,现阶段先抓重点就好;还有群友觉得计划不如变化,不如边走边看。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很早以前就开始思考。这篇就和大家一起来梳理思路。


海外中文母语教育,要不要带娃用中文学各门学科?


01 群友提问和三类观点


有群友提出问题:

随着娃年龄增长,识字量已不再是首要问题,阅读的瓶颈主要在于词汇量和知识面。

娃在学校用本地语言学习各门学科,学到的知识如果不知道用中文怎么说,娃自然只能用当地语言表达。久而久之,娃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当地语言,中文用得少,势必落后。为了平衡中文和当地语言的发展,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带娃用中文学习其他学科?


对此,群友大致提出三类观点。

观点一:中文作为情感纽带,重在人文情怀,所以中文学习应以文化历史文学为重。科学术语,娃用当地语言表达,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果将来由于工作关系,需要了解对应的中文表达,娃再学也来得及。

观点二:中文数理化、自然生物课本,我都买了,准备让娃当课外阅读书看。

观点三:没必要做太多计划,父母多提供各种选择,让娃自己选就好。就像吃饭一样,咱们提供丰富的饭菜,尽量营养均衡,然后,只要娃不过分偏食就行。



02 我的想法


对于观点一“重人文情怀,科学类顺其自然”,我是这样看的:

文化历史文学的确非常重要,不过科学同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孩子不具备用中文理解和讲述基本科学常识的能力,那么平时在与我们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夹杂当地语言。

而且,如果连生活中很多基本的科普概念都无法用中文表达,将来工作上如有需要用中文表述各种专有名词时,孩子不仅要学习这些新的内容,还要补基础。从头学起将会非常耗时耗力,客观条件未必允许。

此外,现代社会中,学科之间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交织得更为紧密,科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同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而人文社会的有序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撑,因此,人文和科学不应被割裂对待。体现在母语能力上,就是人文科学两方面母语输入都要到位。


对于观点二“计划将中学数理化教材当作课外阅读材料”,我想提醒大家:

课外阅读能否一直顺利地进行下去,有两个重要前提:阅读能给孩子带来快感,以及成就感。快感来自被内容吸引;成就感来自轻松驾驭、以及阅读之后能有同伴可以分享、能被同伴认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从阅读“中文数理化教科书”中直接获得快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如果只是作为自己在家课外阅读的材料,而不是在集体中和小伙伴共学,读完之后没有机会输出,仅仅看过,很快就会忘记。

也因为没有合适的小伙伴可以交流分享学到的内容,没机会使用,久而久之,便觉得学了无用,娃很难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因此,把这些教材当课外书看,初衷是好的,结果却往往相去甚远。


对于观点三“父母不必太操心,让娃自己选择”,我想说的是:

这些年来投身于海外中文母语教育事业,我看到大量的实例。父母不操心,甚至还“拖娃后腿”的情况下,娃都能把中文学好的,的确有。但是把这些父母“放手”、“佛系”的做法照葫芦画瓢,却是危险的。

为什么有些方法,别人家娃用得好,却不适合我娃?老文章里分析得很详细了,此处不再赘述,想了解的朋友点这里阅读

可以说,观点三的做法,靠拼娃。对于自推娃怎么都行。

父母只须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其余让娃自行选择,这在自推娃这里是行得通的。但如果像我们这样家里只有普娃或刹车娃的父母也照着做。结果只会是,孩子根本不会去碰那些书。

所以对于大部分家里没有自推娃的父母来说,计划还是要有,必要的助力也不能省。



03 带娃学中文的边界到底应该设在哪里?


我觉得,把中文作为母语掌握并不是指所有的学科领域都得精通,这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母语能力,应当是一种一旦有需要,即可通过它获取知识、装备自己的能力。

只用中文学习文学历史,肯定是不够的。

国内接受基础教育的同龄中文母语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各类常识和概念,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孩子也应当知道。


科学来举例,我们的孩子不必精通各门科学知识,但是一些常见的概念要了解,基础知识要具备,将来有一天,孩子有必要在某一方面深入学习,他们随时可以基于已有的底子自行提升。

我们带娃学中文,就是要给他们打好这样一个基础。



04 那到底要不要用中文学习各门学科?


我从两方面说。

一是科普类知识和概念。

这部分内容,阅读科普书即可获得。

我的0-6岁500部书单点这里阅读)和6-12岁150部书单点这里阅读)里,都有科学专题,欢迎参考。


另一些知识概念来自更为细分的各门学科。

小学阶段主要是数学。

数学又分为概念和运用两部分。运用部分,这边学校会教;对我们的孩子来讲,主要是概念部分需要了解对应的中文表达。

可以把国内小学数学课本买来,带娃用学中文的方法来学数学,换言之,不是刷练习题,而是学习数学概念用中文怎么说。

此外,也可以和孩子共读数学类绘本和童书。上面提到的两份书单里,都有数学等专题,欢迎参考。



05 在家具体怎么做?


科普方面

娃小时候我会用中文为她拓展认知,从合适的时候即开始与娃亲子共读

目前小小鸟刚过8岁生日,科学类读物依然是我们亲子共读时的一个主要类别。我们都读些什么?我打算专门写一篇,分享“小小鸟科普类书单”,欢迎关注。


小学数学

我家的做法是,学校已经讲过的数学概念,我会让娃读一下部编版小学数学课本,了解相应概念的中文表达。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娃,提前教也没问题,进度因人而异。


第一次听到我说带小小鸟读小学数学课本,大家也许会感到困惑:孩子学校课业负担与日俱增,学中文的时间都捉襟见肘,再加上课外兴趣班也需要投入,哪里还有时间再学部编版数学书?


在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刷数学题,而是了解数学概念的中文表达,所以确切的说法应该是“阅读数学书”。


下面说说我们的具体时间安排。

我家小小鸟就读于德国公立小学,目前在读二年级,学校里只讲德语。

上小学后,每天在家保底的中文学习时间是40分钟,如遇特殊情况,则每份内容均匀缩减。

有关平时每天中文学习的具体安排,大家可以看时间管理这篇文章,文中详细总结了各年龄段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及方法点这里阅读)。

在保底中文学习之外,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给娃做拓展,拓展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人文类和科学类。

大原则是交替进行。也就是说,如果做了历史类拓展,那么当天就不再做科学拓展,反之亦然。一份拓展约15分钟。


数学方面,因为德国小学教学进度较缓,此阶段所学概念不多,有需要时我才会带小小鸟看一下部编版小学数学课本里相应的内容。目前基本只会在学校放假的时候,我们才每天看10分钟左右。因为不刷题,仅以理解和会用中文说这些数学概念为主,所以比较省时间。

此外,娃毕竟已经在学校学过了这些数学概念的运用部分,加上从小就在进行的数学绘本亲子共读也让娃具备与她认知相匹配的储备,因此,在看数学书时,娃不需要从头学习,只需把这些概念的中文说法对应上,就知道怎么应用。

课本上的习题边读边想边说,就足够。我既不会对娃的数字书写做要求,因为德国学校里教的数字写法和中文课本里教的不同,娃知道区别,看得懂就行;也不会花时间在手写数学练习上,书上有空格的,很快能填完的就填一下,要求写在作业本上的习题,娃能口头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06 和小伙伴一起学习


自从娃上了小学,无论做什么事,同伴的作用愈发重要。

比方说我们出游,不管去多好玩的地方,如果只是和家人一起去,遗憾和失落便毫不掩饰地爬上娃的眉梢,挂在脸上。问她这天过得怎么样,最多挤出一句:“虽然xxx挺美/xxx还蛮好玩的……,但是如果有小朋友一起就更好了。”

的确,只要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哪怕只是在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游戏场,娃都会玩得无比开心。

玩是如此,学习也一样。娃两岁不到就和学堂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中文,时至今日已共度6个春秋。让父母费尽了心血的刹车娃小小鸟,在中文学习上也早已进入良性循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小伙伴们一起,相互促进。

我们的学堂会一直办下去,给孩子们提供纯中文母语社区,一直到孩子们18岁去上大学。

在这18年间,我们的孩子先是在8岁左右(大约小学二年级结束前)攻克阅读关,何为攻克阅读关?点这里阅读

之后,当孩子们已经能轻松阅读符合他们年龄和认知的任何中文读物时,我们的主题式、项目制学习也将正式开启,并持续大约10年,一路伴随孩子们成长,学习内容上也会与时俱进。


主题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个个主题来学习。这些主题将跨越人文与科学的界限,涉及各个领域。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中文阅读、思辨和表达能力将被全面调动。

他们需要先阅读老师提供的基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逻辑清晰地搭框架、写讨论稿,协调或参与小组讨论,完成书面学习报告,最终在台上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


项目制学习则是交给孩子们一个任务,让他们运用中文母语交流,在团队里与同伴通力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我们目前已经举办的三届“愿闻之声”线上活动(第一届故事会总结点这里阅读第二届历史成语故事会总结点这里阅读第三届西游知识竞赛总结点这里阅读),都由孩子们自己组织。三次活动反响都很好。组织活动的孩子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收获了成就感和继续提升中文的动力。

这些活动,即呈现出项目制学习的一些可能的形式。


主题式和项目制,都是以输出带动输入,在中文母语集体中,让孩子们有机会用中文母语和小伙伴们持续用中文获得各学科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会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当地语言和其他外语语境中,让孩子们加倍受益。


随着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孩子突破阅读关(突破阅读关,我们的定义是这样的点这里阅读),主题式和项目制学习将正式开启。


有意向的家庭可以早做准备,先每日在家带娃学习中文,用中文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将来欢迎加入到我们的主题式和项目制学习中来,和小伙伴们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07 小结

  • 母语能力,应当是一种一旦有需要,即可通过它获取知识、装备自己的能力。

  • 因此,我们的孩子既要用中文学习人文历史,也要用中文了解基本的科学常识。

  • 科学常识,可以通过阅读科普读物获得。

  • 更为细分的各门学科,小学阶段主要是数学。用中文学数学,不是刷练习题,而是主要学习数学概念用中文怎么说。

  • 在家带娃学数学,可以共读数学类绘本,带娃阅读部编版小学数学书。

  • 孩子攻克阅读关之前,用中文打好各方面的基础;攻克阅读关之后,在中文母语集体中,通过主题式和项目制的中文学习方法,与小伙伴相互激励,一起进步。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54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