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guyt992323

海外没有中文大环境,孩子如何能做到中文“学以致用”?

家里说?上中文课?还有呢?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108篇原创分享,全文约3200字。 

 

我们贯渊学堂秋冬学期和春夏学期的分界点,在农历新年,即春节前后。这两周里,孩子们或和家人一起,或和小伙伴们一道,贴春联、写福字、挂灯笼,穿新衣、吃年夜饭、收红包、看春晚,……感受过年的气氛。

除此之外,在辞旧迎新之际,也是总结过往,制定新计划之时。

我在贯渊学堂带16级两个班,16级是学堂2016年开办时最早开设的年级,目前16级孩子年龄大都在9-12岁。自从去年秋天新增让孩子们既爱又恨的课堂内容以来(怎样的内容?让孩子们又爱又恨?点这里阅读),转眼已过去半年。这篇就来做个总结回顾,并说说新学期的新计划。



01 学以致用,“用”也是分层次的


回顾之前,先说点别的。

我们平时说,在海外,孩子们很难学好中文,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使用的环境。语言跟生活脱节,尤其是教材书本上学到的内容跟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脱节,使得孩子们在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不远。

事实上,学任何语言都如此。学一门语言,就得用。

学以致用,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到的中文,也要在真实的生活中用起来,活学活用,才能走得远。

生活是立体的。

因此这个“用”,也是包含着多个层次。就像咱们描述对一门语言的掌握程度,是能自如有深度地输出,还是能流利地复述,是在有限的场景下能够交流,还是仅能进行日常会话,这是有不同层次的。

有的小娃家庭说,我们家里一直说中文,以后孩子中文怎么会不好呢?

的确日常会话的用也是一种用,但这只是非常浅层次的用。涉及的内容有限,所需词汇量也很有限。日常会话只是最基础的层次。

为什么很多海外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中文就不行了呢?

因为孩子上学之后,像块海绵一样用当地语言吸收各种知识和信息,也一直在用这门语言和周围环境交互。当地语言支撑起孩子迅猛的认知发展,而中文还停留在基础日常会话的水平,跟认知发展脱节,无法匹配。说白了就是,有限的中文储备不够用了!

此外,面对日益丰富的精神世界,日趋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和社交需求,没有这样一个相应的中文环境,孩子对中文的进一步提升很难有内在动力。这一点我专门分析过,点这里阅读


为了避免孩子们陷入上述困境,我们搭建起陪伴孩子成长的中文母语社区,制定了0-12岁中文母语发展规划详情点这里阅读)。为什么这么做呢?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赶在当地语言起来之前,让孩子们的中文能力跟认知发展先达到一种稳固的相辅相成的状态。

系统地教孩子中文,帮孩子在8、9岁时攻克阅读关(何为攻克阅读关?点这里阅读),让孩子上到第二个层面,即基本能力层面。

中文语言的基本能力,与认知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支撑起孩子进一步的发展。这是第二层面的“用”

基本能力层面之上,是知识面、常识层面。为了达到这一层面,孩子不能拘泥于课本,而是要做广泛的优质阅读,精读和泛读各种题材、各种背景、不同时空下各种优秀的作品。读完之后做表达输出以及与小伙伴互动。

在集体中,以输出带动输入,拉动孩子们在更宽广的知识层面上运用中文。这是第三层面的“用”。

再往上一层,我认为是判断、形成和输出观点。孩子们能够围绕主题,选取不同的角度,采集方方面面的资料数据,综合思考,分析推导,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亦或是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孩子们可以快速调取储备,适时地做出得体的回应,我觉得这应该是最高层面的中文运用了。



02 学堂正为孩子们提供多层次的中文运用环境


我们的中文母语集体,为孩子们提供了多个层面的机会来使用中文。在与小伙伴们的共学共玩过程中,孩子们置身于更为丰富的会话场景(第一层面的“用”),他们之间的相互鼓励也有利于课后在家中积累第二层面的基本能力。

同时,课堂上还为孩子们补充了家中难以具备的更高层面的中文运用机会。

比如16级上个学期,由孩子们主导的两个环节:“历史上的今天”和《论语》句子解读,即处于由第三层(知识面)向第四层(观点层面)提升的过渡阶段。

万事开头难,尽管大家反馈说这样的运用并不容易,但是整体来讲,一个学期下来,这两个环节进行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有机会进行语言输出系统训练,对他们的成长有颇多益处。

因此2024春夏学期,这两部分内容会继续以上学期方式进行。


写作课也会继续。

上个学期我用11节写作课,带孩子们做了扩写、缩写和动词练习。

扩写练习意在帮孩子们打开思路,学会怎样把干巴巴的东西写得丰富。

缩写练习旨在帮孩子们找到句子的主干,不被枝叶所迷惑,一眼能读懂中心内容,这有助于孩子们在阅读时抓住重点。

而动词练习是为了帮孩子们形成一个意识:在使用常见动词时,想一想,能否找到更为精准或者生动的动词来替代。

并鼓励孩子们平时注重积累好词佳句、地道精准的表达。

接下来这个学期的写作课会继续从小处着眼,锻炼两个重要能力。

一是抓住重点,简要概括的能力。

孩子们肚子里有很多货,所以现在的问题往往不是不知道说什么,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说了半晌还在外围绕,没能戳到重点。

二是学会立体地观察一个人或物,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活这个人或物的能力。

孩子们现在描写人或物的时候,下意识地倾向于做出判读,比如说“好好呀!好棒呀!”而不是从多个角度描写,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关于这一点,老文章里写过,点这里阅读

下学期的写作课将主要针对这两个痛点,帮孩子们锻炼上述两个重要能力。


接下来说说古诗词文环节。

古诗词和古文的积累在平时,而且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别看现在每天做一点,好像短时间内看不出区别,只在玩飞花令或者是学堂组织“玩古文”等活动时,才偶尔有触动,感受到差距。

实际上,古诗词是支撑起第三第四层面中文运用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简言之,文言文自带的微言大义的特点,以及古诗词文中蕴含的美感和思想,在中文的高阶运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多详细分析,文言文的重要性,点这里阅读

所以,尽管我们学堂不考试,而且这部分内容好像很容易混过去,但是从长远看,我十分建议大家每天带孩子读一点,并且坚持每天做下去。

细水长流的力量相信大家都了解,道理不多说,能看到这里的父母朋友都对孩子的中文教育有高要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从今天开始吧!


再来说说科学课。这部分已经整整做了两年,是为孩子们第三层面的“用中文”提供素材。按计划会以现在的形式再做两年,覆盖国内小学六个年级的科学课内容。

再往后会更多地让孩子们来主导整个过程,将科学探索和中文运用结合起来。从确立话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到动手实践,分头采集数据,再到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上台汇报这一整个流程,孩子们通过做项目的方式,既锻炼语言,又锻炼其他综合能力。


此外,整本书阅读名人传系列还会继续。


新学期也会新增一个环节,和第四层面的运用有关。

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有可能遇到过言语上的欺侮。

当在学校里遇到糟心的事,怎么有礼有节又得体地怼回去?甚至可以幽默地回应,让对方觉得无趣。

新学期里会引入这一部分,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在中文语境下帮助孩子们应对。他们只需要完成语言的转换,便可以在合适的场景运用。

当孩子们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委屈难过而不知所措了。



03 走好脚下每一步,为各层级的“学以致用”做好准备


我们学堂现在有四个年级8个班。

16级是最高的年级。每次小娃家长们看到我们16级开始一个新的内容,总会期待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家孩子。

我想对大家说,别着急,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做好的事。

打基础的时候,其实正在为接下来中文应用的各个层级做准备。

所以请大家聚焦眼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未来路子会越走越宽,我们能用中文一起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意思。

因为只有该做的都做到位了,孩子的能力到了,接下来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参与,收获也才会更多。


最后,祝小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每天进步一点点,祝大朋友们每天都有好心情!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38 views0 comments

댓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