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孩子的中文教育和整体家庭教育如何实现高效“自动化”?

登山伙伴访谈记——第八篇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99篇原创分享,也是第8篇访谈文,全文约12300字。本次访谈嘉宾为小H小T的妈妈和爸爸。

“……我们对待中文教育就和给电脑装系统的态度一样。系统装好了,应用才能跑起来。要让中文应用运行顺利,中文系统一定要装好。此外,我们的‘电脑’不是只有一个系统,德语系统也在平行地装……”

“……装了系统之后,再根据小孩的特性,找些中文应用给他们,我们学堂本身就是最大的应用,还有很多小的应用,这个肯定是要有的。我们家的整体设计是我管系统,妈妈管应用。到目前为止,在13岁的哥哥、9岁的妹妹身上,整体效果符合预期,挺好的……”


以上两段话摘自年会上主题交流环节我们学堂16’级学员小T爸爸的分享。当时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小T爸爸是怎么装系统的,妈妈又是怎样管应用的,也很想知道中学生哥哥小H的中文和其他各方面发展如何……这么多话题,在年会上有限的时间里无法一一展开讨论,因此我们计划找个时间开辟线上专场,专门邀请小H小T爸爸和大家做个分享。


在线上专场之前,我有幸先和小H小T的妈妈和爸爸(以下简称“HT爸妈”)做了一次访谈,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情况以及HT爸妈在各个基础方面是怎么做的,为咱们的线上交流热身,也让咱们后续的线上专题交流更有效率。希望HT爸妈的心得和经验能给你带来启示。


01 认识小H小T一家


HT爸妈都是2001年来到德国,先学语言,而后都在慕尼黑上大学。HT妈专业为企业管理,HT爸学的是电子工程。毕业后都在德国生活和工作。

HT妈在做财务管理,HT爸是一名工程师,都是全职。除此之外,HT爸还兼职开了一家公司,提供工程服务和企业咨询。


哥哥小H今年13岁,过完暑假就要升入中学八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二)。小H性格外向,对事物充满好奇。还记得第一次见面,小H很快就和学堂的弟弟妹妹们打成一片,弟弟妹妹们都很喜欢这位大哥哥。

妹妹小T刚满9岁,开学后上四年级,属于内向敏感型,但喜欢新鲜事物。小T在我们贯渊学堂162班,是这次年会的9位小主持人之一。从天生内向敏感,到台上落落大风、主持范儿十足的表现,离不开爸妈的鼓励和全方位的帮助。

小H和小T目前中文学习同步,都学到语文书六年级上册。

除学习之外,兄妹俩各方面发展均衡,包括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在内的各项综合能力都很强!校内校外表现都十分优秀。不禁让人感慨。


02 爸爸装“系统”,妈妈管“应用”


愿闻:两个孩子都这样全面发展,是怎么做到的呢?就从学中文讲起吧!


HT爸:学中文在我们家很早就开始了。幼儿园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就多下点功夫,兄妹俩都是3岁开始的。

先《二三快读》,后《四五快读》,妹妹小T四岁时就学完了。五岁开始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课本。哥哥小H晚一点,大概五岁时学完《四五快读》。

当时只是觉得中文很重要,要好好学,但最终目标并不是很清晰。

在妹妹小T上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能自主阅读了,比较简单的小书能自己看。当时哥哥小H语文书里的字忘得非常严重。我们就开了整整三个晚上的家庭会议,来论证兄妹俩的整体教育方向,这其中也包括中文。

在家庭会议上,我们明确了对小T的中文目标,是和国内语文教育同步。对小H则是不急着往下推,等一等,让他和妹妹同步。

把目标具体化之后,就把兄妹俩中文要达到的水平具体化,接下来我们再把兄妹俩学中文的分工具体化:我管课本和认字,一课一课就像国内老师给孩子们上课那样讲,各种练习、期中期末卷子,按照我的考核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目前进展是,课文学到六年级,复习进行到五年级,卷子做到四年级。妈妈管阅读以及其他那些对中文的应用。

我们也省事儿。到现在为止,大方向没有变,按部就班地下来,需要的时候会有些扩展。

愿闻:爸爸管学习,妈妈管运用,这样的分工很有意思。能请妈妈说说阅读和中文应用的具体做法吗?

HT妈:从开启语文书学习之后,即开始分级阅读,有各种故事,数学类的书,人物传记,历史方面等等,读的书范围比较广,种类比较杂。

小H最近在看科幻书,是刘慈欣写的少年版科幻作品,他挺喜欢看的。《流浪地球》1和2的电影都看过,刚开始不太懂,后来通过看科普类的视频和书籍慢慢地就懂了。《三体》电视剧他也在看,第一季看完了。看完电影电视,接下来看文字版。有影视作品的基础,现在看书他也觉得很有意思。

小T前阵子在看《小狗钱钱》,最近在研究怎么赚钱。


愿闻:听说了,上次学堂课上表达环节“推荐一本书”主题时,小T就给小伙伴们介绍了《小狗钱钱》。能说说她是怎么开始阅读这本书,以及怎么把阅读转化为行动的吗?


HT爸:书是妈妈买的,她自己找到,看了,就过来跟我说要写“成功日记”(注:成功日记是书中小主人公写下自己的梦想以及每一步的计划和行动,记录梦想实现全过程的日记)。

我说,你想写就写呗。然后她在本子上写了几个梦想。

后来我想,干脆就记在电脑应用程序one-note上吧,顺便学学电脑打字,这样记录更便捷,而且也方便全家参与。于是我就建了个表格,写上内容、日期、目标。

我有跑步的习惯,建完表格后的一天,我在跑步的时候想可以怎么优化这件事。

我觉得这件事挺好的。很多家长都会问孩子长大后想做什么,有什么梦想。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说了之后可能也就忘记了,或者说梦想很笼统,孩子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也没想过要怎样把梦想和每天的生活联系起来。

我觉得,孩子通过看书,爱上书上的东西,那就实践一下。小T在“成功日记”上写了10个梦想,然后挑3个最想做的去做。

小T的第一个梦想是做个大商人,想开个店,但是开什么店还没有想好。

我告诉她,写下日期,再写下今天我有什么想法。慢慢地,她想到要开一个实体店,再进一步地,想到要在哪里开一个什么样的实体店。

她的目标会根据阅读、思考一点点地细化,她可以在表格里把目标越来越细化,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我觉得这样挺好。

我又想,可不可以让大家的沟通效率提高点?

于是我在表格右边加了一列——“留言”。让她共享文档给我和哥哥,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给其他人留言,对当天的事情随时写反馈,给予意见建议,这样的互动也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我觉得这套系统解决了两个痛点:

  • 一是,梦想过于笼统,光说梦想没有行动。

  • 二是,家庭成员对一些事情的沟通不够及时,沟通效率低。

任何东西,肯定会一阵儿有热度,一阵儿冷一点,这套系统也会。但是这个系统建起来了,哪天遇到什么事儿,随时可以回过去看一看,记录下来。或者哪天又有新的想法,不论是远大的还是短期的,都可以加进去。看到更新了,其他家庭成员也可以随时给予新的评论,这样的沟通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挺有效率的。我也还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再补充。

愿闻:咱父母鼓励孩子思考,把一点一滴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再通过全家互动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孩子。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是帮助孩子学会把从书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使用新工具,掌握新技能。这样的做法真是太棒了!


HT妈:小T最近对小玩意儿、小饰品很感兴趣,这东西有没有商机呢?她爸爸就给她看淘宝国际版,她看了之后就想卖东西。

HT爸:我问她,你的客户是谁?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她认为她可以卖给同学。我就和她算了算,成本是多少,可以怎么定价,整包卖呢,还是一个一个卖……

算完之后,她决定进什么货,进多少,我代劳。然后她就开张了。

我顺便教给她怎么用excel表格来记录支出多少,盈利多少。

一来二去,她发现赚钱不容易。以前去超市,总听到她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现在不一样了,她会觉得这个也贵,那个也贵。

HT妈:那几天天气热,淘宝国际上有电扇在打折,她进了些货去卖,还不错。有的时候,她进的货卖不动,她就学会了,你觉得好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这么觉得。

一开始我们很少给她指导,让她自己先实践。现在库存有点多,我们提醒她库存多了,现金流少了,告诉她这样会带来的问题。

HT爸:她卖东西给好朋友时,涉及到友情,既不能撒谎,又要能赚到钱,这个度要能把握好,是不容易的。她要知道,跟关系近的人做生意,不是光靠得失来计算的,而卖东西给陌生人,又是另外的方式。

愿闻:要达到能够运用书中知识的程度,首先得具备阅读理解能力,能说说兄妹俩每天阅读多久吗?


HT爸:作业性质的任务,一定要完成。有些事情当任务,有些事情不当任务,在实践中慢慢找感觉。至于课外阅读,他们想翻什么就翻什么,比如《小狗钱钱》就是小T自己挑的。

HT妈:课外阅读基本每天能保证15分钟以上,但孩子们要多读我没意见。每天都有任务表,做完打勾。

HT爸:也会用微软的To Do软件明确每天要做的任务。小T这个暑假的任务包括:语文书、水浒共读(暑期共读详情,点这里阅读)、德语阅读和练习、弹钢琴、《新闻袋袋裤》、德语词汇复习。

哥哥的任务包括:弹钢琴、德语阅读和中文阅读。


愿闻:除了把阅读和实践相结合之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中文应用”吗?


HT妈:表达也是应用,每天吃饭的时候,兄妹俩轮流汇报当天在学校上了什么课,有什么事印象比较深。比如哥哥现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了什么,那么吃饭的时候用中文给我们讲一遍大意,同学之间有什么事情,也说给我们听听。这就是一个表达。

此外,兄妹俩都在上朗诵课,每次去参加比赛,取得成绩会非常开心。朗诵比赛基本一年有三个,一个是全球华语朗诵大赛;一个是曹灿杯朗诵大赛海外赛区;再就是华韵之声语文朗读大会,最后一个比赛法兰克福有线下比赛。线下的锻炼很重要,锻炼自信和胆量,所以疫情过去后,兄妹俩今年开始参加线下的朗诵比赛。这三个比赛都在春夏,几乎是同时进行。这是哥哥妹妹都参加的比赛。

之前哥哥还参加过第一届“愿闻之声故事会”(首届孩子们自己组织和主持的线上中文聚会,点这里阅读

只要是能让他展示中文,也包括中文歌曲演唱比赛,我们都会让孩子积极地去参与。因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当中,孩子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因为平时练习的话,对一个作品抠得不是那么仔细。去参加比赛,对中文本身的理解,感情的升华,对文本或者歌曲背后故事的理解,都会更进一步。除了中文语言能力,参加这些活动还能让孩子自信、不怯场,这些是语言之外的锻炼。

所以基本上是有活动我们就会尽量参加。

愿闻:是呀,三年前我带着几个海外10岁娃组织和主持了首届孩子们自己的线上中文故事会(活动总结以及现场音频精华点这里看听)。我印象特别深,当时小H在所有参赛小选手中,故事讲得特别吸引人,得到了最高票,获得了第一名。

为孩子们“开发中文应用”,用输出拉动输入,很有必要。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从学中文到用中文学习,也是一个道理(详情点这里阅读)。


03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一步步摸索

愿闻:之前访谈过的几个家庭,爸妈基本是按任务类型分,像你们这样按输入和输出来分工的,还是第一家。能说说你们打配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吗?


HT爸:那三天家庭会议开完了,把目标和任务都聊透了,我们各自认领任务。我管基础的课本、识字、写字,用国内试卷考试、批改。妈妈负责中文应用,包括朗诵课、唱歌,以及其他使用中文的活动。我们这样分工,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比如妈妈带小T朗读的时候,有些字小T读不出来,妈妈就会问我,我知道小T学没学过,学到什么程度了。


愿闻:所以妈妈可以考核爸爸的基础教学工作做没做到位:)

我注意到兄妹俩的语文课本学习进度在六年级,复习到五年级,试卷做到四年级,这和我们先攻克阅读关,再系统学写字的总体思路一致。

新朋友可以先阅读以下几篇文章了解我们中文学习规划的整体思路和规划。


既然说到写字,可以请爸爸介绍下写字方面是怎么做的吗?前面也说到会比较多地借助电脑工具,也可以说说如何平衡电脑打字和手写汉字吗?


HT妈:写字开始得比较晚。先认字,有了基础之后,孩子大一些了再来写字,很快能上手。

HT爸:就是笔画还是有问题。

HT妈:是爸爸没有教好基础。我只能看孩子们最后写出来什么字,没法看他们怎么写。

HT爸:写字肯定还是要写的,写日记、写信。同时,我也多多地鼓励他们打字,提高输出效率,比如写“成功日记”、总结,就直接在电脑上写。打字就需要拼音,拼音先学了一遍,最近又复习了一遍。哥哥打字已经挺快,妹妹还需要想一想。


愿闻:所以连续性不强,并且一次成型,之后不再补充和完善的内容,比如日记,还有和小伙伴之间的书信往来,主要手写。而对即时互动有要求的文档,比如成功日记和总结,就使用电脑工具。这样二者兼顾,挺好。

至于笔顺,估计是爸爸之前也没太当回事。找一个时间,和哥哥妹妹把基本原则一说,典型的字练几个,以兄妹俩的学习能力,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除了读课本、识字写字,也想问问在文言文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毕竟要把中文学成母语,现代文和文言文两条腿缺一不可。

HT爸:文言文,我们最初是把它当作锦上添花的部分。只是跟着语文书里的文言文看,有古诗文就背。

HT妈:学语文书之前,会读唐诗三百首,但是没有想过要系统地学文言,后来了解到你的文章,加入学堂,才系统开始《论语》和《诗经》。


愿闻:但是小T进入状态很快,接受度很高。从新学期开始,我计划给咱们16’级孩子制定一个古诗文复习计划,课上会拎一下重点,课后孩子们每天在家花点力气熟络。既让之前没上过这些课的小学员有机会从头接触,也让虽然上过但已经忘得差不多的老学员巩固一遍。

刚才说的是爸妈之间的分工合作,也说说亲子关系吧,有没有因为中文教育产生过冲突,又是怎样应对的?


HT爸:第一次做父亲,诸多不适应,很多事靠一步步摸索,有时候会感觉很累。不过也有积极的部分,在带孩子们系统学中文的过程中,我会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挺有意思的,比方说我当时学这篇课文怎么没这个感觉,现在又重新学了一遍,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所以对我来说,带孩子们学中文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我和他们学中文,更像是在玩,没有很大压力。亲子关系通过学中文越变越好,越变越快乐。

我一般为了让他们多学一点,告诉他们学中文之后可以看中文动画片和电视节目,像《圣斗士星矢》、《我爱我家》这些,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他们也挺爱看,为了看这些节目,学中文会比较卖力。


HT妈:对,有奖励,不过学中文之后的奖励也是中文输入。(笑)


愿闻:相信这招对很多孩子适用,其实这也是把学中文和用中文接收信息结合起来了。找到孩子爱看的中文节目,让孩子学中文的时候更有动力。不过每到这个时候也要提醒大家,也有孩子不为所动,比如我家的小小鸟,那么这招奖励也就无效了,不过还是可以从培养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两方面着手,让孩子在中文越来越好之后,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从而也越来越有动力。虽然辛苦些,但是殊途同归吧,关键还是在于直面困难,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可以说说你们遇到过的困难吗?如果有的话(笑)。

HT爸:我说三个困难吧。第一个是遗忘,谁都会忘,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重复。一开始我很苦恼,很多父母遇到这个问题都会很苦恼,肯定都不喜欢重复。所以我就建了excel表,把兄妹俩认识的字、成语都记下来,每天晚上让他们抢答。根据抢答情况记录他们对每个字词的熟悉程度,那段时间我还是比较认真的。

大概持续到他们掌握2000字左右,我就不需要这样了。2000字之后遗忘率越来越低,一开始是最难的,过了这个坎儿,就越来越好了。

他们再学新的字就有了基础,读东西也很快。

HT妈:平时阅读,那些中文字也会重复出现。

HT爸:我觉得这个做法还是管用的,如果不记录的话,复习就没法做到有的放矢。记录了就知道他们各自都有哪些字还不认识。

我会让他们自己做字卡,难的我写,简单的他们写,有时候也会打印,有字的那面朝下,铺在桌子上,翻开抢答,谁答对得多,谁就可以拿走。

每天都是根据情况,大概的方向有,然后根据他们的情绪,我的情绪,来判断今天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愿闻:有没有遇到过大家都没有心情玩的时候,那怎么办?


HT爸:那就搞一点儿刺激的,平时不会做的。今天不想玩这个游戏也不想玩那个游戏,也不想读这个书了,那我们就学一下数学,或者讲一个鬼故事,让情感有个波动。刺激完了,再回过来搞点常规的中文。

HT妈:跟爸爸学中文是件比较快乐的事情。

HT爸:他们很享受每天晚上跟我学习。

HT妈:因为我比较严厉,他们更喜欢跟爸爸学中文。我这边做完了,就跟着爸爸去了,跟着爸爸快快学完了还能看动画片。

HT爸:我很受欢迎,他们要跟我学中文,得请我。具体怎么做要根据条件来看,比如先和我说一个成语,才能把我请上去给他们讲中文。

第二个困难,是怎样可以尽早地让孩子能对中国有认同感。我们本身是中中家庭,在家里也是说中文,小朋友在学校,我们这边的学校还是比较本地的,像我们这样的外国人很少。

HT妈:小H还挺小的时候,有一次,小朋友用侮辱性的话说他。我们就跟他说,我们都是中国人,爸爸妈妈都是留学过来的,我们是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就和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一样。我们现在因为工作的原因,生活在德国。所以他们从小对自己的认识还是比较明确的。在身份认同上不会有疑惑,在我们家学中文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是把中文当兴趣爱好,也不是当一门外语来学。兴趣爱好和吃饭睡觉还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需要父母想清楚,如果没想好,学中文遇到的阻力就会更大。

HT爸:第三个困难,是怎样能让孩子一直保持学中文的兴趣。一方面在家里是全中文环境惯,在家都说中文,他们互相之间也都说中文,保持得比较好。我们知道很多小孩,中中家庭的小孩之间都说德语。中文表达欠缺,不够。

HT妈:兄妹俩平时经常看中文综艺节目,从很早开始就在听书,听中文故事。

小朋友有倾向性,最爱听钱儿爸的,也听过别人的,有的时候就是不喜欢听,那我们就换一个他们喜欢听的。

哥哥现在在听“少年得道”上的资源,听完了会记笔记。哥哥上中学,每天上学路上时间比较长,哥哥就一直在听书,做笔记,或者听中文歌。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中文不是当作一个工具,而是身体的一部分。很自然地就会用中文去思考。

HT爸:现在越来越觉得听书的重要性。听书就是让操作系统打开,不断地拓展。如果只有认字阅读的话,我感觉想再进一步很难。听书非常重要。

HT妈:除了看综艺、听书之外,平时给他们更多地营造中文环境。不只是阅读识字,而是运用在生活中。

孩子大一些之后,2019年,哥哥9岁,妹妹5岁,就报了朗诵、唱歌班。这样就更进一步地把学中文过渡到应用中。通过朗诵和唱一些作品,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

让他们觉得中文是贴身带的东西,而不是加进去的。

平时我们也会带他们看时兴的电影,兄妹俩和在中国的孩子基本上是同步的。

愿闻:遗忘、对中文语言文化的认同、保持持续推进中文的动力,这三个困难都很有代表性。那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过惊喜呢?


HT爸:本来觉得海外中文学习是一条苦涩漫长的道路,后来发现越走越宽,越走越舒服,最大的惊喜是中文带来的沟通效率,也提升了整个家庭的产出。不管是他们的生活方面,家务方面,还是之后的一些项目。

一个家庭也像一家公司一样,小朋友像员工,有个组织目标,效率才会提上来。

最大的惊喜是找到同行的小伙伴。之前想到朗诵和唱歌群去找,但是年龄和其他各方面都合适的,很少;想要目标这样一致的小伙伴,基本没有。


04 时间管理?实现“自动化”,二娃问题?不存在的


愿闻:能遇见你们,我们也特别开心。是一致的目标和很多方面共同的想法,让我们相遇。可以说说对集体的看法吗?


HT爸:咱们学堂这个集体,不管是对孩子来讲,还是对我们家长来讲,都是特殊的朋友圈。

对孩子来讲,很特殊,因为小伙伴的中文都说得这么好,年会之后,我们都恋恋不舍。学堂的家长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共同的想法,大家相处得也都很舒服。

我对未来也有些想法。我们家哥哥比较大了,上中学后就有了自己的手机,学校里也会有学生们自己的群。我就在想,咱们16’级的孩子们很快也要到青春期了。咱们家长可以考虑开展相关的讨论,比如手机的管理、Whatsapp聊天群、微信群这些话题,再比如孩子的隐私,什么时候给多少隐私,什么时候放多少手。咱们可以交流看法,分享经验,一起达成某些共识。

学堂这个平台也可以有一些相关的行动,孩子们上中学后,早晚会有自己的手机,比如可以为孩子们建一个学堂的微信群,这个群用来做什么,都有哪些规矩,慢慢地咱们可以做这些相关的讨论。


愿闻:这是很好的提醒。咱们的中文社区本来就是随孩子们成长而不断完善,孩子们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咱们也要一路向前,让这个集体能一直陪伴和支持孩子们的发展。

一直觉得你们家特别高效,俩娃,双职工,兄妹俩从兴趣班到做家务,做什么像什么。接下来的问题关于时间管理,可以从中文学习开始,说说你们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吗?

HT爸:中文学习一般是半小时到40分钟左右,再看一个15分钟的动画片,总共差不多1个小时。兄妹俩一起学。读课文时一人读一段,认字也是一起。俩人一起学,进度一样,对两人之间的交流有好处,俩人会攀比,学得挺开心。一开始是哥哥比较厉害,后来是妹妹比哥哥厉害。

HT妈:哥哥上中学后,课业安排多,课后兴趣班也多,所以在中文上没有像妹妹那么扎实,妹妹因为还小,进步速度很快。哥哥这边往下拉一点,妹妹那边往上提一点,就持平了。

愿闻:哥哥妹妹能一起学,共一个进度,的确省下爸爸一半的时间。这一方面看两个孩子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另一方面是看爸妈的智慧。


HT爸:时间管理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看“精力管理”的效率,说白了就是要合理地分配精力,合理地安排。我每天都会给孩子们画个饼,把事做好了有什么,明确目标,然后孩子们每天自己起床自己吃饭,自己学习自己打卡,完成之后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规则设置好了,就可以实现“自动化”。

愿闻:还记得在一次学堂内部交流会上,大家都被你们家的“自动化”给震到了,一直都想取经,你们是怎样实现让人羡慕的“自动化”的呢?


HT爸:前后大概花了三四个月吧,一开始要管理一下,但是家里的规矩一直是这么明确设置的话,小朋友的习惯就养成了。


愿闻:而且这种自动化不仅是学习上,还能在生活上照顾自己和家里,小学低年级孩子,早上起来已经可以自己做早饭,还可以自己准备要带去学校的饭盒点心,这样的动手能力相信很多家长都很想知道是怎么养成的。

HT妈:好像是从疫情开始的。疫情开始,我们在家办公,因为不用出去上班,省下了路上的时间,就没必要早起。而孩子们需要继续早起出门上学,于是我们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起来做早饭。其实小孩儿,上了小学之后,正常的自理能力都是有的,主要看家长愿不愿意放手,刚放手的时候,孩子们做得不是特别好,这时候有些家长看不下去可能就代劳了,但是如果不代劳,继续放手,慢慢地就好了。

HT爸:有时候,咱们家长“懒”一点比较好。

愿闻:一针见血!又是个很好的提醒,很有启发。咱们真是要常常告诉自己,有时候嫌麻烦的是我们家长,看不下去孩子们又慢又不够好地去做一件事,就代劳了,孩子们一个个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我们亲手剥夺了。而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仅是照顾自己,而且在这过程当中,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也才更能换位思考。家庭教育真是个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会相互影响。

说完时间管理,也可以说说二娃这个话题吗?


HT爸:“二娃”对我们家来说,没挑战。1加1的难度等于0.5,两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可以相互促进。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他们的行为形成自动嵌套的模式,不管是做家务、学习,还是学中文,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机制。设立好合适的规则,最终实现1加1难度等于0.5的结果。

HT妈:自动化的关键之一,在于我俩“不是那么勤快的人”,不会包揽家中所有的活,而是会把家务活分配给兄妹俩。在我们家,家务都是大家摊的。比方说哥哥洗衣服、晾衣服、叠衣服,妹妹照顾猫;哥哥吸地拖地,妹妹擦桌子收拾碗筷……哥哥会干得多一点。兄妹俩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能更加独立。

HT爸:这个暑假哥哥回国参加寻根夏令营去了(家里少了一个干活的主力军),我挺不适应的。


愿闻:哈哈哈!这个素材可以写到下次哥哥的“生活分享”段子里去。(注:“生活分享3分钟”,是我们学堂本次年会上,16’级孩子为大家带来的节目,形式类似于脱口秀,主要分享生活中那些有意思的事)

之前孩子们一起度假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现,哥哥虽然年龄不大,却能把弟弟妹妹们照顾得特别好,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中文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就先说到这儿了。下面的话题关于双语。


05 德语和中文、中文和整体家庭教育之间


愿闻:可以先说说目前兄妹俩的德语情况吗?


HT妈:他俩德语都没什么问题,跟德国小孩一样也有语法错误,也会粗心,但这些都在正常范围内。只是作为中中家庭的孩子,词汇量需要扩展些。比如小T,要扩大书写词汇量,看怎么把作文写得更好。

HT爸:说到德语和中文的问题,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德语有问题,就觉得是学中文导致的。其实,德语有问题就解决德语问题,中文有问题就解决中文问题。不要因为德语有问题,就把中文减下来甚至停掉。

那天年会上,大家说到文化鸿沟。我感觉,如果德语有问题,就去解决德语问题,放掉中文,德语问题又没解决,最后不就掉沟里了么!

其实德国人学德语也面临问题。我们家德语学习一直挺上心的,我感觉不比德国人差。

HT妈:有些家长认为中文学多了,会影响到德语。不是这样的。中文好了,根基在了,德语更快更好。


愿闻:是的,中文好了,最根本的联结在,其他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各种事儿,孩子才更愿意和我们沟通,咱们也才能更顺畅地帮到孩子。

兄妹俩的德语发展一直都顺利吗?可以说说刚起步时的情况吗?

HT妈:我们家两个孩子都没有很早上幼儿园。当时是双方老人轮流过来,他俩都是3岁上的幼儿园。之前家里老人都一直说中文,所以说上幼儿园之前是纯中文环境。尽管如此,兄妹俩都是2岁多开口说中文,比较晚。德语是上幼儿园之后学的,没啥问题。

HT爸:记得哥哥5岁时,也就是幼儿园最后一年,毕业前老师找我们开会,说他的德语很好。

HT妈:幼儿园是全天的,下午才接,沉浸式学习,哪还会学不会,德语上面我们没操过心。


愿闻:3岁前中文打基础,3岁后上幼儿园德语发展也顺利,哥哥妹妹和外界环境的交互应该说是很有效的,所以在幼儿园的德语环境下能够顺利发展。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中文好并不是阻碍德语发展的因素。

不过也有一些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还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的交互通道不顺畅,德语进展很慢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没有进展。小小鸟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遇到这样的孩子,咱父母还是得帮他们一把。我专门总结过一篇幼小衔接德语篇,有需要的读者朋友点这里阅读

也可以说说上学后的情况吗?尤其是哥哥上中学以后的心得经验,可以和小娃家长分享一下吗?


HT妈:上学后跟德国孩子基本是一样的。哥哥上中学之后,专项训练、考试时,写文章的机会很多。因为写文章占比挺高,所以德语成绩的评判,相当一部分是主观的,还是看老师。

比如,哥哥五六年级的时候是同一个老师教德语,七八年级换了另一个德语老师。五六年级拿2分(德国中小学分数为6分制,与百分制对应关系大致为:1分对应100分,2分对应八九十分,3分对应七八十分,4分及格),我们去找老师,老师说2分已经很不错啦,我一般不给1分的。

七八年级的老师风格不一样,哥哥能拿1分,不过我并没觉得他的水平提高了。主观性的东西,论述观点的时候,答到老师的点子上,分数就高。所以不用太在意成绩,除非是3分以下,才要注意下。孩子只要上课都听懂了,作业都做了,1、2分都没有太大问题。

上了中学之后,主要看其他一些科目,政治、历史这些,老师会有自己的立场,也会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影响孩子,这些内容,在家里还是要经常跟小孩聊聊。

我们家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说这一天的经历。小T说完小H说,我们有啥事儿,我们自己也说说。差不多就能聊到一些问题。

中国学校有自己的叙事角度和方式,德国学校也有自己的叙事角度和方式,老师本身也是经过这些程序被教育出来的,所以用某些角度去叙事,这都很正常。我们平时比较注重小朋友的想法。让小朋友能够比较辩证地看待一个事物。孩子们中文好了之后,能够跟我们深入地交流,能够跟我们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


愿闻:嗯,绝对的客观本来就不存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塑造的过程。孩子们中文好,才能从西方和东方两个视角看问题,超越文化和地域的框定去思考,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离真实的模样更近一些。

这次年会第二天的主题交流上,咱们聊到中文教育与整体家庭教育的关系,今天借访谈的机会,可以再和屏幕前各位读者朋友也做一下这方面的分享吗?

HT爸:可以的。我还拿给电脑装系统来打比方吧。一台新电脑到底装什么系统,时间窗口是有限的,一开始装不上,后面就比较难了。我们对待中文教育就和给电脑装系统的态度一样。系统装好了,应用才能跑起来。要让中文应用运行顺利,中文系统一定要装好。此外,我们的电脑不是只有一个系统,德语系统也在平行地装。

装了系统之后,再根据小孩的特性,找些中文应用给他们,我们学堂本身就是最大的应用,还有很多小的应用,这个肯定是要有的。我们家的整体设计是我管系统,妈妈管应用。到目前为止,在13岁的哥哥、9岁的妹妹身上,整体效果符合预期,挺好的。

HT妈:比如哥哥学唱中文歌,学校老师看见他唱中文歌的视频,虽然听不懂,但是觉得很感人。老师告诉他,12月开始的迎圣诞文艺演出,会找一些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建议他给大家唱这首歌。为了让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也能听懂歌词,他一回到家就开始把中文歌翻译成德语、英语。做这件事,他自己也很高兴。

愿闻:真是特别好的应用,也是文化输出。

HT妈:找孩子的兴趣点,多尝试在“电脑系统”上开发“中文应用”。学到之后能够用起来,这样学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枯燥。学中文时,歌词和课文不一样,歌词比较浓缩,有些古风类的还和历史有关,得理解了才能唱,就能顺便扩展一下孩子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HT爸:妹妹也在学跳中国古典舞。

HT妈:对,如果学舞蹈的话,也可以学学中国舞、民族舞。音乐,传统服饰,也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总之我们会尽力为他们创造中文文化环境。


愿闻:很赞同,让中文教育和其他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最后可以简单总结并对未来做个展望吗?


06 总结和展望

HT爸:很高兴能找到集体,在这个集体里,看着娃们慢慢长大,不知道青春期会是什么样。我是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特别的,至少是我没有体会过的一种特殊的情感。等他们长大之后,不管是哪个班的,因为他们从小共玩共生,这种连接不是一个简单的同学关系。

HT妈:非常感谢能够找到学堂。在这个中文环境里能够更好地一起学习,一起长大。

愿闻:也非常感恩遇见。能够陪伴和见证这群孩子们的成长,我感到很幸福。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儿了,非常感谢HT爸妈。也十分期待开学后HT爸将为我们带来的线上交流专场。感兴趣的家庭,欢迎关注!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23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