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学校里受委屈了?中文母语课堂还能这么帮!

guyt992323

“校园社交难题”讨论,孩子们都在讨论些什么?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123篇原创分享,全文约4000字。

这篇讲讲我们贯渊学堂16’级课堂上的一个内容:“校园社交难题”讨论。如果是新朋友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还不清楚我们是做什么的,可以点这里了解学堂的基本情况。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为什么引入“校园社交难题”讨论环节?

具体怎么做?

分享一个课堂实例。

后续想法和计划



1

缘起


老朋友都知道,我们创办学堂,搭建平台,建设中文母语社区,是为了让孩子们虽然身处海外,也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拥有一个鲜活、与时俱进、且与孩子们认知发展相辅相成的中文环境。因此,课堂上的内容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顺应需求,不断更新,适时加入新的环节,用中文,为孩子们的能力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孩子们学中文,不等于上语文课,而是也要掌握各种与年龄认知相匹配的、以及绝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中文母语者所知晓的常识概念(海外中文母语学习的边界在哪里?点这里阅读)。

因此孩子们8、9岁前,主要学习中文语言本身;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便为孩子们提供各种运用中文来学习的机会。

小小鸟现在11岁,就读于学堂最高的年级——16’级,目前16’级的孩子年龄约为11-13岁。

在小小鸟8岁多时(2022年2月),我在16’级课堂上引入“科学课”,计划用四年时间覆盖国内小学1-6年级的科学课内容。

在小小鸟快9岁时(2022年9月),我在16’级课堂上新增“写作课”,在之前口头表达练习的基础上,开始系统地带孩子们锻炼书面表达能力。

在准备写作课时,我始终关注两点:一、内容是否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二、练习能否在提升中文语言能力的同时,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更多的养分。

因此,我们的写作课并非脱离生活的技巧训练,而是扎根于生活。选取的写作话题和视角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在学习书面和口头表达的同时,拓宽视野、锻炼思辨能力,学习做事的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校园社交难题”讨论环节的开启,正是顺应了开设写作课的初衷。



2

实操


去年春天(2024年4月),我在课堂上首次向孩子们征集“校园社交难题”文稿,主题是校园生活中的不愉快与委屈。我请孩子们描述自己在学校与人相处时遇到的困扰,尤其是那些不知如何应对的场景。每个孩子只需选择一个最想写的内容,重点讲述事情经过和内心感受,无需提及应对方式。200-300字之间,力求简洁明了。

两周后,孩子们完成了“校园社交难题”作文。

起初我安排孩子们抽签,随机领取小伙伴遇到的困扰,在家中和父母探讨,把能想到的所有可能的应对方法都写上,完成第二份作文。

我仔细阅读了孩子们的困扰以及思考和应对,觉得这些话题很有普遍性,很多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遇见。又考虑到,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地思考这些问题,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场景,探讨和分析各种方案。而且每周一个话题,每次讨论结束前由孩子们自己做口头总结,课后再各自用做笔记的方式进行书面总结,既综合性地锻炼了总结归纳、即兴口头表达的能力,又为孩子们创造了每周都有的练笔机会。

于是,我便开始在课堂上安排孩子们讨论“校园社交难题”。截至目前,已讨论六个话题:

1.       被故意叫错名字、被起不喜欢的绰号,怎么办?

2.       因刻板印象被不公地对待,“你们中国人都……”

3.       好心提醒纪律,却被嫌弃和排挤

4.       在校园中面对同伴不遵守游戏秩序且老师未干预的情况,如何应对?

5.       朋友之间因不诚实和不尊重隐私而引发冲突,如何解决?

6.       如何应对高年级学生的欺凌?

 


3

案例


上周末课堂上讨论的主题与朋友间的冲突有关。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以下内容按课堂讨论顺序记录。


首先由我陈述话题。

甲和乙是朋友。丙是甲和乙共同的朋友。有一次丙生病没来上学,老师让甲给丙送作业,乙却悄悄翻了甲的书包……甲发现丙的作业不翼而飞,问乙,乙说不知道。当天,乙给丙送了作业。


之后围绕问题展开探讨。

如果问题较少,我会让每个孩子用一两句话说看法;如果问题较多,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回答每个问题,但是接龙回答,每个孩子也都能深度参与。

这一天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大家轮流说。以下为本次讨论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孩子们的回答。


乙为什么会翻甲的书包去送作业呢?(以下序号代表不同的观点,相似的观点已合并)

1.觉得自己和丙是更好的朋友。

2.平时甲已经有很多机会,这次应该自己来。

3.嫉妒甲,所以想得到这次机会。

4.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就是很想给丙送作业。


如果你是甲,你的感受是什么?

1.觉得很伤心,乙怎么能抢走明明属于自己的东西。

2.觉得很受伤,乙怎么可以偷偷翻自己的书包,而且还骗自己。

3.不想和乙做朋友了。

4.觉得乙这样偷翻书包和骗人的行为不可接受,以后要和乙保持距离。


乙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

1.因为很想给丙送作业,觉得如果跟甲说,甲会拒绝自己,所以还不如不和甲说,偷偷去做。

2.想不出其他办法,但是又很想给丙送作业,所以就这么做了。

3.没想那么多,先送了再说,甲那边怎么交代,再说。


如果你是丙,你会怎么看待甲和乙的行为?

1.甲和乙这样抢着给我送作业,我很高兴。

2.谁给我送都一样,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不会做什么。

3.我觉得大家都是朋友,因为这事儿产生不愉快没必要,我会帮甲和乙和好。

4.我觉得甲和乙的行为有些幼稚,他们其实可以一起给我送作业。

5.我觉得乙这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骗了甲,下次就有可能骗我,所以我要小心乙。


乙的做法,对甲和乙的友情会产生什么影响?

1.会失去甲的信任

2.会失去甲的友谊


如果乙的行为被更多人知道了,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1.大家觉得乙不对,可能会给乙施加压力,让乙给甲道歉,解决这个问题。

2.影响乙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大家可能会都不想和乙做朋友,不理他。


甲可以怎么做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1.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儿,过段时间这件事就过去了,也没什么需要特别处理的。

2.去找乙,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3.自己不太想当面和乙说,所以找丙去和乙说。

4.自己在心里复盘,觉得很不高兴,但是想想乙也是丙的朋友,他只是太想给丙送作业了,所以就从心里原谅他了,不会去和他沟通。

5.心里很生气,但不会去找他,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行动上,以后不再理他,不把他当朋友了。

6.也找个机会,把本来该他做的事抢走,让他体会被抢的滋味。

7.和丙说整件事情的始末,联合丙一起不理乙。

8.先冷静几天,然后去找乙沟通,告诉他自己的感受,而且不能接受被翻书包和被骗。


乙如果意识到错误,应该怎么弥补?

1.真诚地向甲道歉,请求甲的原谅。

2.不好意思直接面对甲,但是写一张小纸条,表达歉意,并且说,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由甲送作业,立此字据为证,表达诚意。

3.会去向甲道歉,但是甲可能不会原谅自己,那么也会努力反省,从行为上改变自己,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


大家觉得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帮助甲和乙?

1.老师可以把甲和乙叫到一起,引导他们沟通、和解。

2.老师分别找甲和乙沟通,然后甲和乙自己和解。

3.觉得这件事没那么大,如果让老师出面找甲和乙,反而会把事情变得复杂。老师可以找甲和乙共同的朋友丙,让丙分别和甲、乙沟通此时,让甲和乙和解。这样甲和乙不会觉得连老师也知道了,很没面子。


你觉得甲和乙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1.可以商量,比如一人送一次。

2.既然都是丙的朋友,而且都有时间,那么就一起给丙送作业。


讨论结束后,由几位小朋友来总结,每人总结不超过1分钟。

最后留书面作业,每个小朋友课后完成“校园社交难题”笔记,于下次课前完成。

笔记为三段式:先描述讨论了什么难题;然后说说讨论的结果、自己的看法或是得到的启示;最后说说如果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会如何应对。


课后,好几个孩子跟我说,这样的讨论特别有意义,因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课堂上和小伙伴们讨论完,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心里就有谱了,知道该怎么做。



4

后续


第一轮的“校园社交难题”,我把孩子们提供的话题归类,总结出11个主题,这些主题将在下学期(2025年7月)结束之前完成讨论。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新阶段又会有新的难题,为了能够一直为孩子们提供助力,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继续。

为了让孩子们可以毫无压力地畅所欲言,新学期(2025年2月)将开始的第二轮征稿将采用匿名方式。这样也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专注于问题本身,且不会因为主人公和自己的关系而影响对整件事情的判断。

此外,任何集体中都会有不同的角色,孩子们的相处也不可能永远和睦,磕碰冲突都是难免的。

所幸的是,我们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集体,在这里,我们有机会看到孩子们各自的问题,也因此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们描述事件、表达感受、分析情境、思考对策,和孩子们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学堂,孩子们不仅学习中文、用中文探索各科知识,还会用中文学习并实践与人相处的智慧。

我们认为,当面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它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猜测带来的误会。但要清晰准确地表达想法并不容易,孩子们需要练习。在此之前,我们先为他们提供书面沟通的渠道。

从新学期开始,当孩子们因某事不开心时,我们将鼓励他们以写信的方式与相关伙伴沟通。

信分为三部分:一是事情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三是自己的期望,例如希望对方的行动、未来的相处方式,或遇到类似情况时如何处理。



5

结语


学习中文,远不止于语文课堂上的字词句章。掌握了中文这门母语,孩子们就如同握有一把开启新世界的钥匙,能够打开更多未知的大门,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贯渊学堂也并非一所普通的中文学校,我们希望通过中文,赋予孩子们更多成长的力量。不仅是语言能力,更是学习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核心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


在这里,孩子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真正掌握阅读思辨、表达自我、与人沟通的本领。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他们提供用中文展示自我的舞台,当无论面对何种场合、讨论何种话题,孩子们都能做到有内容、有深度,表达清晰得体,应对自如从容,那时,他们便真正具备了自主前行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带领孩子学习中文的终极目标。


未来,我也会继续分享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希望这些经验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