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家有俩娃,中文教育咋整?”

登山伙伴访谈记——第一篇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76篇原创分享,小W小A妈妈是『愿者闻之』第1位访谈嘉宾,于2022年6月26日首次发布,全文约11100字。


她是俩娃妈、中文老师;先生是一名工程师,周末在我们“贯渊学堂”18’级任教。中中家庭,现居德国。

两个小朋友都在德国出生和成长。


姐姐小W现在8岁5个月,中文综合能力与认知发展并驾齐驱。

小W是小小鸟在“贯渊学堂”同窗六载的同班同学。按照学堂规划,小W自小接受文言文熏陶,8岁时学完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目前正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小W热爱阅读,知识面广。除了能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外,在妈妈的引导下练写字时也十分注重以用带写、以用促学,写有生命力的汉字。

2022年6月初,小W和小小鸟一起主持了一场由华人朋友组织的近60人参加的“社区音乐会”(两个小朋友是怎样主持的?活动前是怎样准备的?详情点这里回顾)。

小W自我介绍音频点这里


弟弟小A刚满6岁,中文综合能力完全与认知相匹配。

姐姐两岁半入学堂时,弟弟就躺在小摇篮里,在教室里姐姐的课桌边耳濡目染,接受熏陶。

目前小A正在学习语文书四年级上册。

小A爱听书,爱阅读,小小的人儿思路清晰,表达能力非常强,嘴里常蹦出让人忍俊不禁的话。

小A自我介绍音频点这里


首期访谈,我有幸邀请到小W和小A的妈妈,请她跟我们聊聊孩子们的中文教育,尤其是在二娃家庭,如何管理捉襟见肘的时间,兼顾两娃的均衡发展。

我们将跟她一起回到最初,看如何一步步实现今天这一切的积累。我们也会听到她在这一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如何一次次地面对和克服。她会和我们分享这些年在家里家外中文教学的经验和见解,也会谈谈带娃学中文过程中自己最大的改变和收获。


希望小W小A妈妈(以下简称“WA妈”)的心得体会能给你带来启发。



一、综合问题


1 目标


愿闻:WA妈你好,可以请你简单说说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中文教育的吗?最初的目标、构想是怎样的?这一路走来有没有过调整?


WA妈:咱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是在2016年咱们学堂在斯图大学公开交流会和座谈那次,那时候小W和小小鸟都是2岁多。我记得小小鸟带着《巴巴爸爸》的绘本,大人们交流,小W就和小小鸟一起看绘本。那真是历史性的一天,我们从那天开始思考中文教育。

记得当时鸟爸主持会议,现场问大家对孩子们的中文有什么目标,忽然有种灵魂拷问的感觉。

以前想过孩子和我们沟通要流畅,中文水平不能比我们差。但是中文具体要达到什么水平,没有想过。

当时就想,认字得达到咱们的水平,正常的书可以读,而不是仅限于儿童读物。

沟通得要能达到一定的深度。成语、俗语能听懂,而不局限于吃饭睡觉。

再后来,觉得孩子们对中文文化的理解程度得能达到我们的水平,甚至超过我们,那真是很大的挑战,太不容易了。因为大环境在这里。

不过又想,我们6、7岁的时候,父母哪有空带我们读论语、读古诗,还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举例。所以孩子们的条件其实比我们那时候好。水平应该比我们更高才对,怎么能局限于我们这一代呢?!

我小时候觉得中国文化的高峰就在86版《西游记》。相比之下,小W他们接触的文化内容比我们那时候广得多,深得多,自然就比我们那时候懂得多,牛得多。

所以,现在我们的目标比当时的设想更远大了。孩子们具备这样特殊的身份,理应充当起文化的桥梁。他们是站在我们这代人的肩膀上,起点更高,也拥有更好的条件。希望他们能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2、队友的态度:


愿闻:是呀,孩子们的条件比咱们当时好,不过也需要父母的远见、努力、坚持和配合,这样好的条件才能发挥作用。既然说到配合,请你简单说说队友的态度吧!你们是怎么“打配合”的?


WA妈:在中文教育这件事上,我俩是有深度共识的。

队友愿意付出努力,而且十分给力,只要能力范围内都愿意倾其所有地付出。

我们在意见上没有什么分歧,唯一的差异在于角色上的不同。我这儿有点绷不住的时候,队友就出马了,他主要负责稳定主帅、安抚军心、调解矛盾、化解冲突。亲子关系上,他起到最主要的缓解作用。这个缓冲地带是非常有必要的。



3、亲子关系


愿闻:的确如此,如果没有队友的支持,中文教育会很难。如果队友持反对态度的话,那就更加难以想象了。小小鸟的“刹车”性格使得我家中文教育的前面几年,冲突不断。但是小W性格那么好,你们家学中文也会发生冲突吗?面对冲突,你是如何应对的?


WA妈:是的,小W性格很随和,从来不会因为抗拒学中文而起冲突,我家的亲子关系总体来讲是很好的,不过冲突依然会发生。我就在想,我家中文教育的冲突缘何而起哪?我总结出一个一般过程。

首先作为妈妈,我有一个高期望,相对应地就有一个高付出,但高付出之后收到的是低回报,和我的付出不匹配,低回报之后,我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沮丧期,产生负面情绪,然后我俩就有了冲突

其实小朋友没做什么。有时候只是累了,精力没办法集中,大多时候是我太急了。总之是我的期望值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有显著偏差。

比如写信,我觉得我都已经讲过怎么写信了,而且讲得明明白白的,让她自己写的时候,怎么还能一片空白或者写得颠三倒四呢?但是事后想想,我们大人是经过这么多年训练的。用我们经过训练的思路来理解没训练出来的思路,这中间是有巨大差距的。


我俩进入沮丧期或者崩溃期,这时候就需要队友介入——把我拿走。方法是让我坐到自己的桌前,进入调整和恢复

我的桌子对着一面墙,墙上贴的全是小W写的“妈妈我爱你,妈妈我好爱你,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爸爸我好爱你”这样的话或者手工作品。

队友把我拎到这里,说:“看这面墙吧!”看着看着,冷静下来,我就能慢慢恢复。所以这面墙是我家的“满血复活墙”

调整好之后和平共处一段时间,没过多久,又开始新的循环。

只要我没有改变自己的高期望高付出,这个圈子就会循环往复。还好有队友,能帮我从这个圈子里拉出来调整和恢复。而且幸好,我自己也在螺旋式地上升,不断地让期望、付出与孩子的能力、接受度越来越近。


愿闻:是呀,总要提醒自己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当妈妈真的很不容易。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年来,是不是有过因为中文教育而拉近彼此心灵距离,或者其他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作用的感受和经历呢?


WA妈:我觉得有啊!如果中文没有达到现在这个水平,或者说小朋友没有这个理解力,那么很多事情和我们是没有共鸣的。

小W的情绪感知力是超强的,我也是个很感性的人。有时候在一件最平常的事情上,一段影片,一篇文章,我俩当场产生共鸣,她也哭,我也哭,我俩抱着哭。相互理解,心灵相通。

用中文就能距离很近,这是瞬间的感受。如果不是中文的话,就没办法有这种感觉。


愿闻:我理解这种感受。我想到一个例子,小小鸟大了,有时候一些话我不好直接说,也没法直接说,直接说容易招来娃本能的抗拒,结果适得其反。但是我们一起读古文的时候,有些话就借古人的口说出来了。我解读的时候再借机举几个她最近的行为作例子,她就恍然大悟道:“你在说我!古人在说我!”如果中文没有好到一定程度,对汉语背后的文化完全陌生且毫无认同感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文教育这些年来,你们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哪些心得和收获?



4、困难


WA妈: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我作为家长,没有足够的样本,因此产生高预期和低回报的矛盾。而我和小W所有的冲突都来源于这里。所以说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我如果有足够的样本,也许就能更容易地调低预期。加入了弟弟这个样本之后,好多了。

这个困难其实也是给予方和接收方之间有差距所致。我们的脑海里是有结构的,而孩子们是兴趣导向型的,这就产生了矛盾。

调整的方法只能是给予方和接受方的距离要不断拉近。一是调低预期,二是把我们的付出降低到他们能接受的水平。就像吃饭那样,给超好的东西,如果消化不了,也没用。

还记得当时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那篇,那么多科学事实,每句话展开都能讲好多,所以不能一整篇给出去,也不能指望一天学完。

后来在咱们学堂家长交流(吐槽)会的时候知道,像这样的问题其实不只是我一个人有,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难

所以说我们在带孩子学中文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了解那个年龄段孩子的情况,这对我们家长是很大的考验。

就好比生产一个东西,如果500人,每人专职负责一道工序,比如拧几个螺丝,就没什么难的。但是500道工序,从头到尾一个人全包,还得把每颗螺丝拧好了,就很难。


愿闻:没错,但是中文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的其他方面也如此,当主体部分无法外包,咱们家长必须面对“这么多道工序”的时候,单打独斗确实非常艰难。不过大家抱团,多交流经验,其实就是获取更多样本的有效渠道。这对于该降低期望、调整付出到什么程度,能有很大的帮助。像《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课文,参加过交流会的家长就知道了,以后学到这篇了,不求一次性全部搞懂,而是能读通顺就可以了。其中的知识点,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逐个展开。


可以说一说学中文这些年来,孩子带来的最大惊喜或感动是什么吗?


WA妈:孩子们在学中文的过程中,会在生活中说出很应景的诗句啊,或者看到一个字说这是《论语》里的什么字啊……很多很多,不过这些都是小惊喜。

最大的惊喜应该是,面对妈妈无数次的情绪起伏,孩子们永远都无条件地原谅我、接纳我,包容我,给我成长的空间。孩子们给我的无条件的爱,这是最让我感动的。


愿闻:上面说完综合性问题了,接下来是10个专项问题。先说说文言文方面吧。


家里对文言文是什么态度?带娃入门文言文都有哪些尝试?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二、专项问题


1、文言文


WA妈:对待文言文,咱们的态度是一样的。(我们怎么看待文言文?点这里阅读

因为觉得重要,我曾经有些操之过急。

还没有弟弟小A的时候,我经常带姐姐小W读《岳阳楼记》这样的骈文,以及《六国论》、《出师表》等等。既是她读,也是我读。当时就是觉得,这么重要这么好这么美的文字,应该带她读一读。

上学堂后,一开始我还会带她巩固这些文章。当学堂课上开始教《桃花源记》、《陋室铭》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之前是不是给得太多了。因为我发现光读是没用的,之前读的啥也没剩下。


愿闻:摸索阶段,咱们那时候的确什么都拿来读过。有些东西读不下去,放几天,娃也就不记得了。所以还不如滚动着读好的东西,反复读。


WA妈:所以《论语》不能放,其他的长篇古文也要继续往前,孩子们的理解力越来越好了,学堂规划里肯定是有的。像去年学堂课上教的《琵琶行》,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

总之我们觉得古文非常重要,不读不行。我俩自己也在读。我小时候,上初中以来最喜欢的不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而是《古文观止》。这本书现在还在我家放着,我觉得挺好看的,要说对我有什么重大影响,好像也没有,但就是挺喜欢看的。

我们那儿有句话叫:“人保活儿,活儿保人。”学堂的老师个个用心,都是“人保活儿”。把孩子交到学堂,对于我们小家来讲,特别放心。


愿闻:识字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什么时候开始?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如何调整?现状如何?



2、识字


WA妈:小W比较容易,她从4岁开始识字,用的是我自制的手写字卡,都是些常用的词条。4岁半左右那年暑假,开始学《四五快读》。循序渐进,没有抵触,从来没有说来学《四五快读》就嚎啊什么的。

《四五快读》的学习就按常规的方法。这套书编得挺好的地方是会不断滚动原来的字。


(插播一篇非自推娃学《四五快读》的攻略,有需要的朋友点这里阅读


小W最近才开始正式使用phase 6。之前学三年级语文书时,遭遇过识字门槛,由于识字量突然增大,《四五快读》的老本已经吃得干干净净,那时候用过一段时间的phase 6,但是很快地,一来没什么时间,加之小W也没有退步,就中断了。

差不多半年前,小W学完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初中课本还没寄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她就自己读《年级阅读》。(有关《绘本课堂-年级阅读》的介绍点这里阅读

那时候,我就开始往phase 6输入卡片了。

前阵子,初中七年级语文书课本终于寄到,我们正式启用phase 6。主要不是用软件来识字,而是用它巩固各类词汇,因为用软件比读课文,词条出现的频率更高。

我主要会输入常见的词,包括固定搭配,比如“抒发”就是要搭配感情类的,“抒发”不能跟实物搭配。我就在卡片正面输入“抒发”,背面输入“感情”,把“抒情”也放在里面。

有些发散性的词条,我也会收录到软件里,用来拓展。比如学到“美不胜收”,那么我把“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也都输入卡片,因为这里“胜”都是一个意思。


愿闻:对,我也这么干,比如在正面输入“非宁静无以致远”,让小小鸟看下句说上句,而卡片背面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再比如正面输入“跟‘平凡’相对的是什么?”背面输入“伟大”。还有像正面是“广东省的简称是什么?”小小鸟说“鲁”,然后我俩就一起看地图。看看山东在哪里,广东在哪里。


WA妈:是的,字已经不是问题了,主要是知识面。现在追求的早已经不是识字量了,而是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因为有的字她不认识,我也不认识。而有些的确是形近的易混淆的字,我也会放进软件里。


愿闻:阅读方面,具体又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3、阅读


WA妈:小W阅读方面我没觉得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她前阵子看英语节目,纪录片,中文字幕。看完之后我提问,看她有没有掌握重要的信息。她能关注到细节,这个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是可以的。

这也算是练习吧,其他方面没时间做练习。能给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自己的安排也越来越多。

疫情前,小W有段时间只愿意看图不愿意看字。那时候我们每天晚上会安排一个全家的读书时间,半小时里,四个人各看各书。


愿闻:半小时是只看文字吗?


WA妈:小A不行,但是小W可以。疫情之前的那个暑假,她已经觉得看图不足以满足她的求知欲了,就开始过渡到看文字。我觉得也是对文字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

不过她对读课文和看故事书完全是两个反应。比如说《佐罗力》挺好看的,就很爱看。而对于课文《济南的冬天》啊,就没那么愿意看。

我就说,娱乐类的书是不是看得有点多。所以阅读肯定也是要规定一个质和量的。任由小孩把握的话,她就看最开心的那个,嘻嘻哈哈地可高兴了。


愿闻:对,轻松愉快的书可以看,但是不能只看轻松愉快的书。

下一个话题关于写字。请说说你们对写字的态度吧!具体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4、写字


WA妈:小W精细动作发展挺好的,5岁半握笔已经很稳定,写字从左往右,不会出现笔顺错误。6岁多开始正式写字,刚开始就是抄课文,小学一年级课本,一天抄几个字。现在是用你说的方法。写作文的时候不会的字先空着,写完初稿,我们再一起查漏补缺。(如何系统学写字?点这里阅读如何从写字过渡到写作文?点这里阅读

心得就是:写没有生命力的字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很多孩子上中文课,按照大纲每次学几个字,然后抄写,其实是不行的。

我带孩子们学写字,单个字的抄写是练三遍还是五遍或者一个都不练,不重要。但是会要求用几个字组成句子。最开始是连词成句,有一定基础后再造句,总之学写字要使用。

此外,孩子识字量大了之后,开始能够找到汉字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汉字常常是不同部分的组合。到了这个阶段,我也会引导孩子了解汉字的源头是什么样的。

现在但凡遇到小W不会写的字,我们不会直接写给她,而是先告诉她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什么意思。让小W先有一个自己揣摩和领悟的过程,加深印象。

小A虽然还没开始学写字,但受姐姐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了很多偏旁部首,这对识字和对单个字的理解都有好处。


愿闻:说完写字,也说说对拼音的态度吧!这两个都是热门话题。拼音方面你们具体怎么做的?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5 、拼音


WA妈:非常认同你对拼音的态度,所以没有特别担忧。(关于拼音点这里阅读

拼音认读和用拼音打字、手写拼音的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后等孩子们再长大点,需要用拼音法输入的时候,我可以给孩子们开个密集课程讲一讲。


愿闻:这个好,同意!孩子们以用带学,合适的时候来掌握这项技能。

下面这个话题我家小小鸟特别难,其实哪个要花力气的事情,在她这边启动都特别难。

人们经常说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我说“是吗?”林子大了,还是什么鸟都有的。

我家连开始听故事都费尽周折,光是入门《西游记》就花了四年半时间,因为太不容易,我还专门为此总结了一篇(探索中华文化宝库,路在何方?点这里阅读)。因为太费劲,所以我们只能先集中力气办最有必要的事。听书书单,我也只能给出一个最有必要的文化类书单(点这里阅读

其他很多书也很好,但我们实在是没有时间精力来顾及了。小W姐弟俩的性格跟小小鸟非常不一样,请给我们讲讲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听书的吧!以及,如何入门?



6、听书


WA妈:我不是凡尔赛啊!但是听起来真的有点儿凡尔赛!这件小小鸟这里特别难的事情,在我们这里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如何入门?把门打开了不就进去了么?还用站在这里说:你要进去,为什么要进去,要这样进……没那么麻烦。

我们是从睡前开始听书的,白天大人讲,临睡前大人实在太累了,就开始用喜马拉雅听《卡梅拉》,其实这是为了安抚小A,姐姐一般是聊天入睡。小A听《青蛙弗洛格》、《花格子大象艾玛》这些在家已经读过无数次的故事系列,广播里的阿姨读一遍,他才能睡着。后来他们听《神奇图书馆》、《西游记》、《封神榜》、《水浒》……各个版本。

前阵子小W和弟弟回到一个房间睡觉,弟弟听不懂就胡闹,所以只能找一个他俩都能听懂的。最近在听《神奇图书馆海洋系列》。

大部头的书,像《哈利波特》,我们就攒着,留到度假的路上听。路上一放,没人说话。


小W很爱听娱乐类的故事,像米小圈那些,这类故事的缺点是零散的语言太多,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输入已经足够,完全没必要占用宝贵的听书时间。那就换一个听,她也没问题。

小W听书时非常专注,有一次路上,弟弟睡着了,我和队友聊着事儿,小W在听《西游记》,听着听着忽然说“这里断了,炼丹炉都跑出来了”,一查看,原来是中间跳过了一集。所以说她一直在认真地听。


前几天小W开始偷听我们大人听的相声。其实之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她都能听懂,还跟着笑。


愿闻:考虑听评书吗?


WA妈:考虑过,但评书都好长,而且演绎成分较多,像我们小时候听收音机里放的《杨家将》。我想,孩子们还是先把名著听明白了,浩如烟海的评书作品,先不着急。

而且时间也是个问题。小W没有专门听书的时间。平时她休息眼睛的时候,可能弟弟正好在弹钢琴或者在干别的什么,安排不开。


愿闻:咱交流群里经常有人问起听书资源。给大家拉个听书书单吧!


WA妈:好。下面就是姐弟俩的听书历史记录啦!


愿闻:多谢多谢,真是太好了!

下面两个话题分别是表达和集体。毕竟娃越来越大,会越来越倾向于和同龄人而不是父母交流。


7、表达和集体


WA妈:表达和集体两方面我们都深度认同。

要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深度的意思,准确地诠释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叙述。和父母能够做到真正的沟通,我们说的言外之意孩子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我们能够获取。

小W是从10个表达工具、“南德一见”那时候开始练习的。(何为10个表达工具?点这里阅读

现在你的书也收到了(《我们的中文表达训练》初阶,适合5-12岁点这里看简介),觉得学堂上课表达环节可以给孩子们用上,平时在家也可以时不时地提出来,在路上也可以找机会训练一下。因为平时没有单独的时间来训练表达。这又涉及到时间管理。要干的事好多,但是时间就这一些,眼睛也得省着用。咱们的需求和现实条件之间的匹配,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愿闻:太巧了,下面就是讲时间管理。可以说说孩子们学中文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吗?



8、时间管理


WA妈:每家小孩千差万别。像朋友家小孩真是特别精神,不用睡午觉,玩到晚上9点才开始学中文和练琴。

小W小A姐弟俩晚上8点就开始打哈欠了,精神头特别不行。而中文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家优先安排中文学习。

小W小时候的精神头超不过6小时,中午从来不出门,因为要睡觉。时间安排只能见缝插针,尤其有了弟弟之后就更难了。

上学后,小W的中文学习分两段,一段安排在早晨,另一段就是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

目前每天学大约半小时中文,早上10-15分钟,下午20-15分钟。

小A中文学习也分两段,一天学大约45分钟,早上10-15分钟,下午35-30分钟。

学习内容包括:Phase6复习字词,语文课文,古文,课外阅读这些常规项目。


愿闻:我家就一个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家有二娃,什么都翻倍,挑战可想而知,相信这也是很多二娃家庭犯难之处。那你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9、二娃的挑战


WA妈:在你行进的路上,总有一个二娃在求关注,拖后腿:妈妈你什么都不要做,不要带姐姐,看我看我……

每次要带大娃做点什么,二娃就会阻止你。

计划要完成100%的任务,在各种情况下本来就不容易完成,如果有二娃,再打折扣,最后可能只能完成30%

当你每天开始时的预期是百分百,最后却只能完成三成,这差距带来的怒火中烧真是拿什么都难以平息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熬到二娃也搭上学中文这趟列车。全家都在车上,谁也跑不了,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愿闻:感觉几岁可以“搭上列车”?


WA妈:还好不用太久。从讲故事就开始了。之前咱学堂交流会上有老师分享过经验,可以让大娃辅助来给二娃讲故事。有时候直接让她讲不一定乐意,但是让她来展示能力,尤其是二娃也能听懂的时候,大娃还是很有动力的。

小A是在3岁时,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从那时起,说什么就是什么,想清楚就去做,特别干脆爽快。

不像之前还小的时候,从各方面都没办法配合你,你也没办法支配他,就只能忍受这个苦,等他长,熬过去就好。


愿闻:听出来了,时间没法快进,艰难的时候只能坚持,每天完成30%总归好过什么都不做。坚持之后,总有一天会迎来曙光和希望。

现在咱们还有最后一个话题,有关双语。两个小朋友的中文都非常棒。也可以说说小朋友目前德语水平和学习情况吗?



三、双语话题


WA妈:我觉得小W的德语水平还不足以达到我们对小学二年级的预期,尤其是词汇量。因为毕竟我们在家只说中文,德语输入全靠外面的大环境。

每周五下午我们安排小W和同学一起玩。我就在旁边观察,她什么都能说。既然她能正常跟进,和同学朋友的交流也没问题,能准确表意,德语上我们也就没有特别担心。

据我观察,学校没有正式教过的那些词语,她根据发音自己拼写时会有错误,不过我了解到很多本地德德家庭二年级孩子的情况也如此,所以属于正常范围。

此外,阅读口语偏多的书会看不懂。她问我,我也不知道,只能研究下,问问同学和老师。因为我们这一代上大学或者工作后才来德国的,学到的德语也不这样表达。


愿闻:看来你对二年级的预期挺高,多了解些样本可能会发现,除了口语词汇量,其实其他方面,小W也许并没有差什么。

双语娃的开口时间,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可以说说两个小朋友的中文和德语都是在多大的时候开口的吗?



1、中文和德语什么时候开口?


WA妈:小W是1岁9个月上的幼儿园,那时候她已经可以正式地说中文短句了。记得上幼儿园第三天,我们尝试分开两小时。我去接她的时候,她说:“我哭了,我想妈妈了。”还告诉我她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吃了什么,都能说得很清楚。

也就是那个时候,中文进步飞速。那时候爸爸在中国出差,我俩天天在一起说话,开口早,发音也没问题,就一点不担心。

中文开口比德语早,但是上幼儿园之后,很快也开始说德语了。刚上幼儿园,就会在家里学老师说话,蹦单词。1个多月后回家会跟我说她好朋友哭了,因为她妈妈没来接她。

弟弟开始上幼儿园那会儿,小W差不多4岁半,已经开始说完整的带语法的句子。而且像“Ich hab… genommen”这样的句子里,有不规则变化的动词,她都能直接说对,很有语感。不会犯“Ich hab … genehmen”这样的语法错误。

而弟弟就会有这样的语法错误。我们打趣说他学的是散装德语,这里学一个词,那里学一个词,组装组装就出来有语法错误的句子。现在都6岁了还会有这样的语法错误,但是不多了。

再比如单复数,弟弟会直接在数字后面加上名词的单数形式,把两个洞说成zwei Loch。我给老师解释:我们中文名词没有单复数形式。

老师说没关系,这个在以后会系统地学。

姐姐当年幼儿园放学后还有各种机会和当地小朋友一起玩。和姐姐不一样,小A在幼儿园之外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德国小朋友,不是在等姐姐陪姐姐,就是在接送姐姐的路上,离开幼儿园,德语环境就结束了。小A没机会享受姐姐当时的待遇。

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手背没时间管。大娃小时候我还会观察、记录,到了二娃,没时间,就只能一切从简了。

小A是1岁半上的幼儿园,但是4岁才开始张口说德语。之前在幼儿园只要和姐姐说中文,姐姐就会帮忙翻译。老师不明白小A在哭什么,就会一个电话,把上同一个幼儿园的楼上的姐姐叫下来翻译,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小A没什么动力说德语。

所以当时我们很担心,小W要上小学了,小A又要换幼儿园,不会德语又没有朋友,这下惨了。结果他去了新幼儿园,很快就开口了,原来之前不开口并不耽误他能听懂。


愿闻:所以孩子只要是“打开”的状态,就是说愿意与外界连接的状态,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德语开口和交流还是不成问题的。小W上学后,或者说接下来,德语发展有什么计划吗?



2、上学后德语计划


WA妈:我们计划多让小W和周围的同学接触,还有就是给她看电视。因为如果别的小孩聊什么,她都不知道,那就落下太多了。不能指望读几本书,在Antolin上做几套题,就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所以我们打算暑假坚持每天看一点电视,动画片或者别的什么电视节目。

去年暑假,要他俩自己选看中文还是德语,都愿意选中文,一看中文就瞪大眼睛,因为用中文都能看懂纪录片了,而德语还只能看懂小猪佩奇这样比较低幼的内容。

邻居推荐了一个养宠物的节目,油管上就有,我们打算从这个节目看起。

总之接下来准备加强德语的输入和输出。


愿闻:是呀,中文已经到了稳定的平台,接下来可以腾出手来把德语也抓到同样的高度了。我们也是这样的想法。

最后咱们还是回到中文上,做个总结和展望吧!



四、总结和展望


1、展望:接下来中文教育的计划是什么?


WA妈:中文现在是稳步发展。正常阅读上已经没有多大的阻碍了。可能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识字没什么问题,但是识词还需要加强。接下来要用中文学中文。不会读或者不理解,就自己查字典和词典。

中文能力力争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之后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希望都能并行发展。

也希望孩子们能够体会到中文和德语两门语言各自的特点。

小W经常说,德语里的动词真是好复杂,看我们中文多简单。你吃我吃大家吃,都是吃。

德语语法的确难。但其实中文语法一样难。如果看到给外国人讲语法那些内容,就会发现原来中文有这么多语法点啊!对外国人来讲这有多难!

只是孩子们把中文当母语,语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习得。



2、总结:在带娃学中文的过程中,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


WA妈:对我来讲,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会了反思。

通过养小孩,我们才开始了解儿童的心理。带小孩真挺难,理解小朋友更是真的不容易。

再就是从队友身上学习怎样化解矛盾。我自己曾经不会处理矛盾,按我自己的逻辑就是鱼死网破嘛,但是幸好有这样一个队友,教我如何面对如何化解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昨天小A跟我说:“如果这个结是他系的,那么必须要这个人才能解开,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些年来,我也是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很多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方法。学会接受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学会平衡这两个东西。

带着孩子学中文还促使我自己多学习,爱上中文,爱上教中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讲清楚一个问题。这不是人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有的人可能自身水平很高,但不见得能给小孩子讲明白。我也是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提高这种能力,并不断练习不断打磨。每次成功地给孩子们解释清楚了一个概念或者一件事,得到积极的反馈,自己也会特别有成就感。


愿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儿了。非常感谢WA妈真挚的分享。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26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