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愿闻

单打独斗太艰辛!看我们怎么合力帮孩子找到持续提高中文水平的内在动力

Updated: Nov 8, 2020

这样的合力,是任何级别的单打独斗都无法替代的。




一、中文母语集体的好,你都知道吗?


我写过一篇文章,讲了带海外娃学中文的三大法宝这是原文链接)。一言以蔽之,就是做到三个P。

首先是和孩子之间关系要好,关系搞僵了,还谈什么中文教育;

二是坚持必不可少,娃小时候,全靠老父老母坚持;

但是娃能不能登顶汉语峰,不是看老父老母有多大臂力,道理你懂的,强拉硬拽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有放眼望去比比皆是的客观事实,一次次印证了这个早已不新鲜的人生定律:孩子小时候受家庭影响很大,不过但凡是健康的成长,孩子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一个从家里走出去、走向集体、走向社会的过程。受家庭的影响随之减小,受小伙伴、朋友和集体的影响则越来越大。

小时候看父母,长大了看朋友。中文学习也一样。

到了一定年龄,什么话都和父母说,不妥吧;读的书只能和父母聊,真没劲;费那么多时间学的中文在学校里毫无用处,对社交没一点帮助,那学它做什么?釜底抽薪,没有了继续学习中文的内在动力,被当地语言赶超和远远甩在后头,迟早的事。

可见,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个中文母语集体,一个在海外当地语言大环境下难能可贵的中文环境。登顶的后半段,娃有没有强大的内驱力,很大程度上就看中文环境够不够给力

最近我正好在看青少年心理成长和社交方面的书,越看,越觉得:除了给孩子持续学习中文的动力,助他们成为真正的双语人士之外,对于我们在德国(或其他西方环境下)生长的华二代来说,加入一个中文母语集体还有另一层深刻的意义:

中文母语集体能给孩子其他任何集体都难以给予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感,在关键时刻给孩子挺直腰杆的力量和底气。

社交的残酷性在校园里普遍存在,相关事件得到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近年来我们有机会看到越来越多这类主题的影视作品和专业研究著作。

相比受过多年教育的成年人多少会因为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约束,一般来说在表面上会有所克制,孩子之间则更容易出现看似无意、实则试探底线的言行

当孩子在学校或其他当地语言环境的集体里,面对任何有心或无意的孤立、任何语言或肢体上的欺侮时,如何有力又得体地回击,让对方断了念想,为自己赢得尊重,绝对是门学问。

这既需要:


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一开始就对自己和周围人的不同之处有清醒的认识;

有足够的底气: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从内心认同并引以为豪,还需要:

得体地应对:沉默绝不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好办法;拳脚回应也许能逞一时之快,但很可能招致更大的麻烦。

遇到让人不舒服的事情,如何得体应对、有水平地怼回去?咱们找个机会详细聊。

在中文母语集体中,相似的家庭构成和在海外成长的共同经历,会让孩子们找到彼此间的联结,认识到自己与大环境中大部分人长相不同,是因为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血统。

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中文,通过语言了解文化,学习文字背后做人做事的智慧,了解中国的古往今来,增强文化自豪感。

这个能让孩子们抱团并持续提供学以致用机会的集体,对孩子们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任何级别的单打独斗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趁着还在老父老母有话语权的“看父母”阶段,老父老母拼尽全力为娃们建设集体,为的是将来到了“看朋友”的年龄,娃们在中文母语圈也有合适的朋友可看。那么,


二、我们从四年前开始建设的集体,不同在哪里?


与其他海外中文教育机构相比,我们建设的中文母语社区,其特别之处在于:


1. 以能够自如且有深度地表达为孩子们学习中文的目标;

我们不以能背多少经典、能认多少字、能自己阅读多少书、能写多少字为考量,也不看拿到了几张汉语水平证书。听、说、读、写是手段,“能自如且有深度地表达”才是目标为什么表达最重要?点这里阅读)

以终为始,我们倒推回来,制定了0-12岁能力养成计划具体点这里阅读)

无论是从小为孩子大量朗读现代文故事、给孩子文言文熏陶,还是四五岁开始系统识字,八九岁实现自主阅读的阶段性目标,都是在朝这个大目标努力。

我们的协会和学堂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实践。另一个有别于其他海外中文教育机构的地方在于:


2. 我们的父母都是平时带娃在家用功,周末课堂学习重在拓展和提高,做平时在家里做不了的事。

目前学堂每周六的大班课堂,第一节课仍以经典文化学习为主,孩子们读《论语》,结合生活和故事学习论语经典句子,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第二节课侧重在现代文学习,本学期引入了表达环节,孩子们平时在家按自己的进度学习中文(学堂0-8岁学习规划列出了在家学习内容及参考时间),周末课堂不是用来教几个汉字或者讲一篇课文的,而是做单打独斗做不了的事情,例如:为孩子们提供轮流上台表达的机会。

在上台表达时,孩子们除了要介绍自己、介绍本周学习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篇课文之外,还需要提问并与台下其他小伙伴互动。

考虑到远一些的家庭无法参加每周末的课堂学习和聚会交流,我们有了举办“南德一见”中文少儿演讲故事会的想法。目前计划一年举办两届,今年6月我们举办了首届活动活动回顾点这里阅读),刚过去的周日11月3日我们举办了第二届。

通过“南德一见”活动,我们希望能凝聚越来越多“决心登顶”的家庭,也希望我们的正能量能辐射到更远的地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说到找中文母语集体,大家会想到:古时“孟母三迁”择益友,今朝“南德一见”会群英。

三、第二届“南德一见”少儿中文演讲故事会


本次“南德一见”活动于伯布林根(Böblingen)举办,与上次夏季活动在户外举办不同,这次活动在室内,会场气氛浓厚,座无虚席,对小选手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此次活动共30位小朋友报名,其中20位展示、10位观摩。除了周边的朋友,我们也迎来了最远来自慕尼黑的朋友。

活动继续本着“鼓励为主,重在参与”的原则,根据各自的闪光点,组委会为每位小选手准备了专属奖项。

1. “南德一见”主要内容及考察的能力

活动分三组进行:朗诵组(参考年龄2岁起),故事组(参考年龄4岁起)和演讲组(参考年龄6岁起)。根据每组孩子的发展特点,展示内容各不相同。

朗诵组小选手需完成一项任务:背诵古诗文(古诗文不少于8句),内容自选。时间2-3分钟。主要考察孩子的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组小选手需完成两项任务,分别为读故事和即兴表达。故事内容自选,展示时间3-5 分钟,即兴表达题目由孩子现场抽签决定,准备1分钟,表达1分钟左右。主要考察孩子初步自主阅读能力和即兴表达能力

演讲组小选手也需完成两项任务,分别为简短演讲和即兴演讲。简短演讲需会前准备,主题自拟,现场3-6分钟脱稿演讲,以讲为主,可展示少量图片等,不使用幻灯片等电子设备。即兴演讲题目由孩子现场抽签决定,准备1分钟,表达2分钟左右。主要考察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即兴表达能力

2. 小选手们的表现

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从主持人手里接过证书的一刹那,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和自豪。

孩子们为此次活动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以下为他们朗读的故事名称,自己创作的用以配合展示的插画,以及手写汉字所列的提纲:


▪ 《小蝌蚪长大了》

▪ 《我去刷牙》

▪ 《玛拉买东西》

▪ 《红帽子艾米莉》

▪ 《猴子捞月》

▪ 《小宝宝的魔法》

▪ 《放屁大象吹低音号》

▪ 《小猫咪的朋友是谁呢?》

▪ 《滥竽充数》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

▪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由于此次活动会场为封闭空间,会场布局和布置都较正式,而且台下满满地都是陌生的面孔。

我们观察到小选手们上台时的表现大致分以下三种:


1)上台较自如,能较快进入状态

我们发现:平时有较多上台机会、已经有多次练习的孩子,能较快进入状态。在台上发挥稳定。即使台下有不少新面孔,对这些孩子的影响也不大。



2)在台下很活泼,上台后突然紧张,但在父母的陪同下能较快调整好状态,或在短暂的下台休息后能重新回到舞台,顺利完成展示任务

一些孩子尽管可能之前没有类似的上台经历,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是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能很快调整状态、克服内心的恐惧、接受挑战并顺利完成任务。

3)不愿意上台,或者上台后长时间畏难,不愿意展示

这和年龄有一定关系。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当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时,以前在人前大大方方的孩子也会变得害羞;明明事先已充分准备过展示内容,临场突然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配合……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此外,也和孩子的性格有关。

谁也不愿意娃这样,但是为舞台而生并且从来没怯过场的演讲天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正常如你我,站到聚光灯下多少还是会体验到心跳加速的感觉。娃畏难,是时候该老父老母h和小伙伴们发挥作用了。

直觉告诉我们:完全任由孩子的天性或惯性决定,任由娃退回到台下,不太好吧。要是娃退出惯性来了,越往后岂不是越难?但是用虎妈式强推,不管孩子心里有多抗拒,“既然来了,就必须上去完成任务”,可是会不会因此在娃小小的心里栽下一片阴影,这个担忧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时候,集体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我们悄悄地找来后援,小哥哥小姐姐们立刻积极响应,拥着小小选手一起来到台上,大家齐声朗诵了小小选手准备的诗歌,和小小选手一起完成了展示。相信小小选手一定能感受得到大家的友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此次全新的体验。

3. 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内在驱动力初现端倪

小选手中的大部分年龄在3-6岁之间,我了解到,不少孩子为了能在“南德一见”上能流利地向大家展示,普遍会比平时更有动力读书做准备。

不是推娃,而是牵着娃的小手,带娃一起爬山


畏难、怯场,一方面有年龄和性格因素,另一方面也和不熟悉、陌生有关。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因为是新的,所以本能地说“不”。

让娃们走出舒适区,最好的方式也许不是“推”,而是牵起他们的小手,带他们一起体验。



结语:

我们的孩子有幸生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这几十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她正在重新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未来几十年也将是中华民族寻回文化自信的重要时期。几千年来积淀的璀璨文化底蕴必将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的孩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既传承了东方的血脉,又成长于西方的社会,他们最有机会在将东西方语言都掌握到母语水平的同时深刻地理解东西方文化。

为了帮助孩子最好地把握这样的机会,我们必须告别单打独斗,因为无论语言还是文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一个家的事情。当有一天海外华裔子孙无论相逢何处都能自然默契地用这门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的语言海侃神聊,中华文化才真正具备重新坦然自信地面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引领着世界潮流的西方文化的底气

此时,我们合力为孩子们找到前进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和建设自我;彼时,他们胸怀天下,以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东西方之间建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游刃有余地肩负起促进东西方合作共赢的重任。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本群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83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