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伙伴们一起“登山”,能走得更高又更远。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95篇原创分享,全文约12000字。
01 这四年来,我们做了什么?
四年光阴,说长不长,四年前的今天仿佛就在眼前;四年光阴,说短也不短,足够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四年前,我和先生一起创办了愿者闻之公众号,初衷是分享我们在海外中文母语之路上的思考、实践,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心得、感悟和经验,并把有同样想法的家庭聚到一起,携手共攀汉语高峰。
作为分享的根基,大家自然会关心我们自己的海外中文母语教育做得怎么样。
一个孩子的教育结果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是如果一个集体的孩子都可以做到,那应该是有内在规律和共性值得参考。
我们贯渊学堂自七年前创办以来,已经发展到4个年级8个班,12名教师和近100名学员。
疫情危机既是挑战,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打开思路的机会。疫情期间,我们学堂开启了线上授课的模式,疫情过去后,线上课堂继续保留了下来,目前我们采取的是德国时间周六上午线上线下同时开课的方式(学堂具体介绍,点这里阅读)。
学堂年度招新在每年5月开始,目前新学年的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我们课堂感兴趣的家庭,欢迎报名观摩,报名方式及招新流程点这里阅读。
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证实:海外孩子要把中文学成母语,并非不可能的事。这么多学堂孩子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印证。
而公号就是我们记录成长过程和分享心得经验的地方。
这四年来,我差不多每两周发一篇文章,从最初的逻辑分析、模型架构,到一步一步地用实践结果去印证;从分享我家刹车娃小小鸟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到开辟访谈专栏,分享我们身边各种不同性格的娃、不同背景的父母在不同结构的家庭中在带娃学中文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怎样克服和应对的,目前已访谈7家(访谈文章,点这里阅读)。
我对自己写文章的要求是,每篇文章都要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过去四年中,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截至目前已写了90多篇共计60万字的文章。
应读者朋友的提议,我们重新按逻辑顺序编排整理公号文章,并进一步完善内容,出版了《我们的海外中文母语之路》系列丛书,目前出到第三册。书作介绍点这里阅读。
想要获得更为便利的阅读体验,并可以随时在书上标记和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可以扫文末二维码购书。
《母语》系列是面向父母的书作,主要分享我们所建构的海外中文母语教育体系以及实操方法。
此外,我也出版了专门面向孩子们的表达训练书。
最初的想法缘起于10个表达工具这篇文章(点这里阅读),这是我们创新的一套表达训练方法,专门针对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创新。
这套实用的方法可以从孩子5岁起,即和日常生活结合,让孩子们说话清楚有条理。很多朋友反映一期28天练习下来,效果很明显。孩子们说话清晰是思维条理性的反映,而思维的逻辑和条理性,又会对生活中做事、处理问题有积极的影响。
还有朋友已经发现,当孩子用中文表达时有条理,等上学后,这种思维逻辑也会很容易迁移到当地语言的运用中。可见,表达训练的好处是多维度的。
因此,我在之前10个表达工具的基础上,出版了《我们的中文表达训练(初阶)》,将训练从28天拓展到了半年,在密集式训练之后,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把表达练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在更广的范围内建构起自己的表达框架。进一步的介绍点这里阅读,购书扫文末二维码。
在我们的双语协调发展模型中(模型详情,点这里阅读),我们的孩子无论是中文还是当地语言,最终都会达到母语水平,齐头并进。为实现这个目标,当地语言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
当我们已经用自己的母语——中文——帮孩子们奠定了宽广的认知基础,当我们已经用系统的表达练习帮孩子们架构起清晰的逻辑思维体系,但还缺少一步,这两种能力才能顺利迁移到当地语言。
因为再宽广的认知,再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需要通过语言本身来承载。
作为从小生活在德语大环境中的孩子,只要中方父母坚持和孩子说中文而不是德语,并且孩子从小就有足够多的社交机会,那么孩子们习得地道的德语语音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孩子正常上幼儿园、上学,那么学习正确德语语法的机会和德国本地孩子是一样的。唯有词汇的获得,我们的孩子,比起德德家庭的孩子来讲,是有差距的。
认识到这一点,我即开始有意识地为小小鸟补充德语词汇。
很多词汇,当她知道了对应的德语表达,已经用中文获得的认知瞬间就被激活。还有一些词汇,当她从学校或者本地小伙伴那里先学到德语表达,回到家后我们再一起找到对应的中文词汇,她的中文词汇量也随之拓宽。无论是从中文到德语的迁移,还是由德语反过来对中文的拓宽,两种模式的顺畅运行,才能真正实现两门语言间的相互促进,让两门语言都能一直随着孩子的发展而全面提升。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能轻松找到另一门语言中对应的说法,比如一些新兴事物,先在德语或者汉语中出现,在另一门语言中的说法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或者甚至都还没有在另一门语言中出现。再比如一些概念或者说法,是基于文化和传统而来,在其他语言中不一定有直接对应的说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翻译。
孩子们要把两门语言都掌握到可以随意切换,并达到不需要借用另一门语言就能纯粹表达的水平,不断积累与认知相匹配的词汇是非常有必要的。
考虑到不仅是我们,在德国生活的华裔家庭也会和我们一样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按年级整理了中德对照的德语母语词汇书,1、2年级词汇书已整理完,正在试用中,今年有望出版,到时候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生活在德国的华裔家庭。
四年来,我们的愿者闻之交流群从无到有,聚起了5个群2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在海外带娃学中文的父母朋友。我们已经为孩子们组织了四届线上中文聚会。
第一届线上中文故事会,由四个10岁海外娃自己组织和主持(回顾总结点这里阅读);
第二届线上历史成语故事会,从点子到组织,也是由孩子们自己完成(回顾总结点这里阅读);
第三届线上西游共读和知识竞赛,由四位主持人带领各自的团队,既有合作,又有挑战(回顾总结点这里阅读);
第四届为2022暑期共读活动,共约80位小朋友参加了“水浒组”或“西游组”,和小伙伴们
共读中华古典名著并参加了期末线上聚会(回顾总结点这里阅读)
目前,第五届线上聚会——中华古典名著2023暑期共读——正在报名,共读分为西游组、水浒组、及三国组。
这几次活动发布后,都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所有的正式名额就被报完。不少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们为此提前上好闹钟提醒,等待我们的活动发布。我们不仅为大家的热情所感染,而且也为孩子们具备的中文能力感到骄傲。正是各位家长和孩子平时每一天的努力,才支撑起了这一次次高水平的线上中文聚会。
我们的正式组名额有限,每次总是会有朋友没能及时报上,但是候补组不限名额,并且本次报名截止日期在活动开始前一周,即2023年7月23日。
候补组的存在,既是给更多孩子尝试的可能性,因为有些孩子很想参加,但不确定是否能坚持下来,就可以先参加候补组,候补组没有每日任务要求,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共读和互动。同时,候补组的存在也是给了正式组孩子一个缓冲的地带,因为共读时间横跨两三个月,要啃下大部头作品需要很多积累,能够坚持每天完成任务,光靠热情是不够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能力来托底。对于报上了正式组,但是如果几天都无法完成任务,跟不上进度的孩子,也会转入候补组,在那里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完成共读。
因此,报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每天的坚持才是更重要的。共读组和候补组成员是动态变化的,换句话说,只要孩子有能力,愿意每天坚持,积极表达和互动,那么即便一开始没能报上正式组,后面仍有机会加入正式组并参加期末线上聚会。
借此机会,再给大朋友和小朋友打打气。也期待更多的海外小伙伴参加我们的活动。
此外,比起《三国》和《西游》火爆的报名场面,《水浒》略逊一筹。不少父母可能不喜欢《水浒传》,不过,和其他两部作品一样,《水浒传》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我们的孩子要把中文作为母语掌握,不能不了解其中经典的人物和经典的故事。而在海外,孩子无法从大环境中耳濡目染这些有价值的文化内容,因此必须要有专门的输入计划。
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能够参加共读,能说自己的想法给小伙伴听,有同伴可以一起讨论,比起自己在家读,动力会更足。
阅读一部作品,不是为了全盘接受,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多维的世界,养成遇事先分析思考的好习惯,建立起自己的是非价值观,也因此,我非常建议已经读过《西游记》的孩子们,不要跳过《水浒传》,而是今年先水浒,明年再三国。
中华古典名著2023暑期共读具体事宜及报名须知,请大家点这里阅读。
今年,我们将孩子们的展示和海外中文教育交流会结合在一起,将于7月29-30日举办我们学堂的首届年会,还有少量席位,欢迎朋友们线下一聚,具体事宜点这里阅读。
02 四周年读者反馈及线上交流活动
除了面向孩子的线上中文聚会,每年在公号生日之际,我们也会组织读者反馈和线上交流活动。
一周年总结点这里阅读。
两周年活动的关键词是“共学”,那次我和大家详细分享了如何建共学集体(点这里阅读),很高兴有在加拿大的朋友组织起了共学集体,这次四周年再聚的时候,这位朋友也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共学集体的发展情况。
三周年总结和展望点这里阅读,自那时起,我们的访谈专栏正式开启。
二零二三五月十四,我们再度聚首。15位朋友来自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洲,我们再一次交流了建设共学集体这个话题,也讨论了一些在中文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孩子对学中文很抗拒,怎么办?最近正好也有群友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涉及的娃有大有小,所以接下来打算专门写一篇,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借四周年总结之际,再次衷心地感谢各位朋友用心写给我们的真挚反馈。限于篇幅,现摘取各位部分反馈如下:
2群 | 寄心斋(俩娃,17岁、9岁)加拿大多伦多
分享一下我们加拿大多伦多为基础的友仁学堂向愿闻他们学习的经过,以及我们具体实践的活动。
我们与愿闻是在2020年6月偶遇,愿闻就如何学中文发表了观点并贴了“愿者闻之”公众号文章,我们多伦多几位家长正处于刚刚开始带娃学中文找不到方向的时点,我们几个家长几天就将所有公众号文章全部通读一遍并探讨,感觉找到了中文学习航行的灯塔和登山地图。愿闻还热情地与我们四个核心家长视频探讨,把贯渊学堂及其组织构架,学习方法及模式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们。之后,我们即向政府注册非盈利组织,成立友仁学堂,开始部编教材的学习,并组织夏令营。目前小朋友们已经学到部编三年级下,学习了《论语》和《大学》,共读了《西游记》青少版,每个月组织故事会,坚持参加我们活动的小朋友都收益良多。
非常感谢愿闻为海外华裔小朋友学好中文提供了大家可以互相鼓励支持,互相探讨的平台,期望跟大家一起爬上中文之山。
3群 | Hui(俩娃,12岁,10岁)美国
先总结一下这一年来我在孩子中文教育上都做了什么:
(1)组建主题学习群,先后有20个家庭左右参与共学。目前稳定在8个小伙伴,每周一个主题,每天共学,一起学习一年多了,大人孩子都很受益。
(2)2022年6月开始带孩子一起读论语,现在前15篇读了至少50遍。
(3)陪孩子继续学部编。
我的心得体会是:如果没有陪孩子学中文,会少了很多乐趣。现在和孩子一起看中文书看电视剧,生活中有很多共鸣的点,有说不完的话。
非常感谢愿闻的引领,时不时回愿闻群里看看,每次回来都很踏实安心。
愿闻让大家看到了可能性,打破了很多人说的不可能。愿闻也给了大家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法,按这些方法持续地去做,海外孩子是可以学好中文的,哪怕是8,9岁才开始学中文的海外孩子,也有机会把中文学好。
愿闻的暑期共读,对孩子帮助非常大,他们每次读完都很有成就感,共读后时不时提起共读的内容和共读伙伴,很温暖,参与愿闻组织的共读是很难忘的经历。
祝愿闻越办越好,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看到愿闻。
3群 | 陈美璇(9岁半岁)英国杜伦
这一年来在孩子的中文教育上,我们基本能做到每天在家坚持学语文课本,每周至少自己读两次《诗经》和古诗。每周两次跟另外一个家庭网上共读,共读坚持快有一年了。三个孩子轮流做小主持人,大人辅助准备阅读资料,基本按学堂进度来。
很不容易,有很多鸡飞狗跳的时候。毕竟对孩子还是有期望,也有来自学堂的压力。孩子对自己的中文文化和语言有时候又很骄傲,有时候又难免畏难的情绪。最近有点叛逆,老觉得自己班上别的同学都不需要早起学中文,为啥她得学?我试过不少方法,让学习变得有趣。一人一句,或者一人一个字假装我们是机器人在阅读,早上学语文书之前先一起做运动等等,尽量让孩子有掌控感。
非常感谢学堂的激励陪伴!也很感谢愿闻老师的及时总结,分享别的家庭的经验。我们希望一直能跟着学堂的步伐走下去。
3群 | x.chen(俩娃,8岁、5岁)澳大利亚悉尼
一转眼加入“愿者闻之”大家庭已经2年多了,老大的系统中文学习也不间断地进行了两年多。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现在教老二的游刃有余,回顾这两年多,我和娃们都进步了不少。哥哥到今年7月份满8岁,完成了《四五快读》和部编版语文书一到五年级的学习,目前进行到六年级上册;妹妹从四岁起开始学习《四五快读》,目前正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书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海外中文之路从无到有,再到现在作为家长的我不再纠结古文理解、自主阅读、和娃的中文表达,因为一切都按照愿闻的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这得感谢愿闻的无私分享和集体的力量。
能走这么远这么好是两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3群 | Tan(8岁)美国亚特兰大
我关注“愿者闻之”大概是两年前,由一个朋友推荐入群。当时我的孩子五岁,正在上幼儿园。真正开始系统地进行家庭中文教育,是在有一天发现孩子回家从嘴里蹦出一堆英文,不愿意说中文的时候。
对于孩子的中文教育,我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仅仅认字,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去感受、理解和喜欢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孩子可以学贯中西,对TA的个人成长和思维拓展大有裨益。
之后在群里先是阅读愿闻的各种中文启蒙的帖子,再和群里的家长交流请教,慢慢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首先从甲骨文开始引入基本的字词,之后开始四五快读认字,四五结束后进行部编版语文书。并且辅助大量中文绘本(读),中文动画片(看+听)以及中文小故事(听)。其实从2020年6月份开始,一直到2022年初,不过是一年半时间的每日输入,孩子的中文进步神速。一直到后来开始上双语学校,孩子的中文一直比班里其他孩子高出好几层级,而且已经开始自主阅读桥梁书。
我的一些感悟和经验:
(1)写字不需要过早。认字到了一定程度,孩子自然就喜欢写字了。
(2)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认字的基础上配上各种有趣的故事,孩子和家长玩乐式的互动,孩子会越来越喜欢中文
(3)群体的力量很重要。有一群说中文的小伙伴,孩子学习的速度会突飞猛进。
去年夏天开始,我和几位北美的妈妈组成共学小组,每周一小时左右线上见面,由两位妈妈作为志愿者老师(我是其中一位)进行带课,内容为半小时古文,半小时表达,已经坚持了大半年。过年有关于新年主题的线上活动和竞猜游戏。共学进行到现在,我们也遇到一些瓶颈,也很希望趁着这次线上交流会,和其他老师家长讨论。
3群 | Hannah(俩娃,6岁半、3岁)美国马里兰
自2021年二月份到今天已经两年多混在“愿者闻之”的大家庭里了。从最初看到公众号文章干货的欣喜满满,到自己实践的跌宕起伏,再到线上共学的初步尝试,中间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也有许多收获。目前六岁半的女儿已经完成了《四五快读》以及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学习,现在正在缓慢学习三年级上册。女儿中文学习的进步以及妈妈老师坚持教学离不开“愿者闻之”大家庭的帮助和鼓励。这一年中文学习的最大变化是放下赶进度的执念,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比如学习内容),更注重分享讨论和理解消化。
这一年来,我们成功开启了北美线上共学。我们是纯公益,少量收费用作少量花费(zoom和书)。沿用贯渊学堂的模式,我们共学分成两个板块:古文和表达。每个板块30分钟,总共60分钟。古文板块包括《论语》、古诗、《诗经》和知识拓展;表达板块包括小朋友分享和知识拓展。主要不同是我们的小朋友分享更短小精悍所以小朋友们表达的频率更高。我们至今开课5期33次,完成了《论语》《述而第七》、20余首古诗和5首《诗经》。这些成功都离不开愿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经验分享。特别在办学初期,我们有许多具体问题(比如教学安排)和实际困难(比如参与度不理想),愿闻老师每次都及时而又一针见血地给予看法和提供建议。
首先,我在愿闻群中召集了另外两位志同道合的家长作为创始人。两位妈妈做老师,一人负责古文,一人负责表达;我做教务管理宣传策划等。我们的四个孩子试运行六周,感觉还可以。然后,我们通过愿闻共读平台,召集了五个孩子。之后,我们又举办了三期共学活动,每期6-10周。下周我们的第5期共学将结束。
4群 | zheng(俩娃,6岁,4岁)德国纽伦堡
首先预祝"愿者闻之"四岁生日快乐!“愿者闻之”在过去一年里发表了那么多好文章,不但对我们在家学中文给予了极大的助力,更促使我们慢慢调整了育儿的整体规划,增加了孩子的兴趣班和自由时间,让孩子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我们也因为能够有幸和孩子们一同做规划、一同克服困难而收获了更多的信任。
过去的一年里,哥哥学完了5本语文书,熟悉了10个表达工具,按照学堂规划跟进了文言文部分,还渐渐愿意自己默读课外书了。一直迟迟不愿意开口跟读的弟弟几周前也终于结束了半年多的静默期,开始一句句跟读《论语》、《诗经》和古诗了。带哥哥和弟弟学习的过程中,想过要利诱也想过要放弃,最后发现只要踏踏实实当一个用心浇灌的园丁,就一定能收获破土而出的喜悦。
最后,想借此机会感谢"愿者闻之"交流群和学堂群的家长们真诚的经验分享!每一次犹豫不决或者已经走偏时,能有人悉心提点,真是太幸福了。
4群 | 陈婕(仨娃,10岁、6岁、2岁)美国圣地亚
衷心祝福“愿者闻之”四周年生日快乐!
仔细算来,我2021年年初左右是偶然在搜索适合海外家庭使用的中文教材时认识“愿者闻之”的。自关注后,我仔细翻阅博文,参加了微信群,开始自己的漫漫学习路。
我对孩子学中文的目标以及原因一直没有想得很清楚,与队友之间也存在分歧。这导致我们没有把中文学习维持在恰当的强度上,也没有遵循某个固定的学习方法或教材。所幸老大老二、对家里囤积的中文书有浓厚的兴趣,老大也在中文课后班找到值得崇拜和喜爱的大姐姐。这些动力推动他们努力学习中文,中文一路比英文强势。
2021年生完老三和休整期间,我在反复阅读博文和出版书籍后,越来越认同当中的目标、学习方法和教材建议。我在2022年2月左右正式按愿闻老师的方法实践。老大开始时是部编版语文书二年级上册即将结束,到2023年5月,我们快速进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老二开始时是《四五快读》第四册左右,到现今是二年级上册接近尾声。这一年半,除中文学习外,我们还在当地小团体里举办了共读会、听书会、古诗会、故事会、表达会,以及各种有趣的活动比如写春联、贺中秋、演话剧等。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中文输出带动输入的平台。
现在,孩子对持续的中文输入已形成习惯,我再回头看看以前的“斗智斗勇”,真的唏嘘不已。实践过程中,有些我以为我明白,我以为我已经做到的,其实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逐渐理解加深,形成我自己的“肌肉记忆”。
衷心希望能与“愿者闻之”一直并肩同行,共攀海外中文母语高峰!
4群 | zs(俩娃,6岁、4岁)德国慕尼黑
我是在2020年7月疫情期间开始关注孩子的中文学习,也是在同一时期,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愿者闻之”。
之后我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了解和理解“愿者闻之”的理念。对娃中文学习重视是有了,如何进行就是下一个问题了。第二阶段(2021年)开始接受认同。
第三阶段(2022年)选择执行。2022年6月贯渊学堂招新,我观摩完之后坚定地给娃写了入学申请。进入学堂线上班级后,我们按照规划每天把中文学习分几份。每天理论上到家后空闲的时间中文优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坚持一年后,虽然目前孩子没有完全走到“正轨”上:老大对于爸爸妈妈给读书基本来者不拒,其他几份学习很偶尔的时候挺痛快的;老二能自己玩半天不那么粘人的劣势就是,常常拒绝亲子共读,目前我们只能是找机会给他读故事。总之规划大概能实行30%-50%
几次共读活动的期末线上聚会,娃观摩得很开心,争取明年能跟着共读《西游记》。学堂家长真牛,各种活动纯没有预料就组起来了,在后面跟跑,跟着跟着也就跑出去很远了,很开心。
希望认识更多同城同龄的有共同志向的家庭,业余时间可以一起玩。
4群 | 宝贝包子(7岁)芬兰
祝贺“愿者闻之”四周年庆典,也来借此机会,总结下我们的启蒙第一年[愉快]
从2022年4月,我们翻开《四五快读》第一册,不知不觉,安安的中文启蒙已经有一年了。去年初,我从公号的文章、群友的分享、小打卡的记录里,取了很多好经验,也逐渐做好陪安安开始中文之路的各项准备。整个夏天,安安都很用心地识字读书,向往着自己也能成为学堂里的一名小学员,我们一家人为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回首过往一年,小朋友的中文进步很大,很开心遇到了适合孩子的集体,也幸运遇到了适合我们的理念,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我们互相鼓励、彼此支撑,让海外中文之路充满希望。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啦,小朋友的努力也浇灌出了一朵朵小花儿。从目不识丁,到能够自主阅读低龄读物;从对母语文化一无所知,变成小历史迷,说话也能时不时引经据典,偶尔也能吟诗寄情了。姥姥姥爷说,这哪儿像个海外长大的孩子呢。我也很开心,因为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呀。我希望孩子向下扎根,从不同文化里汲取养分,稳稳妥妥地站着,可以在这个摇摆不定的世界里,找到定位,守住自己的方寸。
我很喜欢看公号的家长访谈录,因为通过每一篇别人讲述的故事,都能看到自己家的欢笑与泪水。谢谢每一位在前方披荆斩棘的家长,你们毫不保留的经验分享,照亮了后来者的路——不仅是点亮了我,也抚慰了小朋友。他明白了,哦,“原来不止我是这样辛苦啊”,“难道我也可以那么厉害吗”,让心不再是孤岛,就是学习语言的意义呀!如果他没有加入学堂,如果我没有遇见“愿者闻之”,可能一切都不一样。终究我是没有勇气,靠自己去踏出一条“海外中文之路”的。所以呀,感恩遇见!新的一年里,继续一路同行吧[耶][爱心]
4群 | Yolanda(17岁)加拿大
愿闻你好!原本有点犹豫是否写这份分享,因为我的情况与群里很多家长不太一样,我的孩子年龄比较大了。我一直在群里比较小心地说话,因为不想被认为是有意无意地“宣传”自己。但是从开始阅读您的公众号文章到加入微信群这一年多时间里,真心有很多感受和感慨。加上前几天因为女儿学中文的事,更是触发了很多感想,忍不住写下来了,给自己留个回忆,也与您分享,感谢您照亮了很多人的生活。[玫瑰]
首先祝贺“愿者闻之”四周年庆典!仅仅四年的时间“愿者闻之”公众号和“贯渊学堂”就通过其对海外母语教育的坚持与独到见解影响甚至改变了那么多的孩子与家庭,真心为之骄傲。
和群里大多数家长相比,我的分享可能有点儿特殊,因为虽然我也有两个娃,但是他们一个已经大学二年级,一个也已经很快上12年级了;同时,我是一个从事了10年海外中文教学的老师,5年前创办了自己的中文教育机构。
但是,我想分享的是,作为家长,虽然非常遗憾,我没有机会亲身实践愿闻老师为孩子从幼年开始定制的“攀登汉语峰”之路,但是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都不断地给我鼓舞和信心,让我相信“身在海外的孩子,中文学习是可以没有天花板的”。我们是中英双语家庭,我先生虽是中国人,但在加拿大长大,不会说一句普通话,不认识一个中国字,两个娃都是在加拿大出生长大。家里也从来没有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一起住过,即便这样,女儿的中文在周围众多的华人孩子中还是数一数二的。在遇见愿闻之前,我一直觉得这已经足够了,不可能更好了。但是愿闻四、五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一篇篇有理有据地公众号文章分享,小小鸟以及群里其他家长孩子的进步让我看见了在海外把中文学成母语的可能性。
学习,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虽然女儿马上17岁了,但是我很高兴在愿闻的启发下从去年9月份开始教她学习《论语》,并且决定开始读青少版的《水浒传》。受益于公众号的另一方面是愿闻在育儿方面的理念、认知与智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比单纯的“如何带娃学好中文的方法”更重要,因为它们是一切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把攀登汉语峰比作是建一座摩天大厦,那么智慧与正确的理念、认知就是这座摩天大厦的地基。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有着深厚热爱的老师,我同样是受益良多。通过我的分享,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愿者闻之”公众号,开始学习愿闻的理念与方法。公众号文章对我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也有很好地启发和帮助。比如,愿闻的一篇文章是“听说读写是手段,能自如且有深度地表达才是学中文的目标”,这把我一直坚持的“语言只是工具”的理论认知一下子落实到实践中了。我毫不犹豫地买了愿闻老师出版的全套书籍,这一年中在课堂上和学生作业里都添加了表达练习这一项。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看见愿闻所看见,相信愿闻所相信。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机构也能够像“贯渊学堂”一样,聚集一群对陪娃学中文既有信心又有方法的家长,发挥中文母语社区的作用,发挥集体的作用,帮助可以触及的家庭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那将是一件让我非常开心的事。
最后,我想对群里娃还小的妈妈爸爸说,我真的很羡慕你们的孩子出生、长大在这个资源无限丰富的时代,羡慕你们在最好的时间里遇见“愿闻”,遇见“愿闻”这个平台和集体,让你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以前,我一直和自己的孩子说,和家长们说,“为什么要学习中文”的原因有无数,能够与家人、亲戚交流固然重要,但是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原因,比如“同时使用左右大脑,让自己更聪明”、“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扩大格局”、“学习东方智慧”、“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增强自身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等等。
但是,在女儿和我一起学习中文的这三年里,在女儿最近因为高中课业繁重而不得不暂停中文学习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以前是错的,在“为什么学习中文”的所有原因里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像愿闻说的:
“中文是爸爸妈妈的母语······孩子越成长,深层次的沟通就越有必要。而无论是海阔天空般的神聊,还是触及灵魂深处的交心,都是非母语很难能够真正做到的。因为母语是我们自幼习得并且用之思维的自然工具,母语的承载力是足够宽广、又足够深远的。······只有学好我们的母语——中文,孩子才能与我们产生紧密的联结。这种紧密的联结,会让孩子建立起对周围和自己的信任;会在孩子性格养成、各种重要能力的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并帮助孩子向内认识自我、向外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与外界相处的方式,从而更好更快乐地做自己。”
这种通过母语建立起来的联结的力量,直到那天女儿说她不能来学中文的那个瞬间从我内心升起来莫名的失落感时,我才意识到它的强大。而后来女儿用中文给我写了一封语法虽不完美但内容深刻感人的道歉信,让我喜极而泣。
我以前经常与学生和家长分享纳尔逊 · 曼德拉的名言“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own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如果你用一个人能理解的语言与他交谈,那些话会进入他的大脑;如果你用一个人的母语与他交谈,那些话会深入他的内心。”)为什么以前我却没有想过这句话首先应该适用于和我们最亲近的家人之间呢?
5群 | 韋老妹(俩娃,10岁、8岁)西班牙
我是从2022年9月开始关注公号的。没关注前,我知道不能按国内的方法来教孩子中文,但一直不得要领,教了两三年的字词,孩子认得1000多个汉字。我自己不是老师,也没什么方法参考。孩子6岁上小学后,中文学习被压缩和当地语言强势起来。没有系统学习中文的弊端开始显现,不常用的中文很快就忘了。
关注公号后,这大半年来一直按群主的方法实践。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字词记得也更牢固。表达和词语的运用也正在努力练习中。
5群 | clarelee(7岁)芬兰奥卢
各位一起登山的家长和老师们好,我是通过朋友推荐开始关注到“愿者闻之”公众号的。
我们是中中家庭,到芬兰已经2年。孩子从国内幼儿园大班转过来,中文发音和表达已经不错,所以一开始我们对中文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为了让孩子尽快融入当地的学习,我们更侧重于英语和本地语言的发展。
从关注“愿者闻之”公众号以后,我才意识到我们对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孩子的中文学习进度也已然落后。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开始带孩子学习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并拓展课外阅读(包括古文和现代文),并结合孩子的兴趣点睡前听一些中文故事。通过群里的打卡活动,了解登山伙伴的中文学习情况,学习他们的方法,并督促自己每天带孩子学中文。渐渐地,孩子爱上了古诗,识字量也明显增加。
非常感恩能发现这样一个海外中文学习的集体。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加更多“愿者闻之”的线上或线下活动。也希望“愿者闻之”越办越好!
5群 | yuan(俩娃,13岁、4岁半)美国爱荷华
我是大概2022年底开始关注“愿者闻之”的,那时我正在带二宝学习《四五快读》,也在思考《四五快读》完了之后学什么。关注公号后,我很快地把所有文章都看了一遍,非常赞同文中的理念。于是就开始付诸实践。
二宝现在4岁半,因为开始得早,加上每天都坚持,现在已经学到语文书一年级下册。不过毕竟还小,现在也还没有一个中文集体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也可能和我最近比较忙、亲子共读减少有关,总之,二宝最近学得慢起来,热情也有所减退。
我自己的想法,还是要坚持,要让孩子知道,学中文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遇到状态不好不能按进度学习的时候,就减少新内容,多复习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者读过的故事,也要多花些时间读诗词,多亲子共读。
最近我们加入一些共读、共学群,希望加入线上中文集体可以让激发小朋友的学习热情。
自从关注愿者闻之,学到很多,也非常感谢愿闻的分享和建设的平台,可以大家一起“登山”!
全文完,感谢阅读,感谢这四年来一起走过的日子,共勉之。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