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有了集体的力量,难以想象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Updated: Dec 14, 2023

登山伙伴访谈记——第九篇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106篇原创分享,也是第9篇访谈文,全文约12000字。本次访谈嘉宾为小P小Z姐弟俩的妈妈。



这次访谈从10月中旬就开始了,期间因为小朋友大朋友轮流生病,以及时间安排等各方面原因,前后历时1个半月,断断续续访谈了三次,终于完成。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二娃家庭的不易,尤其是二宝还比较年幼的阶段,对于主要照料人来说,时间、精力和心力上,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所以在正式分享之前,先由衷地感谢小P和小Z的妈妈(后文简称“PZ妈”)。



01 认识PZ一家


姐姐小P八岁,弟弟小Z两岁半,都在德国出生和成长。

姐姐目前上三年级,两岁时加入我们贯渊学堂,在161班(2016年入学的年级,1班),中文能力按学堂规划稳步提升。

今年暑假完成了《西游记》的共读(共读版本和内页点这里阅读),并在7月举办的贯渊学堂首届年会上,和其他8个学堂小伙伴一起,担任中德双语小主持人,小P是年龄最小的主持人(年会精彩片段,点这里阅读)。

小P自我介绍音频点这里

妈妈是位理工科博士,在德国的大学从事高温材料方向的科研工作。爸爸文科比较厉害,以前做平面设计,现在是工业设计师。

本期访谈有幸邀请到PZ妈,和我们分享海外双职工二娃家庭中文教育的心得和经验。



02 姐姐性格特点、中文学习情况、爸妈怎么分工?


愿闻:可以先介绍下姐姐小P的特点以及目前的中文学习情况吗?

PZ妈:小P的中文学习情况基本按照大家正常的进度,现在学到部编版语文书四年级下册。(学堂0-12岁中文规划点这里阅读

小P属于看上去比较随和,其实性格很倔的孩子。在学习上,对初次接触和理解的东西,她一旦有了自己的认可,形成了自己的方式,就会一直坚持,后面周围的人再有什么建议,她很难听取和改变。

小P情感也很细腻,之前学堂整本书阅读《孔子》名人传,读到孔子去世的时候,她哭得很伤心。

她还是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有时在学校广播里听到情节紧张的故事,她会和老师说“我不想听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音频的频率越来越低,因为会脑补很多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同样的原因看视频也经常会突然喊停。目前主要的渠道就是读,阅读对她来讲反而是最舒服的方式。


愿闻:嗯,我有印象,小P小时候害怕《小红帽》里的大灰狼,后来害怕《西游记》里的妖怪。


PZ妈:对于恐惧心理,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如何分析和帮助她克服。我们跟老师、儿科医生聊过,可能她的听觉神经、视觉神经特别敏感。

现在她还是很害怕看电影,最近一次学校组织的电影日也是我陪着一起去的,勉强坚持到了最后。

去年小R参加“西游共读”的时候(小R妈妈访谈点这里阅读),小P还没有克服恐惧心理,非常害怕西游记里的人物,所以没有参加。

不过今年她冲动之下接受了挑战,读了两天之后发现书中内容很有趣,她说里面的妖魔鬼怪不是她想象的样子。我们一开始最担心的白骨精那段,她也都坚持下来了。我和她说,对吧,还是要尝试。

随着年龄的变化,孩子的感官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变化。


愿闻:是的,掌握好度,顺应孩子的节奏,一点点地陪孩子去尝试和体验,肯定是有作用的。电影的表现手法很综合,有音乐的烘托,画面也更有冲击力,而阅读靠理解力和想象力,读到的内容会更细致完整,孩子在这个阶段更愿意阅读是好事,比反过来好太多。

可以说说平时爸妈的分工吗?


PZ妈:我们家分工清晰明了,我负责学习板块,爸爸负责运动和饮食。有了弟弟之后,他多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负责在我陪姐姐学习的时候带弟弟。

爸爸有很多想法,但我负责实际操作,会酌情考虑是否采纳他的建议。比如,他特别注重睡眠,明确规定小朋友最晚八点一刻必须上床,我们开始很难做到,经常读书读到兴头上了就想多读下,或者是某天聊得很开心就想多聊一下。后来在他的再三坚持下,就调整为,如果到了时间还没结束就先暂停,第二天再继续,这样也挺好的。

学习的大方向上,我们没有大的分歧。学习方法上他比较崇尚快乐教育,而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然并不是只有快乐。

总体来说,我们家分工明确,很少有交集部分,有利有弊。

缺点是:不像很多家庭,我累了换你上,一个生气了换另一个,比较考验妈妈的情绪管理。

好处是:他不太管具体陪学,而是负责之后的睡前故事和睡前聊天。我一般陪学完了也就没有精力做这些,正好这时候爸爸可以上。


愿闻:所以中文学习主要还是你做,可以说说每天大概花多少时间学中文吗?


PZ妈:我们一般晚上5点半吃饭,饭前争取把学校的作业做完,6点半或者7点才有空,除去中间休息和小P自己看书的时间,大概每天也就是一个小时留给中文。目前的效率还没有特别高,碰到有点小情绪的日子,还得花10-15分钟安抚。不过总体来讲,比去年前年好太多了,这一年进步很大。

共读《西游记》的10周里,小P每天差不多40-50分钟读完,不懂的字我会直接提示她。读完之后我们一般会聊一聊,每次都聊不尽兴,时间就过去了。每次的表达任务都是她最喜欢并且最快完成的(共读表达怎么做?点这里阅读)。睡前爸爸会再给她讲一讲共读版本以外的《西游记》的内容。



03 中文教育最大的困难,亲子冲突如何解决?


愿闻:可以说说你们对小朋友中文教育的目标吗?


PZ妈:小P九个月左右上托儿所,是纯正的德语环境。上了几个月托,大概一岁的时候,回家后她从一堆中文绘本里挑出一本德语绘本让我给她读,这让我很吃惊!意识到大环境比想象的还要强势,当时我们就决定,在家里要提供一个差不多强势的中文环境。

大学幼儿园有很多双语孩子,幼儿园负责语言发展的老师很早就建议我们在家里完全用中文母语与她交流。我们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注意语言发展和开始思考中文教育。开始时的目标挺简单,希望孩子可以讲流利的中文,可以跟亲人们无障碍地交流沟通。

目标的改变发生在进入学堂之后。一开始进入学堂是好友的推荐,我们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因为毕竟大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周围也没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所以刚开始的目标不太清晰。

刚加入学堂那会儿,小P才两岁,我们开车到学堂的路上她就睡着了,第一节课基本还没醒,但不知不觉间也就这样坚持了六年。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挺厉害的,真的没料到集体的力量如此之大。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们意识到,原来可以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于是,我们的目标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调整。


愿闻:那爸爸是什么态度呢?


PZ妈:爸爸的态度,一直是希望孩子能学好中文。不过以前他比我更怀疑,不清楚我们能走到哪一步。现在呢,他觉得“家长和孩子们还是挺厉害的嘛!”


愿闻:哈哈!所以你们家是小P走在了爸爸妈妈的前面。你们看到孩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后赶紧把目标调高点。

在不断帮助孩子提高的过程中,遇到冲突你会怎样应对呢?


PZ妈:我们的日常真的是平时母慈子孝,一学中文就鸡飞狗跳。我们家最大的冲突在于,我有更好的建议和方法希望她尝试一下,但是她不愿意。另一个冲突就是时间永远不够,现在每天都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上互相拉扯。

暂时还没有找到别的更好的方法,所以只能先坚持着,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有什么冲突,我们都很明确要继续做这件事,这就足够了。有时候我能感觉到,她也愿意尝试着明白妈妈的想法,而我也能慢慢地理解她的坚持。

比如在读《西游记》这件事上,她说不读就是不读,她爱听温和的音频故事,但是不愿意听《西游记》,听到任何一个人物,她就立即停下,除了在学堂。在学堂,老师或者小朋友讲到孙悟空和唐僧的故事,她会坚持听完,无形之中这些内容还是潜移默化地进到她脑子里去了。

今年她愿意尝试参加“西游共读”,我非常惊讶!

可能有些改变就得来自外部的影响。老师建议可以,爸妈建议就不行。

在共读过程中,有一个星期任务相当密集,小P同时轮到在学堂和西游共读群表达,安排下来每个任务都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准备。我觉得时间很紧张,但居然都完成得还不错,果然是熟能生巧,也说明孩子潜力无穷。

再比如年会主持那次,如果就一个人她是不会报名的,但是看到那么多小朋友报名,她就有了尝试一下的勇气。这类有主题的小活动真的非常好,一来时间持续不是特别长,二来整个流程设计也非常科学,把最终的看似很难的任务拆成很多小步,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从接受任务开始,一步步有计划地把事情做成。

今年这两次学堂的活动我和小P感觉都特别好!


愿闻:是呀,咱们建学堂的初衷,就是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平台。越往后就越会发现,它的意义远不止于为孩子们提供中文母语环境,而是让孩子们之间,在各个方面,可以彼此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咱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注入能量,把这个平台建设好。

平时有因为学中文教育而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作用的经历吗?


PZ妈:我想到两个例子。

小P最近特别喜欢读《长歌行》,因为爸爸有个绰号叫“老大”,所以小P这样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如果我和弟弟不好好学习,爸爸就会很伤悲。”

还有,学堂课上环节“历史上的今天”(学堂课上做什么?16‘级孩子们主导哪些内容?点这里阅读),轮到小P的时候,她选择了圆明园主题。我原本想,可能这对她又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主题,已经做好了她会大哭一场的准备,结果在我们一起准备幻灯片的时候,她说,妈妈我真的很难过,但是之后她很快就从悲伤的情绪里走出来了。她说,原来曾经的中国是这样地受尽了委曲被别的国家欺负,但是现在的中国不一样了,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像祖国一样越来越厉害。这是她第一次用到“祖国”这个词,第一次说到她是中国人,也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最有深度的一次谈话。(学中文和身份认同点这里阅读

正是因为中文教育,我们才能体会到这种彼此心理距离很近的感觉。


愿闻:谢谢分享,听到小P说的那些话,我鼻子有点酸。很有触动。我和小小鸟也有这样的瞬间。这种感觉很美好特别。

不过这世上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学中文有这些感动的片刻,离不开之前辛勤的付出。可以说说你们在学中文这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吗?


PZ妈: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管理。我自己就是拖延症重度患者,所以我得先给自己做时间管理,再来和小P磨合。现在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基本是争分夺秒,和爸爸两个人的配合基本上也已经是到极限了。我陪小P学习的话,晚上8点差不多可以完成当天的任务。爸爸负责照顾弟弟和做饭。姐弟俩年龄差5岁半,目前家里基本上以姐姐的时间安排为主,下午姐姐课外班比较多,弟弟在幼儿园的时间会更长些。希望姐姐步上正轨之后,可以自己管理自己。

第二个困难就是捣乱的弟弟了,不过这个困难今年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

弟弟一岁左右的时候,特别反对姐姐学习,他感觉妈妈被抢走了。只要姐姐一拿起书,弟弟就开始哭,哭到崩溃。那段时间,爸爸抱着也不管用,经常是我一边陪姐姐读书,一边安抚弟弟,全家的精神都很崩溃,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半年。

对于海外二娃家庭来说,家里两个劳动力都得要完全付出。就像WA妈(访谈专栏第一篇,小W小A姐弟俩学中文,点这里阅读)说的,头两年会特别辛苦,有弟弟之前,我有做好头几年会很辛苦的准备,事实上确实也辛苦,特别是前两年真的是需要一个大人24小时地去照顾他。现在回头看算是熬过了那段时间,

现在弟弟慢慢长大了,已经可以自己玩耍,偶尔还可以自己看会儿书,爸爸陪着他,基本能给姐姐一个安静学习的环境。

总的来说我们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只能交给时间。熬过困难的日子,光明总会到来的。

和别的妈妈一样,我也经常有焦虑的时候,每次快撑不下去了,就想想WA妈这些同伴。希望总是要有的,说不定弟弟耳濡目染提前习惯了姐姐的学习模式,等轮到他的时候,也许能更容易接受。


愿闻:访谈一次,感慨一次,二娃家庭真的太不容易了!不过我相信,这么多二娃家庭都坚持下来,开始收获红利,这对新家庭树立信心来讲会有帮助,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这么多前面的二娃家庭,也许会给他们希望。

可以讲讲学中文过程中最惊喜的事吗?


PZ妈:谈不上什么特别的惊喜,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厉害: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中文居然已经坚持了这么久!这应该是目前我们一起坚持得最久的一件事情。

很感谢这个集体。回想起来很多事情,光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我们都需要同伴。



04 细说8个专项问题


文言文

愿闻:可以说说你们在文言文方面是怎么做的吗?


PZ妈:最开始我们家不是特别重视文言文,觉得对小P来讲太难了,那时候觉得现代文能表达好就不容易了。加入学堂后开始读《论语》和《诗经》,一开始跟读很吃力,七个字比较累,就四个字四个字地跟读。一直到现在,我们一边读《论语》,旁边就放着论语解析的书,慢慢地看它的意思,过程中我和小P都学到了很多,觉得越来越好玩,跟想象中枯燥的样子完全不同。

早期有段时间我觉得《论语》太难,就给小P听《声律启蒙》和《千字文》,她觉得特别朗朗上口,听得停不下来,最后听到我们受不了。有时开车出去玩也是一路滚动播放,她虽然意思不是很懂,但是靠磨耳朵把读音都记下来。现在弟弟也跟着姐姐一起听《声律启蒙》和《千字文》,前阵子又连着听了好多天,姐姐说很多内容还记得。小P现在对诗词也越来越喜欢了,尤其是今年学堂班上开始复习之前这些年所学的所有古诗词,能看到她对古诗词理解和喜欢的程度和以前大不一样,有的时候会主动提议今天我们多读几首。

整体来说,文言文输入主要还是和学堂同步,有时间的话会看看油管上的视频,比如《跟着诗词游中国》和《经典咏流传》。


愿闻:学堂规划的文言文是主干,抓主要矛盾,大家不用拘泥于这些内容,在明确主干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根据每家自己的情况添枝加叶。文言文启蒙读什么点这里阅读

可以说说你们在识字方面是怎么做的吗?


识字

PZ妈:识字在小P这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的时候特别慢。小P很喜欢图片,她虽然爱看绘本,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只看图,完全跳过文字。在正式学《四五快读》之前,我们尝试过好多次,第一次在3岁半,是和4岁的小R一起识字(小R家的访谈文点这里阅读那时候主要靠记忆字的形状,记住的都是象形文字,碰上非象形文字她就一顿乱猜,非常吃力,认起来很慢,所以就放了一段时间。

第二次尝试大概4岁左右,好了很多。用比较正常的速度,一直学到5岁。一年的时间学完《四五快读》前六册加上第八册(《四五快读》教学法及每日学习安排进度表点这里阅读和领取)。识字过程中也试过一些app,比如悟空识字,我自己不是很喜欢,太花哨了,夹杂着很多游戏,还不如等到合适的时候,直接学。认识一些字之后,她自己看绘本还是看图片居多。我们尝试过指字,但小P不喜欢阅读的过程被打断,所以我很快就放弃指字了。

《四五》之后我们没有立刻开始语文书,而是先用了一段时间桥梁书,如:《青蛙和蟾蜍》、《亲爱的小熊》、《企鹅机动队》、《彩虹桥》这几套(500-1600识字量阅读练习书单点这里阅读)。这些书作为过渡挺好,很适合我们家,她每天读三分之一到半本。

期间逐渐开始读语文书,之后和桥梁书交替阅读。

每个小朋友的节奏不同。小R他们是《四五》之后直接推语文书,很顺利。

小P是快6岁才真正开始学语文书,后面也挺顺利。过渡阶段,桥梁书作用很大。

在读语文书的同时,也会继续练习阅读,比如《劳拉的星星》、《阅读123系列》(1600-2600识字量阅读练习书单点这里阅读),她很喜欢,自己读。最近在读《老鼠记者》,小朋友自己选书,常常会挑这些难度不如同期语文书,而是在舒适区以内的读物,不过我觉得这些可以慢慢引导,重在坚持阅读。

我们家的经验就是,因材施教,有的小朋友识字真的是要4岁之后,太早开始要花更多的时间,效果不一定好。


愿闻:的确如此,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太早了认知还跟不上,脱离认知去识字很费劲,效果也不一定好;太晚了会因为有当地语言对比而不愿意识难度更高的中文字,再加上时间安排等问题,也会很难,效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时机太重要了。

接下来可以说说在阅读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吗?


阅读

PZ妈:中文学习里,对小P来讲,最难的部分是识字和写字,阅读和听书都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内容。

小P喜爱阅读,喜欢的书挑出来可以看无数遍。我们家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到书,也随时随地可以看书。

中文漫画书我买了很多但还没摆出来,因为晚上的时间太少了,一旦开始看漫画就没有时间学别的东西。她一般学习完喜欢自己看会儿书放松一下,如果因为没时间而没得看漫画会很沮丧,所以干脆平时不摆出来,等寒暑假再拿出来给她。

德语阅读对小P来说是轻松娱乐的时间,她都是自己看。德语书主要是从图书馆借,我们一个月去1~2次,每次借10本,她和我各借一部分,其中允许有两本漫画。

从一年级开始,学校会定期发阅读记录本,用来填写每天的阅读时间。她自己记录,我没有管过。现在三年级可以默读比较厚的德语书,可以看出,德语阅读的进步速度比中文快很多。


愿闻:爱阅读的孩子能主动从书中汲取很多营养,真是特别好!中文这样努力在做,和德语并驾齐驱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可以说说写字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吗?


写字

PZ妈:正式写字可以说是从学堂增加科学课开始的,一开始觉得难度很大,摸不着方向。那会儿是差不多两年前,小P六岁,刚上小学,还在适应,也正好是识字比较痛苦的阶段。那时候有个家长朋友建议我要不要让小P调低一级,换到学堂18‘级去。但是小P说她的朋友都在16‘级,她不想离开,所以我们就坚持没有调。

一直等到这个学期开始,写字突然变得轻松了很多。按照你的建议,她口述内容,我打印下来,她再照着写下来。(怎样系统学写字?点这里阅读)每周可以跟着学堂班上的姐姐们写差不多一到两页的字,她能完成而且整个过程不吃力,现阶段这样我已经很满意了。

总体来说,小P写字和识字的经历很接近,很早的时候尝试过几次,效果不太好,就先放一放,过段时间再来尝试,效果会好很多。有些困难回过头来看,确实需要咬牙坚持,挺过去也就那么回事。当然,前进的路上需要朋友的陪伴,就像小P和小R这样。


愿闻:是呀,她俩可是几乎从出生起就认识了,一直是好朋友。忽然想到她俩在年会上搭档说的“脱口秀”,很默契。


PZ妈:是的,她们可是认识8年的老朋友了。


愿闻:孩子在成长,现在觉得难的事,放一段时间再来试,就会发现没那么难了。再就是小伙伴的带动,真的是非常大。

那么在拼音方面,你们怎么看,又是怎么做的?


拼音

PZ妈:拼音还没有专门去学。我个人喜好基本只买不带拼音的书。小P上学学了德语之后,再看到拼音就已经可以猜出个大概,然后我们再把一二三四声的音调写在墙上,她就基本会了。爸爸刚开始的时候是想过先推拼音的,但是我觉得那样就是靠拼音而不是靠文字在阅读,就把他的建议否掉了。


愿闻:确实德语和拼音很相似,很多孩子学了德语,差不多就能认读拼音。不过要能够自己正确地写出拼音,还是要专门系统地讲一讲,上次学堂年级内部交流时,很有中文教学经验的WA妈已经准备找时间给16‘级集体开一次拼音课,给孩子系统地捋一捋。我觉得挺好。咱们的集体聚起了各路高手家长,大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咱们的娃真是一群有福的小孩子。

接下来可以说说你们在听书方面的做法吗?


听书

PZ妈:听书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小P上托儿所的时候,我们住得有点远,单程开车需要40分钟,她从一开始一路睡过去,到大一些开始听音乐,慢慢地就开始听故事,从钱儿爸开始接触了一些不错的音频故事。一直到四五岁时,小P开始听少儿版《西游记》,脑子里有画面,就不敢再听了,从那之后就不那么愿意听书了,对音频视频有明显的抵触,除非是小时候听过的勾起她美好的回忆的故事。

现在是长途的时候,车上可以听一会儿故事,听一会儿音乐。

我后来买了个海淀神器,其实就是一个mp3,里面有一些资源。长途旅行的时候,她有时候会自己拿着听,里面的英语故事也会听一些。

今年暑假有个国内朋友过来玩,她家哥哥比小P大一岁,一直在听评书。我们在开车的时候玩了一个游戏,大家轮流说《三国》里的人物,当我们都说不出来的时候,小哥哥还可以继续帮我俩各说一个人物,再自己说新的人物,而且不仅说出人物的名字,还可以用一两分钟说他背后的故事。听书是个很好的学习渠道,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希望小P可以把听书的习惯重新捡起来。


愿闻:听书对于海外娃中文持续进阶来讲,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听书到底有多重要?点这里阅读不能错过的听书书单,点这里阅读

说了这许多中文输入,也说说中文输出吧!表达方面,你们家是怎么做的?


表达

PZ妈:从头到尾,表达都是我们最为重视的部分。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使用哪种语言,表达都是最重要的。

平常练习的话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勇气;二是能力;三是台风,比如咱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台上抠手或者紧张时不知道干嘛,这些都需要想办法改掉。

我们的体会就是,要利用好每次表达的机会。比如最近,弟弟在幼儿园庆祝生日,需要家长参与,选择用自己的母语分享,或者是用德语阅读一本幼儿园老师指定的书。小P就作为小家长去做这个中德双语的分享,顺便把书中的内容自己翻译成了中文,本来弟弟的幼儿园也是她以前就读的幼儿园,都是她很熟悉的环境,她读得也很开心。

去年她开始参加学校和教会的合唱团,时不时地有一些上台的机会,也挺有帮助。

进步最大的一次就是参加咱们学堂首届年会的主持活动。这个活动很有挑战,我们一开始都没想到她可以做得这么棒。能取得这样大的进步,主要还是因为有很多小伙伴一起做这件事,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相当充分。

我的体会就是:不要期待孩子一夜之间变得很厉害,还是要做好前期的铺垫,提供帮助。


愿闻:是的,提前预留好足够的时间,把一个看上去很难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时间段里去,各个击破,充分练习,最后就呈现出来这样好的效果了。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力量让相互之间的正面激励都放大了。

可以说说你们对集体的看法吗?


集体

PZ妈:小P小时候参加过不少中文组织,包括普通中文学校,在那里感觉小朋友们其实还是在德语的环境里,并没有另外一个不一样的环境。所以我们慢慢地就退出了。


愿闻:是因为说德语么?


PZ妈:是的,哪怕是很小的时候,两三岁,也说德语。内容上以激发兴趣为主,课上提供的内容基本上家里也能提供,更多的是玩儿,在玩儿中了解几个中文故事,学到几个中文词汇,没有拓展,没有体系。很多社区最后变成家长聊天的环境,更像是家长的朋友圈,而不是孩子们的中文社区。

咱们学堂,大家一开始也是在摸索,走着走着目标越来越清晰,这帮小朋友也确实很棒。

我们从一开始是试试看的态度,到现在对学堂这个集体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不仅是中文,现在其他各方面也感觉越来越宽、越来越广,更多地把语言当作工具用起来了。


愿闻:是呀,比如你最近为孩子们组织袋鼠数学小组。真的是非常好的一个应用。让孩子们知道,学堂这个中文母语社区,不仅是学中文,而且还有很多用中文学习的机会。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到办数学兴趣小组的吗?


PZ妈:说起来有点冲动。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小P一个人独自学一样东西,我个人耗费的精力其实是更多的。像读《西游记》、当主持人,如果自己推的话,要推好几年时间,最后结果还不一定理想,但是老师在集体中推,就会事半功倍。

这两个活动让我感触太深了。

小P上三年级后,我开始观察她的数学学习情况。德国小学很宽松,老师没什么时间去了解每个小朋友,很考验孩子们的自觉性。

我很早就知道袋鼠数学,听说题目很有意思。小P很有兴趣,愿意参加试试看。于是我就想,教她一个人,不如张罗一个小组,大家一起来做做看。虽然数学小组才开张没多久,但是她很开心,跟小朋友们一起做卷子很有趣,妈妈对她的态度也转变了很多。现在我们俩对数学课的感觉都挺好。

另一个方面,当老师之后我的视角也在变化。上次学堂内部“吐槽会”的时候我也很有感触。以前只站在家长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无法控制的情绪,但是如果转到帮助她的角度,心态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说,最初我是从自身的角度,想让亲子关系更和谐。现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参与进来,感觉又不一样了,看到每个小朋友的优缺点和不同的性格,挺好玩的。而且组织共学小组,花的时间并不会比教她一个人更多。我现在慢慢体会到做学堂老师的感受,也可以从与父母分享的角度了解到更多。


愿闻:其实工作量肯定还是会更大,你为了线上班孩子也能参加,专门准备了手写板并且在开课前细心调试;你会每周在袋鼠群里布置作业,并收集孩子们做错的题号,好在课上有针对性地讲解;你还额外准备了摸底考试,以及圣诞节前的小考等等。可能是因为心态上不那么剑拔弩张的关系,人处于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状态,所以才没觉得这些付出是额外的工作量。或者说,把物理上和精神上的消耗加起来,教一个小组不比教自家一个娃更多,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05 双语话题


愿闻:可以说说小P德语发展的现状吗?


现状

PZ妈:小P德语还算可以,只是上了三年级后,明显感觉词汇量不够,我觉得还是要多阅读,所以现在我们也同时在重视德语阅读,小P每天至少朗读15分钟的德语。之所以是朗读而不是默读,是因为她有时追求速度,读得过快,会吞掉一些音。一旦把音节吞了,书写的时候也会漏掉这个音节,于是就会写错。

一般她朗读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做自己的事儿。

过了15分钟,她就可以默读,碰上故事性强或者难度适中的书,她就自己选择默读。有难度或者偏科普的书,我会建议朗读。漫画是纯课外阅读,不算在朗读时间里。

碰上不懂的德语单词她会问我,我们俩喜欢用谷歌翻译,我打开app,她自己操作:她用语音输入德语,点中文翻译,手机就会读出中文。这样她既可以知道自己的德语发音准不准,又可以了解中文的意思。


愿闻:愿意阅读,坚持阅读,德语进步就会很快,词汇量不会是问题。

可以分享下姐弟俩双语起步阶段的情况吗?

起步

PZ妈:小P德语跟中文差不多,都是一岁半左右开的口。她上托班上得早,德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反而是进步得太快,让我有点担心中文发展跟不上。我们也因此和老师聊过双语家庭如何处理两种语言的均衡发展问题。

弟弟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男孩女孩的区别,也可能是个体差异。

弟弟两门语言都比较晚,现在两岁半,两门语言都才刚刚开始。他也是大概9个月上的托班,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托儿所。如果拿弟弟跟当年的姐姐比,差距很大。不过能感觉得出来,他是一直在吸收的。


愿闻:一般双语孩子,两门语言的起步的确会比单母语环境下要晚一些,姐姐两门语言都那么早开口,语言发展肯定是超过平均水平的。弟弟只要是一种打开的状态,一直在接收外界语言信息,早一点晚一点开口,其实问题不大。我以前写过一篇讲对孩子双语支持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点这里阅读。还写过一篇双语孩子语言发展滞后或语障,我们家长可以怎样判断以及尽早提供帮助的文章,可以点这里阅读

也可以讲讲姐姐上学后德语发展的情况吗?


上学后

PZ妈:前两年我没有管过她的学习,想先看看德国小学怎样教学,可能因为当时班主任很负责,所以一切进展顺利。

小P上三年级后,作业变多,难度也上了几个台阶。不仅如此,之前的两个班,在三年级时合并成一个班,新换的老师有些力不从心,几乎完全不批改作业,而是交给家长自己在家里批改。通过批改作业,我发现小P在德语和数学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德语的问题在词汇和理解。

有些知识点,老师在课上一带而过,课后也没有相应的练习,比如“您Sie”尊称,首字母要大写,我发现她并没有搞明白,像这样的知识点,如果家长没有发现,也就过去了。类似的知识点缺漏积累得多了,孩子的基础就会打得不太扎实。

数学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点,现在突然不会了。

比如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钟表,三年级新老师换了一种讲法,她就突然全都不会了。还有其他一些知识点也是如此。我打算跟老师谈一谈,看看可以怎样帮助她,

也有可能这些问题是二三年级过渡阶段的正常表现,不过总体上,我感觉三年级之后,小P需要一些辅导。


愿闻:不管是正常表现,还是确实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先和老师聊一聊都挺有必要的。一方面是让老师更注意和重视孩子的表现,有时候“关注”本身就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能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所以加强和学校的沟通,我一直觉得很重要。

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和展望,可以说说在带孩子学中文这些年来自己最大的改变和收获吗?



06 总结和展望


PZ妈:有了小朋友,在陪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改变了许多。

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情绪很稳定的人,陪学后发现有些情绪还是挺难控制的。这时候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印象中,我小时候我妈妈也崩溃过,当时不能理解,觉得为什么会那么生气,现在理解了。

所以我的一个改变是,开始学着管理情绪,以前没有这个需求。

第二个改变是,因为带孩子学中文,我自律了很多,生活习惯好了一些。

我以前是一个不太有计划的人,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对工作也没有什么目标和计划,现在反而更明确了。

我很庆幸怀小P的时候完成了博士答辩,这个时间点挺好。以我当年的性格,如果有了小孩之后再读博,不一定能坚持得下来。

还有一个改变是,我意识到,以前很多时候靠技巧和小聪明也可以完成一件事,但这不是我希望小朋友走的路,所以就还是要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

整个过程中,我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家长以及小朋友。在海外其实没那么容易认识这么一群人。这点很棒!感谢学堂!


愿闻:感谢加入学堂,也感谢每个志同道合的家庭加入我们,正因为这些优秀父母的加入,让我们这个集体辐射出更多的能量,让身处其中的每个家庭获得更大的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可以从中文和德语两方面做个展望吗?


展望:

PZ妈:我觉得小P目前两种语言都在相对舒适区,肯定不会自己主动上难度,所以暂时还得被推着才会往前走。我希望她可以阅读理解都再上一个高度,能开始接触一些有深度、需要思考的书籍。


愿闻:最近16’班整本书阅读环节在读《秦始皇》,小P感觉如何?


PZ妈:会觉得很难,但她很有兴趣。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切入历史,现在利用读《秦始皇》的机会,正好可以讲相关的时间轴和历史人物。比如她会问,孔子和秦始皇哪个更早,他们会不会认识,我就顺势串入历史的内容。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她能听懂,也能读进故事里去,这样的训练很适合她现在的水平。希望这样的主题阅读环节可以一直坚持下去。这样的练习在集体中会顺利得多。如果是家里单独丢给她一本书,阻力会很大。

之前学堂科学课上讲到“声音”主题,小P最近刚好在读一本德语书,是三四年级对应的物理书,科学课上学到的内容刚好用德语再看一遍,都串起来了,以后在学校里正式学到就不会陌生,挺好的。我想大家回头可以交流下这方面的书。

除了阅读之外,表达方面也会做更多的训练。

像学堂课上孩子们自己解读《论语》句子以及分享“历史上的今天”。以后还会继续吗?虽然现在分享的频率没有很高,但是她现在觉得每次分享就是一个小项目,难度有点大。


愿闻:对,就是要有点难度,我在这学期开始的时候已经和孩子们预告过了,也专门写了文章讲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点这里阅读以前那样简单的表达,就不占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做了,如果有需要,欢迎学堂家长来组织同龄小伙伴的表达训练小组。16‘级《论语》句子解读和“历史上的今天”分享环节,下学期还会继续由孩子们来做。一个学期分别轮到1-2次,不会太多。从选题、确定如何叙事,再到找素材,用ppt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大家可以根据各家孩子情况,确定每个步骤的参与程度。大方向是从父母主导、孩子配合,逐渐过渡到孩子主导、父母配合,再到最后完全由孩子独立完成,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这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堂正好可以为培养孩子们这些重要的能力提供机会。


PZ妈:除了表达,今年的另一个重点是写字。我之前和小R妈妈讨论了一晚上,小R练了很久的字了还没有起色,而我们也才零零碎碎地写了一些。希望今年可以好好地把这一部分抓一抓。我前阵子让小P把她能想到的所有的字都写在一张白纸上,不管难度,一二三也可以。她总共写了50个,其中也有两三个比较复杂的字。


愿闻:嗯,年级内部交流的时候,小R妈妈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学堂范围交流的时候,也有不少18‘级的家长对怎么教孩子写字有困惑。所以我前两天就这个问题专门写了一篇回答这个问题,有需要的家长可以点这里阅读


PZ妈:以上是中文方面的展望,主要就是阅读、表达和写字。

德语也是一样的,主要也是从这三方面来抓。今年学校也同步开始写作了。


愿闻:的确,能力是相同的。阅读(输入)是第一步,然后就是有质量的输出:口头和书面表达。这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咱们一起做。


这次访谈就到这儿了,再次感谢PZ妈的倾情分享。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72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