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怎么带娃学语文书?更多干货来了!

Updated: Mar 28, 2023

课文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拓展?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66篇原创分享,于2022年1月29日首次发布,全文约6100字。



01 小学语文课本学习,大家关心哪些话题?


上篇文章里,我总结并回复了“部编语文课本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大家深入探讨的第一类问题,包括:

  1. 1-6各年级段的进度怎么安排?

  2. 如何安排复习?

  3. 学低年级课本时,需要在认知方面为高年级做铺垫吗?怎么做?

  4. 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复述和表达?如何起步?

  5. 什么时候开始剖析文章段落?

  6. 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什么时候开始教?

  7. 每日教学流程是什么样的?


这篇接着整理大家关心的后续三类问题。具体如下:


第二类,关于课文和字词的掌握程度:

  1. 课文掌握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下一篇?有没有具体标准可以参考?

  2. 字词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只要求生字表中的字词吗?

  3. 课文中出现但并未列在生字表中的字词做何要求?


第三类,关于拓展:

  1. 各年级段的拓展要到什么程度?

  2. 时间上怎样把握?

  3. 如何兼顾效果和效率?

  4. 有没有配套资料可以推荐?

  5. 对于四年级以上的教学,家长需要备课吗?


第四类,关于学习能动性:

  1. 引入新课文时怎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 语文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孩子的能动性?



02 课文和字词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不少父母觉得,孩子不读熟一篇课文,就不能开始下一篇的学习。所以在看到孩子读课文时还有个别字说不上来,或者虽然字能认全,但课文整体读得还不够流利时,就忍不住让孩子反复读。

这样做,进度缓慢不说,有时候还会因为孩子久久无法达到“流利阅读”的要求而停下前进的脚步,长时间在原地徘徊。在停滞不前的时日里,父母常常越发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于是陷入迷茫,不知到底该怎么做。

咱们先来看看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吧!

从反复读同一篇课文的要求,孩子能感觉到父母的不满。

可是流利阅读是需要对基本语素熟悉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实现的。然而,对基本语素的熟悉需要时间,尤其是细水长流式的接触、层层深入地了解,以及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反复邂逅。

一边是父母急切的期待,另一边却是能力上无法一蹴而就地实现跃迁,这之间的落差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担心害怕的情绪会进一步削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这对流利阅读毫无帮助。

结果是短时间内没有质的飞跃,依然读得不够流利,于是父母就越发要求孩子反复读……由此跌进死循环中难以自拔。


怎样才能跳出循环,继续前行呢?

换句话问就是,课文掌握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下一篇?


我们从朗读和理解两方面来看。

1-3年级语文书的学习,孩子能把语句读通顺,能理解课文在说什么,便可以进入下一篇的学习。

既不需备课,又能有效了解孩子对课文的理解情况,父母可以怎样提问?一年级攻略点这里阅读二年级及以上点这里阅读


4-6年级语文书的学习,孩子能熟练朗读并理解课文,即可开启下一篇。怎样算是熟练朗读?怎样帮助孩子实现熟练朗读?我之前已经详细总结过,点这里阅读


有人问:字词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我分两部说,先说生字表外的新字。

大家发现,并不是所有课文中的新字都会出现在生字表中。语文书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考虑到识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按照孩子的吸收度,先要求掌握其中一些,另一些在首次接触时,暂不要求记忆。

一来,一次性要求记忆太多新字词,太过于为难孩子;再者,后续课文学习或者课外阅读时,这些字词都会反复出现,首次接触的意义在于先打个照面混个脸熟。

所以在课文中出现这些没被收录生字表的新字时,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娃,并且不必收入字词软件。

当然,这里只是说一个普遍情况,假如孩子之前已打下较好的基础,生字表中的字绝大部分已经熟知,处于“吃不饱”的状态,父母完全可以按孩子的“胃口”酌情要求掌握生字表外的课文新字并录入字词软件。


再说生字表内的新字。

大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觉得既然是生字表里要求的新字,孩子肯定得牢牢掌握之后才能开始学下一篇课文。

从长远看,在某个时刻,孩子的确需要掌握所有这些“新字”,才能真正做到,随便拿起一本与认知能力相匹配的书都能轻松读懂。


不过,什么叫掌握?


能说出一个字的读音,在有限的场景里见过这个字,严格意义上来讲,算不上掌握。更多分析在识字篇,点这里阅读

因此,孩子与这些新字相识后,需要与它们相处。就是说需要时不时地与这些字相见,在不同的场景中,逐步了解到它们的各个方面,从相识到相知,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相处。

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这是急不来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生字表里的新字,尤其是低中年级的新字,介绍给孩子后,不必一次性作过多的讲解,而是尽快让孩子到上下文中去接触这个字,同时也把它们输入字词复习软件,让软件根据记忆曲线推送复习。在至少132天6次推送的过程中,同时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书籍供自读练习使用。

适合低年级500-1600识字量的自读书单,点这里阅读

适合中年级1600-2600识字量的自读书单,点这里阅读

6-12岁书单,共读自读皆可,点这里阅读


总之,字词是否百分百地掌握了,不应作为是否开始下一篇课文学习的标准。

相反,孩子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文、复习老课文,以及持续练习阅读的过程中,这些字词才会掌握得越来越牢固。



03 父母如何花最少的时间,做最合适的拓展?


在讲拓展之前,我想特别提醒大家:第一轮语文书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攻克阅读关,我们辅以对孩子理解和阅读有帮助的拓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拓展。因为太多的信息和知识,如果超过了孩子的认知和承受力,反而会是一种负担。有一种需要叫做“我们认为孩子需要”,这是拓展时需要避免的。

“只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拓展”,这个大原则把握住了,拓展的效果不会差。

怎么判断?看孩子的反馈和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就可以知道。

如果孩子没分神,我们自己觉得舒畅愉悦,就继续。

如果孩子神游去了,我们自己感觉鸡同鸭讲,就暂停,过几个星期或个把月再来试。

孩子的发展很快,没准之前无感的内容,过了段时间就好奇心十足地想了解。这样的情况经常有。贵在咱们不断地尝试和坚持。


具体到各个年级段,拓展要到什么程度?

基本上,低中年级的拓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习语文书时进行,主要是解释课文中娃不懂的概念和背景,一般围绕课文主题简单讲解即可,不必过于深挖。

另一部分可以在亲子共读时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比如学到的新课文是讲某个科普知识的,那么亲子共读时可以找一下相关话题的绘本,和娃一起共读。(科普书单点这里阅读0-6岁500部书单点这里阅读6-12岁书单点这里阅读


学高年级课本时,因为课文本身篇幅更长、内容更深,所以我家的做法是,会在学习语文书之外,尽量再单独安排一份时间(15分钟)来做拓展。

拓展内容有:课文发生的年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其他作品、同一主题的其他资料等,涵盖自然科学、历史文化。

15分钟很有限,每次只抓住一个点。又因为拓展的内容往往高于课文也深于课文,所以拓展时基本是我读我讲我问,娃回答并和我讨论。

上篇文章讲语文书各年级进度时,也提到了拓展的安排点这里阅读


时间上怎样把握?

时间管理那篇文章里也提到了各年龄段需要安排给拓展的时间点这里阅读

具体到每篇课文,跨度很大。

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或是描述发生在当代人物事件的课文,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孩子就能理解,也能很快地读通顺。这些课文本身不需要太多的铺垫和背景知识。如果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借学习课文的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有难度的内容安排共读,否则可以让孩子自己看。

与生活有距离的,或是描述发生在特定环境和历史背景之下的文学作品,则需要我们帮孩子多做些铺垫,多提供些背景知识,这样的课文需要多花些时间来讲解和拓展。不过这并不是说一天里花更多时间,而是多用几天或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带孩子积累充分的背景知识。在语文书各年级进度安排这篇里也提到了这一点。点这里阅读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却已经完成了当下的语文书进度,则可以在课文学习上放慢脚步,用更多的时间来拓展。


如何兼顾效果和效率?

如上文所说,要让拓展有效果,得投其所好或者对症下药。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接受度。

要知道孩子的接受度怎样,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因为孩子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对同一件事的接受度随时可能发生转变。

所有的资料都自己找,的确不够有效率,所以下面给大家介绍一套小学阶段语文书学习时可以参考的书。


有没有配套资料可以推荐?

这套书就是《绘本课堂》。尽管这套书以国内大纲为准,主要还是按照国内教学要求设计的教学辅助材料,不少内容并不适合我们海外的情况,但因为它的材料非常丰富,还是有一部分可以拿来用,可以有效减少我们自己准备拓展材料的时间。

这一部分包括《年级阅读》和《学习书》。以后第二轮的学习(第二轮学什么?怎么学?点这里阅读),会涉及写作和专题学习,那时候可以参考主要讲解每个单元末“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写作”的《素材书》,但目前第一轮还用不上。至于其他几个类型的材料,对于海外不以应试为目的、且在家教学的模式不太适用。

下面和大家具体说说对我们第一轮学习能起到辅助作用的部分:《年级阅读》和《学习书》。

《年级阅读》中有课文的背景介绍,会提供部分课文相关内容的拓展资料,也会节选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是同一主题其他作者的文章。

《学习书》中也有一些背景介绍,有时会与《年级阅读》重复,不过《学习书》的主体部分是对课文字词句段的讲解。生字解释除了释义,还会配有插图,只是插图有些小。

我家小小鸟学五年级语文书才开始使用《年级阅读》和《学习书》。主要是低中年级时的拓展,我既不需要备课,也不需要花什么时间来找资料,平时信手拈来的拓展对小小鸟来讲已经足够,因此没有找额外参考书的需求。

那么对于有打算使用这套书低中年级段资料的读者朋友,我想说,这套书内容非常多,请注意根据孩子的接受度取舍,切忌“我们觉得孩子需要”就使劲灌,毕竟孩子痛苦、父母怀疑人生的结果,有违我们的初衷。


进入高年级语文书的学习,小小鸟希望了解更多课本外的知识,《年级阅读》中已经搜罗的不少相关内容,正好用起来。

由于很多资料的难度深度广度都大于课文本身,因此我们以共读为主,大部分时候是我说我讲,小小鸟回答和与我讨论。偶尔小小鸟也会自己读。

进入高年级段学习的同时,小小鸟也开始系统学习字(何为系统学写字?点这里阅读)。我开始有意识地带她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和作者的行文方式,会引导她观察作者是如何开头,如何做到各部分之间的自然衔接,以及如何收尾的。而《学习书》正好能为段落大意概括、分段讲解提供参考。

在字词和概念解释方面,毕竟这套书是为国内孩子而编,不少对于国内孩子来讲理所当然的概念,我们在阅读中会需要额外的解释,这是《学习书》对我们来讲欠缺的地方。

不过不管怎么说,《年级阅读》和《学习书》还是可以提供相当的便利,节省部分我们搜罗资料的时间,在此分享给各位。


对于四年级以上的学习,家长需要备课吗?

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怎么看待带娃学中文这件事。如果把自己当作是老师,孩子是学生,那么可以理解在课前想多多少少准备一下的心情。

不过对我来讲,带娃学语文书,更多的是陪伴和引导,而不是自上而下地教学。

基于这个出发点,我的回答是:小学阶段的语文书学习,不需要备课。

翻开一篇课文,我和娃一起进入,一起思考,遇到问题一起解决。

有些问题我能立刻说明白的,就谈谈我的想法,说不明白的就先记下,之后和娃一起翻书寻找或者当天晚上,我先在网上查找合适的资料,第二天再带娃一起了解。

娃看到妈妈也有不懂的地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想办法搞懂。久而久之,娃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觉得不懂没什么大不了,学学就懂了。这些过程对娃来讲都是宝贵的体验。



04 怎样调动孩子的能动性?


在我们学堂内部的语文书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有家长问:

引入新课文时怎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语文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孩子的能动性?


有趣的是,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家长,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多思考,并且与大家坦诚分享了自己正在尝试的方法。此处借用孔子说过的一句话:“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们父母,在带娃学语文书时,想要调动孩子的能动性,有这样一种想法和意愿,其实就已经迈出重要的第一步了。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两点体会以及它们对调动孩子能动性的积极意义。


体会一:比起陌生的东西,孩子更喜欢熟悉的东西。

很多时候,孩子对熟悉的东西表现出更多的亲近感,显得更有兴趣。

那么引入新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做些铺垫来帮孩子“热身”,增加孩子对新课文的熟悉度。比如,在亲子共读时选择课文相关话题的绘本。或者从课文中选取娃最熟悉的部分开始。也可以是先回顾一篇同一话题的已经学过的老课文,再告诉娃新课文也是讲同一类事,但是有不同……

总之,对孩子有合理的预期,不期待他们一次就能对新内容产生好感,而是在慢慢接触中逐渐熟悉,因熟悉而觉得亲近,因亲近而生好感。

这样的心理准备有助于咱们在带娃学中文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体会二:对自己能主导和驾驭的东西,孩子会更有信心,也会更有动力。

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自己主导的事情,孩子往往更有干劲。对于被父母要求去做的事,孩子从内心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事,常常难有动力。

所以在语文书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其他学习时,我们都应当时常提醒自己:创造机会,让孩子主导它们力所能及的事。


第一步:邀请孩子参与决定

以学语文书为例,对于小娃,可以先告诉他们今天语文书要学哪些内容,比如字词、朗读课文等,让小娃决定先学哪个后学哪个。

对于大娃,可以邀请他们参与更高一级学习计划的制定,比如这一周学两篇课文,具体怎么计划;或者更长一点,用半个月学一个单元,可以怎么分配时间;甚至是这一册语文书,打算花多久学完,具体怎么安排。


第二步:做孩子信任的帮手

明确学习是孩子的事,作为父母,我们是来提供帮助的。

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来帮他们的,光靠嘴说可没用,得用实际行动来赢得孩子的信任。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是避免居高临下式的评价,包括批评和赞美的语言,都不是平等的交流。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是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把困难和不足看作是可以帮助孩子前进的契机,我们的心态会大不同。

提醒自己使用积极的语言作正面表达,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难处。心联结到一起,孩子才会愿意和我们倾诉,我们才有机会并肩而立,一起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思考解决办法。

只有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并且有过这样良好的沟通体验,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觉得我们是可靠的帮手,遇到困难时才会向我们求助。


第三步:鼓励孩子尝试

做孩子信任的帮手不等于越俎代庖。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替孩子做决定,觉得那样最省时省力。而事实上,我们管得越多,孩子就越没有机会面对本该属于自己的“课题”。相应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能动性也无从谈起。

所以咱们要特别提防以帮助孩子为名,实则替孩子决定的情况。

一个实用的办法就是不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引导他们作进一步思考,在合适的时候鼓励孩子尝试。


综上,在引入新课文时做好铺垫,在学习语文书的过程中给予孩子与之能力相匹配的主导权,朝着这样的大方向走,具体操作时大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尽情实践各种创意。


至此,语文书学习经验交流会上的几大类问题都总结完了。

本篇主要回答了三类问题,分别为:

  • 课文和字词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 父母如何花最少的时间,做最合适的拓展?

  • 怎样调动孩子的能动性?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151 views0 comments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