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guyt992323

看一群8-11岁海外娃在台上用地道的中文讲“段子”,爸妈什么感觉?


首届年会上最值得记录的瞬间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100篇原创分享,全文约5000字。




这是一群8-11岁海外娃在台上向大约150位观众分享自己生活中有趣的事。10个节目一个多小时,台下掌声连连,笑声不断。由于篇幅,视频就不上传了。如果想了解孩子们讲得多有意思,欢迎下次来现场感受:)

演出结束,问爸妈什么感觉?有的眼里闪过泪光,感慨万千;有的感到欣慰,点头连连;有的笑着调侃,“看到孩子今天的表演,过往陪伴孩子学中文的艰辛仿佛都消散在了娃云淡风轻的段子里……我感觉自己得到了救赎”。

问台下众多小娃爸妈什么感觉?最多的评论是:“孩子们说得真是太棒了!”“好多点被戳到!”“咱学堂节目质量太高了!”“看哥哥姐姐们那么厉害,这差距!不知道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以后会怎么样?”

作为过来人,而且是和一群小伙伴一起走来,我想和小娃爸妈说:要有信心,要有坚持,努力付出,这一天不是梦。


孩子们讲“段子”,是在今年7月29-30日我们斯图加特跨国文化与教育交流协会(德语名缩写为VIBKAS,以下简称“协会”)和贯渊学堂首届年会上的一幕。

本次年会筹备了半年之久,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附近的莱昂贝格成功举办,活动为期一天半。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从三方面和大家做个回顾和总结吧!



01 这是孩子们的舞台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第一天从年会开幕到学员演出,全程由我们学堂16’级的9位小学员担任主持。上午为中德双语,下午为中文主持。




5月29日,倒计时2个月

活动开始前两个月,我在16’级班级群里征集主持人。有意向的小朋友需要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手写300字开幕式主持稿并脱稿录制视频。

考虑到孩子们不过8-11岁,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第一次写面向150观众的开幕式主持稿,因此在以小朋友为主的前提下,允许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建议步骤为:先口头讨论,再由小朋友手写主持稿,修改确定终稿后,由小朋友誊抄。录制视频时,请小朋友先读熟自己的主持稿,然后面对镜头站立,脱稿录制全身视频,中间不能按暂停,要求一气呵成。

很快就有9名小学员报名主持人。接下来的几周里,小朋友们热情很高,相互激励,在离截止日期还有10天的时候,所有9位小学员都已经交了作业。



按照约定,所有认真写稿、录制并提交视频的小朋友,都可以在本次年会做主持人。

接下来就是主持任务的分配了。

年会主持任务主要包括上午的开幕式、嘉宾和会议日程介绍,以及下午的文艺演出开场、节目串场和闭幕式。


6月29日,倒计时1个月

活动开始前一个月,9位主持人通过视频会议连线,现场抽签决定了16个环节共计30个主持位置如何分配。开幕闭幕这样的环节,每次由4位主持人上场,其余环节由两位主持人搭档。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次机会参与开场或闭幕,每个孩子也都有至少3次上台主持的机会。

抽签决定后,大家开始写各自环节的主持稿。

主持群里交作业也是很卷。才一个星期的工夫,大家已经全部完成了主持稿初稿。


7月11日,倒计时2周

活动开始前两周,主持稿定稿。小主持人开始各自背熟自己的部分。


7月22日,倒计时1周

活动开始前一周,16’级本地和外地小主持人们开视频会,第一次配合,我给孩子们提供在线指导。

说实话,第一次配合就让我很惊讶,绝大部分孩子已经完全脱稿,咬字、声音、语气、语速大都很到位,只在个别地方需要些小改进。


7月26日,倒计时3天

活动开始前3天,最后一次连线配合,主持人们都已经准备好,既兴奋又紧张。


7月29日,活动当天

第一次线下见面配合,是在活动当天一大早。快速了解并熟悉了包括如何上台、如何手持、使用和传递话筒等技术操作之后,真正站到台上,面对台下近200张椅子,刚一开始孩子们还是会有些不知所措。

有几个孩子很紧张,临时忘词、篡词,好在有的孩子很清醒,会带节奏,而且最重要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台,可以相互鼓劲,相互壮胆。

在相互带动和“我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下,练了几遍之后,所有主持人最终都进入了状态。


活动的主持非常成功!孩子们全程得体大方、口齿清晰、自如流畅,无论是说中文还是说德语,无论是声音,还是相互配合时的肢体动作和眼神对视,都非常自然。打动了台下的父母朋友,也让所有到场的嘉宾频频竖起大拇指,会上会后多次来和我们表达自己受到的震撼之大。


年会也是所有学堂孩子们的舞台。

文艺演出专场,我们学堂最低龄的年级22’级(2-4岁)孩子们为大家带来:唱古诗。

21’级(4-6岁)孩子们为大家表演了《论语》短剧

18’级(6-8岁)孩子们为大家带来多幕剧《花木兰》

因为我们学堂的班级分为线上班和线下班,本次年会不仅有本地家庭,也有远道而来的外地家庭参与。因此孩子们都是早早地认领了各自的角色,练熟自己那部分台词,在家中自制需要的服化道。

所有这些节目,都是在年会见面当天的上午,孩子们才有机会第一次现场排练和走台,下午就直接上台演出。可想而知,幕后指导的老师有多紧张,压力有多大,但孩子们在台上个个演得很认真,应该说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预期。

除了文艺演出,16’级(8-11岁)的孩子们首次为大家带来“生活分享3分钟”。这是一个语言类节目,和脱口秀的形式类似。孩子们先是和爸妈一起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事,写稿,然后在台上讲给大家听。

作为孩子们的首秀,现场效果很赞。台上,孩子们淡定自若,台下,父母们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孩子们也感到非常自豪。下台之后告诉我,下次还要讲段子。

这个节目早在今年4月,也就是活动开始前3个月,孩子们就在爸妈的引导下,开始搜集素材、定下主题。校园趣事、平时生活或学习中文过程中的事,或者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可以是素材。

活动开始前2个月,开始写稿和改稿。

活动开始前的最后一个月,孩子们练习把自己的故事熟练、清晰、有感情地讲出来。

为了让演出保持神秘感,工作组事先没有审稿,没有剧透,所有人都是在年会当天第一次听到所有小学员的“生活分享”。

活动开始前1周,大家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抽到最后一个上场的小Z同学(小Z家访谈文点这里阅读)在成功压轴后,下台后和我们分享了改稿和背稿的过程,说背了不知道多少份稿子。有一份稿子,爸爸明明都已经写上“终稿”两个字了,结果下班回来又做了修改,当时她感到很崩溃,但是在台上表演完,看到台下叔叔阿姨们热烈的反馈后,她说特别有成就感,下次还要上台讲“脱口秀”。其他好多孩子也分享了自己准备节目过程中的感受。

我和孩子们说,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都不容易。稿子打磨的过程很辛苦,不停背稿的经历很辛苦,但是在辛苦之后,得到周围人发自内心的肯定和称赞,这种感觉是特别棒的!而且这样的经历会让我们的能力增长,也会让我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最后的节目是全体到场学员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02 这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聚会


年会不仅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更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夏日聚会。


今年春天,年会工作组在学堂内部征集小视频,视频内容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和“最想对学堂说的话”两部分。由工作组剪辑成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两段视频集锦。

不知道在场大约150位大朋友和小朋友当时看到视频是什么心情,我个人是看一次被打动一次,尤其是听到出自孩子们之口的“我想对学堂说……”的那些话,我很被触动。感谢大家从天南海北走到一起,感恩有你们一路同行,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段别致的旅途。


年会上,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孩子的中文教育而走到一起的学堂内外家庭,第一次聚到了一起。


第一天上午,孩子们跟着各年级老师分头彩排;大朋友在工作组的精心安排下做游戏热身,相互认识,


或者参加与年会并行的“中德文化交流论坛”。论坛由我们协会(VIKBAS)和巴登符腾堡中德经济协会(CNBW)合办。


下午,小朋友们上台表演,大朋友们观赏节目。小娃看到哥哥姐姐们在台上的精彩展示,也许会想象自己将来的样子;而哥哥姐姐们,在向弟弟妹妹们尽情展示的过程中,心中涌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会让他们走向未来的脚步更加笃定有力。


第二天上午,小朋友们参加由学堂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组织的游园会,从锻炼“最强大脑”到参加“纸飞机比赛”,



从各种运球接力到描绘“百米长卷”……


孩子们参与游戏,收集盖章,领取专门为孩子们定制的精美的学堂纪念品(当然,大朋友们也有纪念品,且是父母专享版)。


大朋友们则在主会场参加主题交流。

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中文教育和整体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二是中文教育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关于身份认同,我已经专门总结了一篇,点这里阅读

关于中文教育和整体家庭教育,有家长觉得不好拿捏中文教育和其他家庭教育之间的比例,难以掌握平衡。有时候会担心中文教育占用太多时间,对孩子明显表现出天赋的兴趣爱好,犹豫是该顺应孩子天赋砸时间,暂时减少中文教育,还是应当继续保持对中文教育的投入,限制投入到兴趣爱好的时间?

也有家长列举了若干项中文教育带来的收益,而这些收益也在开展其他家庭教育时起到促进和支持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由于篇幅,此处暂且不展开,以后再找机会专门写一篇总结,也说说我的看法。


一天半不算长但十分充实的聚会,小朋友们台上表演,台下游戏;大朋友相互认识,交流沟通,大家谈天说地,品尝南德施瓦本菜系,留下到此一游的足迹,带走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欢笑的美好回忆。



03 这是一场跨文化交流的盛会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莱昂贝格市市长布莱那先生、国际政协发言人芬克女士、阿米尔阿里哈尼博士、卡里希斯先生和社区大学副校长海普廷女士作为莱昂贝格市代表出席了活动。

协会主席李轩先生致开幕词,市长布莱那先生和国际政协发言人芬克女士分别致辞


上文已提及,第一天上午,我们协会(VIKBAS)和巴登符腾堡中德经济协会(CNBW)合办了一场与年会并行的中德文化交流论坛。

四位嘉宾来到论坛并做了分享。他们分别是:

萨兰-斯塔布女士,作为一名第一批到新中国留学的德国学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5年来的高速发展。她曾经作为首位奔驰公司代表,将奔驰汽车业务引入中国,并作为高管,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离开奔驰之后,她依然活跃在各个高端平台和协会中,继续为中德合作与交流发光发热。

舒尔茨先生,为MTI管理咨询以及多个企业的中国业务负责人,16年来一直致力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3年前,舒尔茨先生参与了创建巴登符腾堡中德经济协会,并出任理事会成员及总经理。通过这个平台组织了无数促进中德企业和机构合作的精彩活动。

韦伯女士,是一位来自德国康斯坦茨的中国“网红”,她一直致力于用短视频搭建德中文化交流的桥梁。她在中文媒体中用中文介绍德国文化的视频点击量超过了2千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油管上搜“德国姐姐韦玫霖“看她的中文节目)

斯洛普斯基先生(双职工、俩娃、中德家庭访谈文点这里阅读),在奔驰公司负责生产规划工作。作为中德家庭的爸爸(文中的CL爸),他和CL妈一起为两个女儿的中文学习提供了最大的支持。作为VIKBAS协会理事会家庭,他们也和其他几个理事家庭一起,经历了协会多年来的每一步发展。

四位嘉宾结合各自的人生阅历,为在场家庭带来了精彩纷呈、有内容又有深度的跨文化分享。


现在,我们听前人讲自己的中德经历和故事;将来,我们的孩子将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用西方人能懂的方式讲东方的故事,用东方人能懂的方式讲西方的故事,向世界讲述跨文化的故事。



04 感谢


写在最后,此次年会得以圆满举办,首先要感谢理事会家庭的精心筹划,从年初到7月底,每个周六晚雷打不动的线上会议,全面细致地讨论、策划和执行,才有了这次年会给参会家庭带来的体验。

然后要感谢我们学堂的老师,感谢他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每节课,以及为年会的付出。正是因为老师们从春节过后即开始的用心组织和积极张罗,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对孩子的引导,才有了这台令人难忘的年会首演。

接着要感谢我们近20位家长志愿者的鼎力支持,没有你们无处不在的身影和提供的及时帮助,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顺利完成。

还要特别感谢镜头后记录下每个瞬间的摄像师和摄影师,为我们拍摄下这样一份十年二十年后回过头来看将会意义非凡的宝贵资料。

最后,感谢本地的,以及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感谢你们参加了这场盛会。

首届年会已落下帷幕,但余味还久久地留在我们心中。小朋友们意犹未尽,大朋友们相约再会。真诚地期待,咱们下次见。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90 views0 comments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