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75篇原创分享,于2022年6月13日首次发布,全文约5300字。

2022年6月第一个周末,小小鸟和小伙伴们参加了一个华人朋友组织的“社区音乐会”。这次活动在线下举行,有近60人到场,大小朋友共计表演23个节目,时长约为1个半小时。小小鸟和小伙伴们不仅演奏了自己擅长的乐器,而且整场活动由小小鸟和小伙伴小W搭档,担任主持。
这是两个8岁娃第一次正式主持节目,反响很不错。对小朋友来讲,既得到了锻炼,又收获了信心和满满的成就感。
作为项目制的一种形式(何为“项目制”学习?点这里阅读),接下来除了周末课堂之外,我们也有计划依托“南德一见”(何为“南德一见”?点这里阅读),『愿者闻之』共读活动(共读活动详情,点这里阅读)等平台,为孩子们创造各种上台的机会,让他们在“用”中“学”,在运用中文与人沟通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全方位调动阅读、思辨、表达等各项能力,逐渐形成推动中文持续进阶的良性循环。
如何循序渐进地带孩子们一步步完成项目呢?
这篇就与各位分享:这次主持社区音乐会,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01 从开始准备到正式上场,不过短短9天……
一个多月前,音乐会招募主持人。
这边,我看到招募信息便随口问小小鸟有没有兴趣试试。连主持为何物都还没太搞清楚的小小鸟秒回:“能和小伙伴一起的话,可以呀!”
那头,小W妈妈也在征求小W的意见。听说小小鸟有意向,小W当即兴奋地表示要和小小鸟一起主持!
“W鸟主持团”一拍即合。
转眼间,距音乐会只剩10天。
演出名单基本就绪,表演曲目和出场顺序待定。
音乐会前第9天是个公共假日
那天下午,两位小主持人碰头,我带着她俩做了初步准备。
1)什么是主持?主持人要做什么?
首先我问她俩:“什么是主持?“
“主持就是告诉大家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主持就是站在台上,让大家知道接下来谁演奏什么节目。”
我:“你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作为主持人,要做哪些事呢?”
“要欢迎大家!”
“要报幕!”
我:“对,除此之外,必要时主持人还要简单介绍节目内容。演员演完了,主持人也要给出一两句话的正面反馈。
“为什么要是正面的反馈?”
我:“因为主持人要让活动现场的气氛融洽,主持人不是评委,所以不挑刺,主持人要找出演员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
2)开头和结尾应该说什么?中间的串场从哪几方面说?
然后,我们明确了这天下午的任务:
确定开场和结尾要说的话,手写下来。
把所有演员的名字念对念顺。
最后还要头脑风暴串场可能用到的词句并手写下来。
开场和结尾,对两位从5岁起即接受系统表达训练的小主持人来说并不难。
很快,她俩写完了简短的欢迎辞和结束语初稿。通读一遍,将重复了三遍的“大家”,分别保留、删除和修改成“各位”。也按表达习惯调整了语序。
此外,因为到场的观众也有非中文母语的朋友,所以小W和小小鸟也准备了德语版的开场辞,口头表达一遍。
接下来是把所有演员的名字通读一遍。中文生僻字,如“甯”,我们一起查询读音和含义。其他语言的名字,有些发音规则不确定的,我们就与认识演员的熟人确认。
最花时间的部分是写串词。我对孩子们讲,串词一方面要真诚地点评上一个节目,让演员感觉到被尊重和倾听;另一方面要自然地引出下一个节目。
点评节目的时候用两句话就可以,一句点评演员的演奏情况,另一句点评曲子本身。句子不用长。
所以一个串词总共包括三句话:1点评演员演奏,2点评曲子特点,3引出下一个节目。
我对孩子们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点评的话不能重复。用一个“很精彩”贯穿始终,听起来不仅乏味,而且还很敷衍。即便每个节目的确都很精彩,我们也一定可以找到不一样的词语或句子,来描述它们各自不同的精彩。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写串词,蛮挑战的!
由于当时手头的曲目单还不完整,很多节目我们只知道演奏的乐器,所以这一轮的串词,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们找灵感。
一是想象这些乐器的声音,找出可能适用的表达。孩子们想到了架子鼓可以是有节奏感的,琴声笛声可以是动听、欢快、宁静、悠扬的,或是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很有气势的……
二是从演员的形象或是演奏的特点着手,孩子们想到了儿童合唱团可以是可爱的,演奏可以是充满活力的、富有感情的,或是认真投入的……
三是回忆我们学过的成语诗句中,哪些可以用来形容音乐。孩子们想到了“行云流水”、“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又想到了《琵琶行》中适用的句子,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最后是用联想的方式,比如“听到这首曲子,我不由地想跳舞”、“这首曲子很有节日的气氛”、“……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首曲子让我想到了夏天……的景象”等等。
小W和小小鸟各想出12个可能的串词。这天的任务便完成了。
下面是小小鸟串词素材手稿
音乐会开始前6天,周一
周一晚上,我们有了完整的曲目单,23位演员出场顺序也已确定。由于周二周三小W和小小鸟都正常上学,下午兴趣班也很忙,所以没有时间准备。
周四,音乐会开始前3天
节目单有小改动。这天下午,小W和小小鸟认领主持任务,并和各自的妈妈商量主持稿。
具体做法就是先把所有能找到的曲子都在网上找出来听一遍;然后从之前写的素材手稿里看有哪些词句可以用上;接着按照先点评演奏情况,再说曲子特点,最后引出下一个节目的结构顺序写串词;最后读一遍,按需修改。
有些曲子很简单,孩子们就需要发挥想象力,把听到曲子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一句话说出来。比如听到《伞兵》中一个个音符,娃说好像看到一个个伞兵跳下来;听到《巨人的楼梯》,仿佛看到一个巨大的身影在楼梯上面上上下下。
听完《克罗地亚狂想曲》,我问小小鸟作何感想,她说一开始很明快,但中间又让人感到忧伤。为了更好地理解曲子,我们一起查阅背景资料。当了解到这首曲子是描写战争后的景象,而作曲人当年经历战争时年仅8岁时,小小鸟感慨万千。在准备串词的时候,她不仅用两句话介绍这首曲子,还发自肺腑地说:“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过上和平的生活。”
当听到《彝族舞曲》时,小朋友被深深地打动,反复听了好几遍。并且觉得《琵琶行》中那几句话用来形容这首曲子真是再贴切不过。
就这样,我们听一首曲子,娃想一段串词。
虽然小W和小小鸟分别在家和妈妈各自准备,但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共享文档上编辑,所以小W和小小鸟可以看到对方的串词,确保不使用重复的词句。
周五,音乐会开始前2天
为活跃现场气氛,小W也和妈妈一起创作了5段“三句半”,安排在音乐会开场之后,节目正式开演之前。
这天晚上睡前,小W、小小鸟、小W的弟弟小A、以及另一位学堂的小伙伴小R彩排了“三句半”。
尽管是大白话,但是孩子们在短暂的接触后,这天居然第一遍就都能脱稿连贯地配合,第二遍已经相当通顺,真是非常厉害!
周六,音乐会开始前1天
因为白天有各种安排,所以晚上睡前,小W和小小鸟快快地配合了一遍台词。
我要求两个小主持人点评的时候要脱稿,只有在报幕的时候才能照着节目单读。
这天我们也把所有曲目以及作曲家的名字捋了一遍。报上来的曲目用的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报幕。
小W和小小鸟都在上小学二年级,按照德国巴符州的教学规划,还没有正式开始学英语。所以遇到英文曲名时,她俩需要专门学习和记忆英语曲名的正确读法。
周日,正式上场主持
02 台上的表现,两个孩子各有特点
小小鸟不太容易受人影响,情绪和行为方面都如此,加上她性格无比活泼的特点,所以音乐会开始前,我叮嘱她:“在台上好好说话,不要上窜下跳!没别的要求了,加油!”
与小小鸟截然不同,小W是一个心思细腻、感情丰富、对外界感知敏锐的孩子,所以无需特别关照,她的表现总能大方得体。
临上台前,我和她俩说:“如果万一有演员临时改了曲子,或者调整了顺序,你们要记得把串词里描写曲子的词语做相应的修改。”
看到小W有些担心的样子,我赶紧补充:“当然,这种情况不太会发生,我只是说万一。而且我就坐在你们后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提醒你们的,别担心。”
两个小主持人稳健地上台去,宣布音乐会开始。说完中文开场,俩人都忘记了德语,不过一听到提醒,立刻自然地补充了德语开场。
随后表演三句半,效果非常好。观众们开怀大笑并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小小鸟很享受站在舞台中央,竟忘了退场,最后还是我走上去牵她的手下来。
第一次串场完毕,她回到主持人休息区就告诉我:“原来主持一点也不难啊!”我说你别吹牛,下次我不帮忙,你全程自己搞定试试!
除了这些小插曲,整体的主持还是很顺畅的。
评说《克罗地亚狂想曲》那段时,我看到她面色凝重。遇到演员临时调整演出曲目顺序的时候,她也能随机应变。
压轴曲目是古筝演奏“彝族舞曲”,非常惊艳!堪称专业级水准。所有在场的观众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小小鸟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她用夸张的语调引用了《琵琶行》里这些诗句,说自己“真是如听仙乐耳暂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小W这段时间一直过敏,主持当天仍受过敏反应影响,再加上是第一次正式主持,不断接收和处理现场各方面的信息,能量消耗得很快。在演出过半时,她就悄悄告诉我好累,不过,她努力打起精神,坚持到活动结束,圆满地完成了主持任务。
小W的点评充满想象力,而且环环相扣,十分自然地把一个个节目有机地串在一起:一会儿是童话故事里小骑士和恶龙搏斗,一会儿是中世纪古堡宴会,忽然,城堡上空飞来了小女巫,也来赴宴……在评说肖邦《夜曲92》时,宁静平和的感觉,让她想到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甜甜的嗓音配合静静的诗句,相得益彰。
所有曲目演奏完毕,两位小主持人感谢大家精彩纷呈的演出,并期待下一次音乐会再见,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03 不禁感慨“积累”的效应
这次音乐会的主持准备,除了活动开始前9天那个下午的第一次碰头和活动开始前3天试听音乐和确定串词花了些时间之外,其余没有太多工作量,因此全程大人小孩都没有觉得累。
这么短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就能有这样的主持效果,全靠这些年每天日积跬步的积累。
因为平时有良好的古诗文和现代文基础,所以像“三句半”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孩子们几乎是读过两遍就记住了。
又由于所有的串词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或是在小W妈妈和我的引导下想到的。归根结底是孩子们自己的储备,因此脱稿说串词这个任务几乎没有难度。
音乐会开始前3天,孩子们才完成23个节目的串词终稿,而且之后周五上学,周六照常上学堂,下午也是各种安排,只有在晚上有时间简单过一遍稿子,两人在音乐会前也只通过网上视频方式配合过一次。尽管如此,小W和小小鸟现场发挥都十分稳定,台词也说得自然流畅有感情。
这一切,都离不开小W和小小鸟从2岁开始,过去6年多的日子中,在中文学习方面细水长流的坚持和努力。
04 真切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力量
老朋友都知道,我家小小鸟是个特别不愿意改变现状的孩子,很久以前鸟爸就开玩笑地说:“小小鸟有一个质量特别大的灵魂”。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小鸟正在进入一个越来越需要小伙伴的阶段,与此同时,与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力,也在迅速地增加。因此,尽管在开始一件新事情前,小小鸟依然需要强大的力量来开启,但现在很多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做”像有魔力般,自带强大的能量,瞬间就能激发出小小鸟想要做好一件事的内在动力。
比如像这次主持音乐会,从一开始,就是一句“我要和小W一起主持”,完全不需要我动员。而小W在收到小小鸟的讯息后,也是毫不犹豫地表示要一起上台。不可不说是来自小伙伴的力量促成了这次主持。
之后在整个准备过程中,俩人说着笑着,基本不怎么费妈地,就把事情给做成了。
在搭档时,两人一起讨论,互相促进,既展现了自己,又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小伙伴的潜能,表现出1+1>2的效果。
05 在运用和实践中学习
当孩子的中文到达了一个稳定的平台(何为稳定的平台?点这里阅读),再要持续地往前走,靠单纯的中文输入,效果越来越有限。这表现在:孩子虽然继续阅读中文书,却少有同龄小伙伴可以深入地讨论。因为没有使用的环境和需求,孩子会觉得“看中文书没什么用”,没有内在动力的中文输入,终将难以为继。
语言就像工具,越用越灵,如果搁置一边,时间久了难免生锈。
语言的学习,既然符合用进废退的原则,而我们期望孩子的中文可以持续进阶,一直保持鲜活的生命力,那么我们何不为孩子们搭建平台,让他们一直有使用中文的机会?如前文所说:在“用”中“学”,用高质量的输出拉动高品质的输入,从而形成中文持续进阶的良性循环。
06 为第一期的访谈开个场
小小鸟在过去这些年是怎么锻炼中文能力的,过往的文章里已经与大家分享了很多很多。
小W是小小鸟在学堂的同班同学,也是已经相识6年的小伙伴。
她与小小鸟性格不同,比小小鸟小两个月,也是在8岁生日刚过时就完成了小学语文书六年级的学习,目前正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的课本。
小W热爱阅读,知识面非常广,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在稳步发展。
小W还有一个仅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小A。小A即将过6岁生日,目前已学到语文书四年级,中文能力完全符合认知发展,有些方面甚至比姐姐同期时还要超前。
三周年文章里提到,我们有计划开启访谈专栏。在这个专栏中,我们将深度访谈海外中文教育的先行家庭,总结他们的心得和经验并与你分享:这些家庭的中文母语之路都是怎么走的?
在理论框架趋于完整之际,我们用实例来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海外中文母语教育体系。期待各种案例能为你带来更多思路和启发,为你带娃攀登汉语峰提供更多勇气和信心。
下一篇即是第一期,访谈人物为小W和小A的妈妈。欢迎新老朋友关注!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