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guyt992323

『愿者闻之』三周年:我们的新计划,还有小惊喜……

有幸和你们一路走来。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74篇原创分享,于2022年5月16日首次发布,全文约9100字。



01 写在三周年


转眼又是一年,我们迎来『愿者闻之』三周岁生日。


三年间,我围绕海外中文母语教育以及中文母语和当地语言协调发展的话题,写了70多篇共计45万字的文章。

本着“以文会友”的初衷,与大家分享我们在伴娃攀登汉语高峰之路上的心得和经验、理论与实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应读者朋友的提议,为了给大家阅读提供便利,我们重新编排整理了公号前40篇文章,出版了《我们的海外中文母语之路》(一)和(二)

近期第三本书作也将与大家见面,不过,和之前《我们的海外中文母语之路》系列不同,第三本书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系列,后文会有更多介绍。


三年间,我们的海外中文微信交流平台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至5个主群,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位希望孩子将中文作为母语掌握的用心父母加入了我们伴娃攀登“汉语峰”的队伍。

在群里,无论哪位群友提出遇到的问题,大家都会群策群力探讨如何应对;无论哪位娃妈娃爸分享孩子的点滴进步,大家都毫不吝惜掌声与鼓励。

日复一日的探讨和分享,让越来越多的家庭看清前进的方向,不再迷茫。这正是我们建群的初衷:让海外对孩子中文有高要求的父母能够在中文母语“登山”路上不再孤单,且越走越有信心。


三年间,我们用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创造相互切磋、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海外娃自己组织的第一届线上中文聚会(中文故事会),回顾总结点这里阅读

海外娃自己组织的第二届线上中文聚会(历史成语故事会),回顾总结点这里阅读

海外娃自己组织的第三届线上中文聚会(西游共读和知识竞赛),回顾总结点这里阅读

此外,我们搭建了共读平台(点这里了解),今年暑假有计划再次发起共读中文古典名著的活动,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也欢迎已经在我们各交流主群的父母朋友踊跃发起和积极参与更多的共读项目,在世界范围内为自家娃寻找同龄同水平的共读小伙伴。


每年生日之际,我们都会组织周年庆读者反馈及线上交流活动。

『愿者闻之』一周年总结点这里阅读

『愿者闻之』两周年总结点这里阅读

昨日(5月15日),我们组织了三周年读者线上交流会。




02 三周年读者交流会


本次活动分四部分进行。

1、参会朋友简单介绍所在地、孩子年龄及目前中文学习情况;

2、话题交流;

3、惊喜派送;

4、参会朋友一句话总结参会感言和想对我们说的话。


话题交流环节

参会朋友的孩子们,年龄分布大致在学前(即将上学)到学龄(小学阶段)。大家谈及:中文与当地语言、中文与认知发展、学与玩、中文与学校社交等诸多话题。

列几个讨论到的问题:


“娃中文发展很好,远超德语。不过今年下半年娃就要入学了,有些担心他的德语,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帮娃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呢?”


“娃已经上学,中文依然领先于英语,并没有像之前从周围家庭了解到的那样:孩子入学了中文就会不行。只不过,孩子说英语时she/he不分,动词的第三人称形式也常常会忘了说‘s’,这是因为中文里没有这样的语法,所以造成的影响吗?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怎么解?“


“娃从小学中文,爱看(带图画的)中文书,爸爸是芬兰人,虽然孩子的芬兰语听说都很好,但是就是不愿意看芬兰语的书,而且在学校里也老是捧着中文书看,不太愿意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因为觉得他们说的话有些幼稚。是不是从小给孩子学太多中文,导致孩子认知超前,影响孩子与同龄人的社交了?”


“我家附近有个孩子,思维认知比同龄孩子超前,平时在数学和游戏之间选择的话,常常会选择做数学题,在学校因为不融入集体,老师建议测智商,一测智商,孩子就跳级了。不知道那孩子跳级之后,是不是就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呢?”


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分享自家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对大家都十分有启发,十分有借鉴意义。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心中也有类似的疑问。限于篇幅,这里不做展开,以后专门写,也许会结合后面第三部分要讲到的访谈形式。


惊喜派送环节

为反馈一直关注我们、支持我们,在三周年之际给予我们最真诚反馈的读者朋友,我们现场抽奖,派送惊喜礼物一份:近期即将上架的新系列书作《我们的表达训练》。


《表达训练》一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每日一练”为28天密集式表达训练,孩子们将重点练习:面对符合认知程度的话题,如何找准角度,抓住特点,明确重点,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地表达。

第二部分“日常表达练习”包含10大主题80个话题,供孩子们用4-5个月时间训练表达使用。

本书主要面向5-12岁的学前和学龄孩子。敬请关注!

但是由于表达训练本不应该有年龄限制,换句话说,5-12岁之间没有机会开始的孩子,后面当然也可以训练,任何时候下定决心开始,都是最好的时候。在“各种纠结怎么解?”那篇文章里,我专门分析过。新老朋友可以点这里阅读

所以,12岁以上的大朋友,如果想有意识地提升表达技能,让表达结构化,清晰化,也欢迎关注!



03 开启访谈专栏


三周年之际,我们有计划开启访谈专栏。

首先,我们的海外中文母语教育体系,整体架构已基本完成,之后除了继续使之完善,我们也将用实例、案例,来让骨感的框架变得更为有血有肉。

再者,比起枯燥的理论,人们总是更乐于看故事。从故事中,我们更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得到更多启发。

对于大家来讲,从访谈人物的看法、经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中可以收获启示。

对于接受访谈的嘉宾来说,则有我本人提供的一对一的梳理机会,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未来行动的助力。

欢迎大家关注新专栏。



04 三周年读者反馈


最后以各位新老朋友对我们的反馈作结。

各位的反馈,我反复读了多遍。真诚的文字令我感动之余,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过去三年中,海外中文教育这项充满挑战的事业,将我们联系到一起,让我们相识、相知,并在“登山”路上相伴同行。

很幸运,也很感恩,一路上有你们!



1群 | 不才小良(俩娃,6岁,1岁)德国斯图加特


与“愿者闻之”缘起于宝妈在2019年的一次网聊。如果单从接触时间上讲,也算是元老级别的愿粉了。可惜当时宝妈向我提出开启娃的海外中文之路的想法时,我很不以为然,“中中家庭长大的孩子不说中文,怎么可能?生活在德国,德语才是当务之急”。此后每每提及此事,我以娃还小推托掉。加之工作和家庭其他琐碎之事缠身,娃的中文之路迟迟没有开启,直到2020年末那么一个晚上。

我清楚记得那晚上,睡渣的娃破天荒地早睡了。我本想到书房看看闲书,刚好看到宝妈将愿者闻之的一堆网文打印出来(当时还没出书),放在书房的案板上。当指尖碰触那叠纸之后到再次放下已是两三个小时之后了。此前心中种种疑惑和不认同,开始土崩瓦解。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就不必赘述。

回首过去一年半的中文之旅,且不说孩子中文水平提高有多大,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受益匪浅。其中最为称道的是,在一起共读和学习论语潜移默化中,不仅帮助娃明辨善恶是非,而且亲子关系也得到极大升化。这份陪伴必将成为不竭的温情滋养着我们。

喝水不忘挖井人……值此《愿者闻之》三周年来临,由衷感谢愿闻老师及其背后给予默默支持的鸟爸,学堂里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也感动于群里伙伴们相互“吐槽”,相互鼓励。最后祝愿“愿者闻之”越办越好,期待更多伙伴加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与孩子们的中文之路未完待续……



3群 | 俞雯清(俩娃,7岁,2岁)德国斯图加特


本来没打算写感想了,因为去年写过,也参加了网友见面会,今天看见元老级人物也来做总结,觉得也应该正好趁这个机会来为过去的一年做个回顾。和愿者闻之结缘于2020年年底,娃学中文出现瓶颈,事倍功半,不知何去何从之时,得以学到这样好的中文学习理论非常惊喜,但初期也不乏长时间的犹豫,当最终决定开始部编语文学习时,发现效果非常令人惊喜。部编语文,字卡过字,古诗学习都上了轨道,唯一一件事:论语我接受不了。作为纯理工生,我从小对古文不感冒,一直觉得,论语我都读不懂,怎么可能教娃? 去年有幸参加了网友见面会,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共学群"这个主题。有一群同水平一起进步的小伙伴对于长期中文学习太重要了。我这才想起,应该问问愿闻,娃有没有希望进贯渊。没想到愿闻亲自打电话来找我谈话:小朋友现代文是很好,可是如果她不学论语,是跟不上学堂的进度的。我一听傻眼了,那怎么办?我去旁听了贯渊的课,看到那些孩子能学那么难的论语,诗经,真的很震撼,可是我还是很犹豫,我自己论语一点不会,怎么教?这么枯糙的论语,娃怎么会要学?我纠结中打电话给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她家娃自己在家学国学,她一句话令我豁然开朗,你不自己教教试试,怎么知道她不要学?是啊!于是我开始带娃读论语了,结果发现,小朋友的接受度比我想象中高多了,完全没有任何反抗立刻进入状态。。。原来问题在我自己身上。

过去的这一年,其实于其说是娃有很大的进步,还不如说我自己有了巨大的改变。在带娃读论语几个月之后,我从排斥到好奇,到主动参加论语学习营,看到几万人在线共学论语的热情,开始领略论语的魅力。我越来越体会了"大道至简"的道理,论语实在太神奇了,我竟然深深爱上学论语。这本千年前的著作,至今可以指导我们的每一天的生活。由论语带出来的还有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之前读完了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我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追求继续。。。



3群 | Hannah(俩娃,6岁,2岁)美国马里兰州


自去年二月份到今天已经一年多混在「愿者闻之」的大家庭里了。从最初看到公众号文章干货的欣喜满满到自己实践的跌宕起伏,中间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也有许多收获。自此,五岁半的女儿已经完成了《四五快读》以及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学习。女儿中文学习的进步以及妈妈老师坚持教学离不开「愿者闻之」大家庭的帮助和鼓励。

去年在「愿者闻之」两周年庆读者反馈活动中,我分享了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愿者闻之」的实用教学方法以及教材选择。今年,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和体悟。

首先,「愿者闻之」是一个非常真实而温暖的集体。从愿闻到群里的各位妈妈,都在中文教学中经历了许多困惑和艰难,大家会直言不讳的把它们分享出来。在我遇到教学瓶颈的时候,大家出谋划策热心提供给我许多新的方法和建议。如果没有这样的群体支持,我们恐怕很难坚持下来。

第二,这个集体给予我许多感动和力量。海外长大的孩子在中中家庭里放弃中文已经是常态,更何况我们是中美家庭。虽然我一直深爱中国文化也希望尽量教给女儿,但我周围关于学中文没有意义和用处的讨论,使得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想法。「愿者闻之」的大家庭里却是充满了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家长,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更重要的是,我的女儿也在接触这些海外学习中文的孩子时候,找到了同伴和归属感。

第三,母语学习。愿闻指出,我们学中文是按照母语,而不是第二外语,的标准前行。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这一年中文教学我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领悟。那就是,我们不仅仅学认字学读书,还要尽可能方方面面的渗透中文相关。比如我们参加中国相关的活动,开始学习中国舞蹈,考虑学习古筝,用中国的思维和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事物。

学习中文漫漫长路并不容易,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愿者闻之」的大家庭了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和支持。因为地理位置和时差,很遗憾我们并不能参加贯渊学堂的活动,也不能紧密接触「同频」小朋友。我们认识到在中文学习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但是,我们会以那些榜样为目标,日积跬步,扎实前行。再次衷心感谢「愿者闻之」!



4群 | Zheng(俩娃,6岁,3岁)德国纽伦堡


第一次邂逅『愿者闻之』是去年春天。那时正在迷茫海外中文学习何去何从,微信公众号突然给我推荐了『愿者闻之』,看完第一篇文章就彻底入坑了。

一年以来孩子的中文可谓突飞猛进,小文盲已经可以开始看章节书了,亲朋好友发的短信以及视频上的文字也基本能读懂了。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能够共同决定学习计划的参与感以及共学集体的温暖下,慢慢走上了自推之路。年初的时候,孩子说"我的新年愿望是学完小学6年的课本"; 大概一个月前,孩子开始每天自己复习学过的字卡; 昨天晚上,孩子看着手头自主阅读的书只剩下3天的量,便挑好了下周准备读的一套书,抱在怀里,一脸幸福。

陪伴孩子学习中文一年里最大的感悟是,让孩子共同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学习集体和氛围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支持。而这些,正是我从『愿者闻之』以及各位群友身上学习到的最宝贵的经验。



3群 | Ivanka(俩娃,6岁,3岁)美国加州


很喜欢『愿者闻之』的设计图标, 愿字里面的心字,闻之里面的耳字, 都特意加红了。我猜想也许负责设计图标的鸟爸的初衷是想鼓励我们带娃学中文的时候要用心做, 用心听。就像愿闻这个笔名正是来源于论语里“愿闻子之志”这一句,愿闻表达了她的愿景, 她希望看到有更多像我们这样母语是中文, 生活在海外非中文环境的华裔父母,愿意 一起付出长久持续的努力,在娃最需要我们时,帮助他们掌握中文这门母语。


关注『愿者闻之』微信公众号一年多了, 从一开始只是想向愿闻学习怎样教孩子识字, 帮助孩子实现中文自主阅读;到渐渐明白在海外中文学习里, 识字阅读虽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让孩子真正的把中文学成母语, 用中文进行有深度的交流和表达, 才是更应该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而在为实现让娃掌握中文这门母语这个目标中所作的包括给孩子朗读大量优秀的绘本书籍; 到带孩子了解中华文化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中国科技发展; 到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听力资源,让孩子可以入坑《西游记》,入门中华文化;再到在每天和孩子一起用中文分享喜怒哀乐, 培养孩子的中文表达能力等等, 其实是让我们有机会以中文为依托,给孩子提供最有力的家庭教育。在这个系统的中文教育过程中, 真的非常感谢愿闻在『愿者闻之』里系统用心的规划和无私的分享, 这里有愿闻提供的攀登中文山清晰可靠的教学路线图, 有愿闻用心整理的配套优质阅读书单, 有愿闻精心规划的每日学习计划, 有愿闻定期归纳总结登山路上会遇到的困难和一些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法。 每次阅读愿闻的文章, 我都觉得如沐春风, 一方面钦佩愿闻的才华和智慧, 一方面感动于愿闻作为母亲, 为小小鸟用心付出。能通过愿闻的文字, 近距离向愿闻学习怎样育儿, 怎样在面对困难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是我这一年多来关注『愿者闻之』意想不到的收获。 借『愿者闻之』三周岁之际, 再次感谢愿闻和鸟爸在『愿者闻之』公众号背后坚持不懈的付出, 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能在『愿者闻之』里找到共鸣, 一起努力, 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和我们一样, 体验感受到中文之美。



3群 | 蔡文菁(俩娃,5岁,3岁)德国斯图加特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加入“愿者闻之”大家庭一年半了,在这并不算很长的400多个日子里,我积极地跟着愿闻每日打卡,记录娃的中文学习与成长,看着家里书架上一套套读过的书,是每一天陪着孩子一页页翻过去的证明,我也看到了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真的很感慨。同时,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每一天,意外又意料之中地收获了一个更爱阅读、更加充实的自己。

不论是在中文学习,还是亲子关系方面,我们都在一起成长,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着。

此外我也感到很幸运,可以带着娃一起加入“贯渊学堂”的大家庭,和一群目标高度一致且非常优秀的家庭一起攀登“汉语峰”,大家互相学习,彼此鼓励支持。加上“愿者闻之”公众号,每一次愿闻分享文章后,都会引发我的思考,这每一次的“高质量输出”也都能引发群里家长们的讨论,大家互帮互助,交换意见,攀登路上不寂寞,更不会感到迷茫。这一切都彰显着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我们会继续关注“愿者闻之”,调整好心态与步伐,并与群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攀登汉语峰的路上一步步踏踏实实往上爬。

最后,真心地感谢“愿者闻之”这个平台,感恩遇见,祝福平台发展越来越好,将“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到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家庭,聚集更多的力量,相信我们在一起,一切皆有可能。[爱心]祝“愿者闻之”三周岁快乐[蛋糕]



1群 | 燕子(俩娃,7岁,5岁)芬兰


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遇见的愿闻,感觉至少两年多了,也是愿闻的老粉丝了。一直关注着愿闻,每次一有新的文章出来,一定找时间拜读,可以说阅读了愿闻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被愿闻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折服,也感叹她一路走来的执着与敬业,愿闻她不计回报不为名利,几年如一日地在海外母语领域深耕和拓宽,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愿闻给出的母语学习方法与母语之路科学易实施,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的领路人。倡导的坚持家庭是海外母语教育的重🀄️之重。这也是我常给身边的朋友推荐的方法,海外想学好母语,尤其是混血华裔,家里教比什么课效率都高,家里不教上什么课效果都不够好。在遇到愿闻之前我就一直努力地给孩子读绘本,这几年带娃学中文,因为有了愿闻,此路不再孤单,正如愿闻所说一群人做一件事更🈶️动力,每当想偷懒的时候,就想想跟愿闻家还差那么多呢。怎么能不努力呢?每当有人夸娃学得好的时候,也会想不要骄傲,跟愿闻群里的很多人比,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也会继续坚持下去,母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一种语言,更是培养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思维能力。



3群 | 蔚蓝(4岁)英国利明顿


三周年生日快乐!感谢你们为这个平台的不断付出。

和愿闻首次见面会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之后因为对共学集体的渴望,和其他几位大群里的家长结缘,尝试组织线上课程,寻找同频家庭,一直过度到了贯渊学堂对整个欧洲门户开放,十分庆幸和欣喜,你们一路走过从无到有的经验对外地家庭必然是宝贵的资源,省了我们太多弯路和探索。

如今入群和大集体一起走在这条中文母语教育之路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心情也从最开始对愿闻夫妇久久难平的感佩和震撼,到习惯性的日常跟随。这种育儿精神现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单单是在中文的教育上,其更深远的意义是伴随其中的对孩子精神品格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发生在大量亲子共读愿闻所推荐的优质书籍中,在国学文化的熏陶浸润中,以及由此引发的跟孩子的各种日常讨论中。

如今我们各项中文学习的内容已经在轨道上扬帆启航,正在进行的语文书二年级下册的学习中,虽然也会有新的挑战不断出现,但比一年以前刚开启时的阻力及难度已经明显减小,孩子内在的动力在逐渐形成,小集体的促进功不可没。

还记得一年前,就要不要把这样的中文教育执行下去,在我们家里有过多次激烈的讨论,老人的观点就是:想法很好,但是投入太大,你一个人带孩子,能把生活琐事忙好吃上饭就不错了。如今看到孩子的变化,家人已经由最初的劝退,经过了观望阶段成了目前默默的支持。

和身边的朋友谈及带孩子学中文,也大都在这道门槛前就已望而却步,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认为这种“奉献和牺牲自我的育儿方式”可能对亲子双方未来长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对于前者,论语里有一句“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对于后者我也想分享一些经过实践后的体会:这一年在家里由于中文的推进,很大的促进了孩子对他人和世界的认知,这不断的满足着她的好奇心。经常在亲子共读以后能看到孩子因充斥着各种想法而兴奋不已,闲下来的时候对听书的兴趣也远大过沉溺于电视,与成人的对话越来越丰富有趣。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也慢慢习惯用她所熟悉的论语里面的句子来做延展探讨,发现孩子的接受度要远超过直接给她植入我自己的观点去说教。这些都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这一年来不断升华。而另一方面,我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是自身的成长。

因为中文教育和孩子有了更多了解和磨合的机会,就像愿闻曾说过的,育儿的过程中,亦发现了自身很多不足,借此契机不断反思,作为家长提高的是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去尊重接纳和树立权威。以身作则,躬身力行是最有效的途径,这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修心,先完成自我的再成长。而在愿者闻之这个大平台,尤其是贯渊学堂的家长群,愿意去在育人育己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终身成长的父母比比皆是,跟随着这些先驱者的脚步,在这一年里我得到了很多启发,也先后加入了一些关于提升自我,家庭成长的营会和优质培训,可以说这些都让我对人生本该有的方向有了全盘的反思和清晰的认识。尤其在自己经历过一些家庭变故之后,我更加坚定的认为,我们现在带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是极其有意义的。因为无论大人或孩子,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能与至亲建立深度链接是一种诉求,也是幸福力的来源,而可以进行深度沟通并享受其中是维系这种链接的重要途径,也是需要从小锻炼的思维能力。

愿闻夫妇所打造的这个生态圈,如同一个正能量的大磁场,吸引和感染着每一个志同道合的家庭,也让我们从中源源不断的获取动力和温暖,希望我们可以一直陪伴到未来,互相鼓励持续进步,相信你们所期望的美好一一实现,你们所付出的努力也终将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2群 | 以文会友(俩娃,15岁,8岁)加拿大多伦多


感谢你们为海外华裔小朋友学习中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

2020年7月14日非常偶然的在某个中文学习群里接触到愿闻对海外华裔小朋友学习中文的探讨,在拜读完“愿者闻之”所有公众号文章后,开始联系愿闻,并得到了她们非常详尽的帮助。当时我们四个在加拿大的家庭,正处于摸索小朋友学习中文的道路,已经经过一些探索,在深入交流后,我们参考愿闻的方法,组织共学平台,逐步确立学习路径。目前,我们开展固定的共读,一起学习《西游记》,组织中文故事会,开班系统学习《论语》,同时对《诗经》,中国历史,地理进行粗略梳理,经过接近两年的持续学习,一起学习的小朋友都有长足的进步。

非常感谢愿闻夫妇及贯渊学堂开放无私的分享,十分庆幸我们在起步阶段遇上,根据你们的经验,让我们少走了弯路和避免了太多的坑,期望在各地海外华裔根据这些经验一起成功登顶中文之山。



4群 | 宝贝包子(5岁)芬兰


做为入群不久的新群友,孩子也刚刚开始中文之路,我一直觉得自己感悟尚浅,不好意思分享。昨晚与朋友们聊天,谈及孩子们的中文教育,大家都感慨良多。我才意识到,可能很多海外家庭都对孩子的中文能力有所期待,但并非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双母语的重要性,尤其是时间上的紧迫性。正是明白这一点,我有了对于未来的时间规划,才能将目标合理规划到当下每一天。这是我遇到愿闻的幸运,可以陪孩子早一点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此外,要感谢愿闻改变了我对论语的看法,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对论语的感受是苦与枯燥,甚至觉得它不再适合这个时代。愿闻的分享让我抛开偏见,通过读《论语别裁》了解到论语的系统性和历代人的误读。前段时间,我试探性地与孩子分享一些论语名句,他接受度远超预期。原来论语不是不可读,而是要先打破我们内心的藩篱。如今我们一家人共读论语,非常享受和小朋友一起探索其中真谛的乐趣。所以,虽然已经过了一日,还是要谢谢愿闻和群友的经验分享,让我可以迅速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遇到问题都不再是单打独斗,这样的机会我很珍惜。最后,推荐大家都读一读愿闻的两本书,或者公众号的文章,相信你和我一样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18 views0 comments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