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让孩子们又爱又恨的中文课堂新内容,什么样?

贯渊学堂2023秋冬学期开学三周记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101篇原创分享,全文约3600字。


又到金秋时节,学堂开学已有三周。

新学年总会安排些新的内容,因为孩子们都在进步,课堂内容自然也要与时俱进。

目前学堂有110多位小学员,4个年级9个班,我带的16级,也就是最大的一批孩子,年龄大约在9-12岁。

这篇就说说我们16级大孩子们新学期课堂上的新内容。



01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又爱又恨?


如果课堂内容让孩子们只有爱,以我过去这些年中文教育以及带娃上兴趣班的经验来看,那这课上大概率是只有轻松愉快的内容,游戏为主,没有挑战。那就是娱乐来了。显然,要真正掌握一项能力,光靠娱乐可不够。所以,既然是中文母语目标的周末拓展课堂,我的课上必须得有那么些需要孩子们努力的部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努力这件事不属于天性,所以一开始,孩子们不那么爱,不那么享受,甚至有些“恨”,这都在意料之中。

当然,不享受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在短暂的不享受之后,孩子们通过努力便能体会到成就感,将“恨”转化为“爱”,这种通过努力感受到的充满自豪的“爱”,更有分量。



02 让孩子们又爱又恨的课堂新内容是什么?


2023秋冬学期,我们16级课堂上新增了两项内容。

一是“历史上的今天”

这是今年年初新增的环节,我为孩子们讲了半年,每次课大约选取2-3件事情,带孩子们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发生过的事,又因为是历史上的“今天”,类似于当时那一天的新闻。

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既长知识,又增见闻,而且因为也是在“今天”这个日子发生,所以感觉既远又近,因为有某种联系而觉得不那么遥远。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这个环节。

于是从这学期开始,换孩子们来讲。每次课上由两位小学员分别介绍一件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的事。班上17个孩子轮流,也就是两个多月轮到一次,遇上假期,就往后顺延。

轮到的孩子,课前和父母一起,从指定链接上选取想要讲的那一件事。因为网上很多链接点开后很杂,跟孩子一起找的话,要特别当心那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所以我专门给孩子们找了一个相对干净的版本,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微信头条易读 历史上的今天”。

孩子们分享的时候,既可以讲事件本身,也可以介绍事件中提到的人物,或是两者都讲。

先定下主题的同学请直接把主题发到班级群,第二位同学请选择另一个不同的主题。每个孩子都要在父母的帮助下准备1-3页幻灯片,课堂上讲给大家听。要求:幻灯片内容简洁,图片为主,文字只用作提醒,要求使用书面语,并且要精炼,可以是词语、短语或简短的句子。分享的时候,不能照着幻灯片上的文字读,而是用口语化的表达,把内容讲得完整生动。

我知道,这样的要求别说是对孩子们了,就是对很多成年人来讲,都有不小的挑战。


果然,我刚一宣布这个消息,班上“哦!不~~”的声音就连成一片。


稍等片刻后,我接着说,还有第二个新内容。孩子们立刻都看向我。


二是《论语》句子解读

从孩子们四五岁起,我就开始结合生活给孩子们讲《论语》里的句子,已经讲了五年多。也是从这个学期开始,第一次由孩子们自己来讲。每次一个句子,两位学员分别解读。17个孩子轮,差不多两三个月轮到一次。

轮到的孩子,课前写书面稿,课上脱稿表达,课后交书面稿扫描版(原告自己留底)。写稿时,先抄一遍当天要解读的论语句子,然后解释这个句子,最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句中包含成语,抄一遍,解释之后,自己写一段话,用上这个成语。


说到这儿,“哦不!!”的声音再次铺桌盖椅地卷来,充满整个教室。


我想起凯文.凯利在给儿女的100条人生建议里有这么一条:“你最好的工作将会是一个你不够格的工作,因为它会迫使你挖掘潜力。”在某些条件下,我觉得这句话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我跟孩子们讲:从能力发展上来看,最适合你们的事情,就是你们觉得有点难的事情,因为做这些事情会让你们进步。


按我们学堂的规划,9岁之前,孩子们学习中文,9岁开始,逐渐过渡到用中文来学习。(中文学习整体规划文章看这里,按文末方式可领取最新2023年9月版0-12岁规划)

课堂上这两项新的安排,也是在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使用中文的机会。



03 这些新内容能锻炼孩子哪些能力?


中文母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中每天细水长流的付出。而我们的周末课堂,主要是在大家平时努力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拓展、提升,让孩子们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的平台。所以周末课堂一是要做平时在家单打独斗做不了的事情;二就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撬动孩子们综合语言文化能力的发展。


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即表达。能够既有内容又有深度、清晰有条理地说出或者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是我们陪伴孩子学中文应当努力的方向。


新增的两个内容经过深思熟虑,目的就是用课堂上一小段时间,来推动孩子们平时每天在家锻炼现代文和文言文两方面,将输入转化为高品质口头和书面输出的能力。


“历史上的今天”首先是锻炼孩子们从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的能力,只选取一个自己最想讲的内容。然后是围绕主题能够抓住重点说最有价值的内容。接着是通过制作幻灯片,把想说的内容可视化,在做幻灯片时,以图片为主,配以关键词或短语形式的书面文字。最后是站在大家面前,用幻灯片展示,但是不能干巴巴地照着读书面关键词,而是用生动的语言讲出来。并且面对台下听众的提问,能够灵活应对。但凡有过此类体验的朋友就会知道,这对讲话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这是当今社会与人沟通的一种很常见的方式。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经常用到。所以我们现在就在课堂上引入,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锻炼机会。


而《论语》句子解读,则是侧重在锻炼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互译,以及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综合的一项练习。


总之,让孩子们又爱又恨的新内容就这样开始了。



04 新内容进展的效果如何?


在过去三周中,已有12人次在课堂上做了分享。效果很不错!

孩子们一般会把任务拆分成几部分,每天做一点。轮到“历史上的今天”的孩子,第一天选定主题,第二天和父母一起挑选图片,完成幻灯片,过程中就会捋一下自己要说的内容,接下来从第三天开始,每天练习说一两遍,两三天后已经驾轻就熟。

从“左宗棠”到“齐白石”,从“海王星的发现”到“大唐王朝的开端”,从“自己出生、新中国诞生前夜”到“芜湖长江大桥开通”,都是孩子们分享的话题,下面贴上孩子们课上使用的幻灯片,大家可以感受下:


轮到讲解《论语》句子的孩子,则是第一天先和父母捋清楚自己想说的内容,第二天抄写原句和翻译成现代文,第三天写一段自己的感想,也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天完成的。之后练习脱稿表达,一两天后表达已经很自如。附上孩子们的手稿:



课上表达的时间,“历史上的今天”大约为3分钟,《论语》句子讲解大约1分钟。

做过练习的小朋友说:虽然刚站到台上会紧张,但是其实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么难。

当然,这批孩子之所以能够上手那么快,离不开从小开始的表达训练。

从不到5岁即在周末课堂上台和大家打招呼——介绍自己——收尾的经典三段式开始,再到做围绕主题的一句话表达。过渡到围绕主题即兴表达和介绍最近所学的课文……课堂上表达的内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丰富。

5岁左右参加28天密集式表达训练,初步掌握10个工具的使用(详情看这里)。

6岁左右进入语文书三年级课本之后,逐渐在平时每天课文学习时增加口头表达练习(详情看这里),并且在课外阅读过渡到默读之后,进行复述、问答练习(详情看这里)。

除了家中和课堂,我们还为孩子们创造上台主持的机会,比如去年小小鸟和小W担任华人社区邻里音乐会的主持(详情看这里),再比如在今年7月结束的学堂首届年会上,由我们16级的9个孩子全程主持。(详情看这里

正是这些年来一点一滴的积累,孩子们才能这么快就对课堂新内容转“恨”为“爱”。



05 其他安排


一年前开始的写作课,本学年将会继续。不过,不同于第一年从大处着眼,以搭框架、选素材、围绕中心布局全篇为主,今年将从细处着手,孩子们将有机会多做具体的练习。

这个学期的11次写作课会主要做三方面的练习。一是学习怎样把内容写多,把文章写长;二是学习怎样把罗里罗嗦的内容去掉,只保留精华;三是学习怎样用不同的词句说同一个意思,让表达更丰富。


同样是一年前开始的“整本书阅读”,本学期也将继续。上个学年,我们用一整年的时间共读了名人传《孔子》。课前阅读,课上讨论。

本学期,根据孩子们的投票结果,我们将一起来读名人传《秦始皇》。会安排在今年的“暑期中华古典名著”共读活动(详情看这里)结束之后开始。


此外,一年半前我们16级新增了科学课,计划用四年时间覆盖国内六年小学自然科学课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们所生活的本土环境特点,带孩子们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常识的中文表达。

目前科学课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并将按规划继续。(0-12岁中文学习规划,详情看这里


古诗词方面,本学年以复习为主,将孩子们过去6年多时间所学尽数复习一遍。当然,课堂上只是点到为止,关键还是在于制定了计划之后,孩子们能按课程表中的要求,每天在家里读一遍,10分钟应该足够。



06 小结


这篇文章就写到这儿了,既有对新内容的介绍,让学堂内外家庭更好地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也是我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记录,记下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共勉之。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26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