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孩子识字阅读外包给APP,这些关键点你想过吗?

智能终端无处不在,想清这些越来越难。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55篇原创分享,于2021年6月30日首次发布,全文约6300字。


在这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手可及的时代,各种中文学习类软件和小程序层出不穷,相关的疑问随之而来。我们『愿者闻之』交流群里,就常有群友问起:

  • 识字太枯燥!带娃识字太痛苦!有没有好用的识字APP?识字效果好,有趣到让娃惦记,让父母再也不用为娃识字操心的那种!

  • 给娃找到合适的书练习阅读太重要了!太难了孩子畏难受挫不愿意读,太简单了又学不到啥。可是合适的书不好找。就算找到了,从国内运过来也要等上一段时间,有时候等得太久,拿到手已经不再适合。请问大家有好用的阅读APP可以推荐吗?

  • 最近有软件把人工智能技术和识字阅读结合起来,有人用过吗?效果怎么样?


面对让人心动的广告宣传和熟人好友的热情推荐,很多父母朋友情不自禁地将自家娃脑补成广告里“别人家孩子”的样子……


不过,在对软件寄予厚望之前,你是否仔细思考过以下这些问题?

  • 这些软件能否真的提供自己需要的帮助?

  • 使用软件的长期效果究竟怎样?

  • 效果背后,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从整个生命的长度来看,是否值得让孩子承受这些代价?


这篇咱们就来聊聊群友常问及的识字阅读软件



01 中文学习软件有哪些?


识字阅读,无疑是中文学习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卡。攻下识字阅读关,将为孩子后续中文能力的继续稳步提升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很多面向孩子的中文学习软件虽然形式不一,内容上各有侧重,但几乎都紧扣识字和阅读两大核心主题,百变不离其宗。


这些软件各有什么特点呢?


1)识字类软件

识字类软件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门面向初学汉字的孩子。这类软件的设计目的是将识字变得有趣,吸引孩子坐在屏幕前,因此,主要靠拼动画和游戏,让孩子在视听刺激和闯关激励中学认字。


另一类软件则不限于孩子,成年人学中文或者学其他语言也都可以用。这类软件虽然也有游戏识字的模块,但最大卖点还是针对已学字词的管理功能,即:将已经学到的字词卡片按需存储,并能根据遗忘曲线,每日推送最需要复习的那些。


2)阅读类软件

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个概念蹿红之前,市面上已有不少面向孩子的阅读类软件。既有独立的小程序,也有与阅读器整合在一起的软件和资源库。

这类软件一般会先测试孩子的识字量,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孩子提供相应级别的阅读材料。有些软件会提供图片、动画等视觉辅助,以及字词讲解等听觉辅助功能。阅读结束后会通过小游戏的方式提问,孩子答对了就挑战下一篇,同一级别所有篇目都完成后,便进入下一个级别的学习。颇有升级打怪的意思。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阅读类软件将AI技术运用其中,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更多便利。例如,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随时点击,系统即刻反馈出生字的发音等信息;系统能实时计算出孩子的识字量,并据此更加准确地从资源库里调取契合孩子识字量的阅读材料。



02 我们希望软件带来什么?


在初步了解了市面上几类主要的识字和阅读软件之后,在做出选择之前,需首先明确: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1. 识字过程不再枯燥,而是趣味十足。因为有趣,娃甚至会主动去学。

  2. 识字过程中,孩子学得快,掌握得牢。

  3. 最好有一个量身订制的分级资源库,总能提供最契合孩子识字量的阅读材料,让咱们父母省时省力还能省下买书钱。因为材料难度适宜,娃毫无挫败感,阅读起来欲罢不能。

  4. 短短几个月,最多大半年,娃的识字量突飞猛进,阅读能力节节攀升。

  5. 如果识字和阅读这样的学习任务,娃都能自己完成那就更好了。不需父母陪伴左右,从此咱们彻底告别带娃识字阅读的鸡飞狗跳。


那么,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识字阅读类软件,能满足咱们这些实实在在的需求吗?



03 软件究竟能提供什么?


1)让识字过程其乐无穷

这一点不难做到,只要动画够生动、游戏够有趣就行。


游戏行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连很多阅历丰富的成年人都无法抵挡游戏的诱惑,初来乍到这世间,还没有见过“太多世面”的小娃娃对游戏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只要市场足够大,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只要有充足的资本砸向“幼儿识字阅读”软件开发团队,要开发出让娃获得乐趣,甚至沉迷其中的识字游戏,完全没有悬念。


2)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学得又好又快,记得又牢又久

上面说到,识字软件可以通过动画和游戏,让识字的过程变得好玩。在最初三五百字的学习中,孩子很可能因为被游戏吸引,在短时间内得以反复多次接触这几百汉字,从而将字形和读音之间的对应关系记下来。外在表现就是短时间内似乎“认识”了好多汉字。

不过,将字形和读音对应上,其实只是识字的第一小步。

由于汉字具有“一音多义”的普遍特点,多音字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一字多音”的特点。要能真正认识一个字,娃还得了解它在上下文中,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大部分识字软件在教孩子识字的初始阶段,更注重单个字本身,而非字与字之间、字与句子段落这些整体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孩子仅靠识字软件,难以掌握字形与字义、字音与字义之间更为复杂的对应关系。

因此,面向娃初学汉字的识字软件,如果不能提供多种语境,让孩子在阅读中识字,那么很难真正让孩子“学得好”。

至于让孩子记得又牢又久,这也不是单纯靠识字软件就能做到的。

上文提到的第二类识字软件,主要按遗忘曲线提供已学字词的管理功能。这类功能的确可以节省我们手动整理字词卡片的时间。

不过,要让孩子将学到的汉字掌握牢固,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单个的汉字只有在各种排列组合中,形成有意义的内容输入到孩子的大脑中,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被储存起来,并且经常有机会被调取、比较、更新和再存储,孩子对这些汉字的理解才能不断地加深和巩固。

因此,这第二个需求“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学得又好又快,记得又牢又久”,想单纯依靠识字软件来实现,不现实。

  • 有人说,如果开发一个量身订制的分级资源库,让孩子在学会几十个或者一两百字的时候,即开始阅读适合他们识字量水平的阅读材料,让识字结合阅读,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 也就是说,识字软件做不到的事,让阅读软件来做,尤其是用结合了AI技术的阅读软件,那不比父母自己找阅读材料更多快好省吗?


这便是上文说到的第三个需求:


3)让软件自带的资源库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为娃提供最适合他们识字量的阅读材料,并且因为材料难度适宜,娃毫无挫败感,阅读起来欲罢不能,让父母省时省力。

这句话拆成三部分说:


首先是资源库。

网络时代,缺的真不是资源。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这里就不费篇幅论证了。


其次是找到适合孩子识字量的阅读材料。

其实对于大部分处于识字初期的孩子来说,认识的字还不多,能自己读懂的内容很有限。用这些有限的内容编出来的故事,只要文字流畅地道,有个两三本,经常读,读熟悉,就可以了。即使把所有这个水平的书统统搜罗起来读一遍,效果也并不会和阅读量成等比增加。所谓“边际效益递减”,放在这里就是说,每阅读一本新的同水平的初阶分级读物,对中文能力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小。

事实上,只要我们一直带着孩子在中文学习方面往前推进,他们在这些中间阶段的停留时间并不会太长。

孩子在生命前10年里,认知发展是重点。

试想,娃醒着的时候,基本上是集中了全部的生命力量在探索这个世界,他们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地吸收着接触到的一切信息和知识。也就是说,孩子自己能读懂的内容,在难度和深度上都会是一个较快的上升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在为孩子选择初级阅读的练习书时,不必求全,却要特别注意梯度的原因。


其实,为孩子提供练习阅读的材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之前就已经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做过详细的分享:


500左右识字量的自读练习书单点这里阅读

500-1600识字量小学低年级自读精选书单点这里阅读

1600-2600识字量小学中年级自读精选书单点这里阅读


因此,单说找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AI软件从更大的资源库中进行挑选,并非压倒性的优势。


你可能会觉得:AI软件可以精准测出孩子的识字量,找阅读材料还是更有针对性。

咱们稍后再说AI软件如何统计识字量的技术问题,这里先假设娃使用的就是与其识字能力高度匹配的阅读材料。(例如:一页有1~2个生字。)


但是,仅仅因为“阅读材料合适”,娃就会“毫无挫败感,阅读起来欲罢不能”了吗?

回答“是”的朋友,一定是没有亲自领教过“刹车娃”的威力。

“刹车娃”往往有这些特征:就算阅读材料中的生字比例非常合理,内容也完全符合年龄和认知水平,可是,但凡遇到需要动动脑筋的小挑战,就立刻报以最强烈的抗争要求回到舒适区。“刹车娃”们不仅不愿主动迈出哪怕一小步,甚至还要紧踩刹车以防外力将自己推离舒适区。

遇到这样的“刹车娃”,其实材料的选择已经不是关键了。

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引导他们勇敢地尝试,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熟悉新内容,并在反复的巩固复习中最终达到不费脑细胞也能自动反应的熟练程度,从而一步步扩大他们的阅读舒适区,这才是“刹车娃”们最需要的帮助。

显然,这不是阅读软件所能提供的。

而对于“普娃”来讲,本来他们面对合适的阅读材料就没那么抗拒,因此就算不用AI软件的阅读材料匹配功能,只要家长给对了书,略推一把,也完全可以帮娃稳步提升阅读能力。

对于“自推娃”来讲,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对阅读材料的难度不敏感,给什么都愿意啃一啃。

“自推娃”们即使用软件读得欲罢不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就算不用软件,他们也能读得酣畅淋漓、不能自已。


所以说,是不是可以让父母省时省力省心,关键不是看软件多强大,而是看娃属于哪种类型。

父母亲若是想不祭出强大的意志力,想着找款“神奇”软件就轻松搞定油盐不进的“刹车娃”,恐怕是要大失所望的。


而家有“普娃”和“自推娃”,用与不用软件,学习都能推进的情况下,是不是就怎么都行了呢?下文将继续分析。

这里先接着说第四个需求:


4)短短几个月,最多大半年,娃的识字量突飞猛进,阅读能力节节攀升

识字量的判断若是采用不同的标准,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为方便新朋友,我先把识字系列老文章列在下面:

识字上篇:读经识字、字卡识字、亲子共读识字,效果怎么样?点这里阅读

识字中篇:0-2岁、2-4岁、4-7岁,各年龄段怎样识字?点这里阅读

识字下篇:4-7岁识字,教什么?怎么教?时间如何分配?点这里阅读


在识字系列老文章里,我和大家分享过一个原创识字法——三遍法

其中第二遍是父母说一个字,让孩子指出对应的字;第三遍是父母指汉字,让孩子说出正确的发音。

有带娃识字经验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三遍“我指娃读”,比第二遍“我读娃指”,更难。

事实上,看到汉字能读出来,是孩子能够自己阅读的基本条件之一。以此作为计算识字量的依据,才更接近孩子的真实水平。

而有些软件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当孩子听到语音后能找到正确的字,就将这个字归类为“已认识”,这样的计算方法其实是降低了要求,高估了孩子的识字量。

用这样的方式,即使识字量曲线在短期内呈现出高增长趋势,也不代表孩子真的就掌握了这些汉字。

更何况,如上文所说,仅仅能说出某个汉字的发音,离真正掌握这个汉字还很遥远。识字量并不等同于阅读理解力。唯有通过精读各种题材和内容的文章,孩子的阅读理解力才能得以加深。

软件可以统计孩子的总阅读字数和朗读时正确读音的比例,可以根据朗读时长大致判断熟悉程度,可以通过习题测试孩子是否读懂了文章的梗概。但是,精读的过程却被忽略了。

最初几百字识字量阶段,父母带孩子精读的重要性也许还不很明显,但当孩子识字量增加到一两千字以上,当阅读材料中涉及越来越多的概念和背景知识之后,亲子互动的无可替代性将愈发明显。

我们陪伴孩子阅读时,知道他们在哪些地方停留,读到哪一句时,虽然流露出疑惑的眼神,却又不知该从何问起。

面对这些细微的动作表情,我们及时给予回应,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听听他们的想法,说说我们自己的理解,亦或是带着他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简单的陪伴加探索,能更好地顺应孩子的发展,这却是程式化的软件所做不到的。

识字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其自身规律。通过持续有效的输入与练习,稳扎稳打地巩固和进步,也许才是更切实际的期待。


再看第五个需求:


5)不需父母陪伴,娃自己用软件完成识字阅读的学习任务

时间太不够用,是为人父母后的普遍感受。要在工作和家务之余,挤出时间陪娃学中文,的确不容易。尤其在娃将学中文当成习惯养成之前,父母几乎每天还要面临各种不顺,所以想着“如果有办法让孩子自己就能完成识字阅读任务,该多好!”


如果你和我一样,家有“刹车娃”,可能不用我劝,你自己就会意识到并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原因在上面分析第三个需求部分时已经说明。


如果你家娃给个软件就能自己乖乖识字阅读,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普娃”或“自推娃”,在庆幸之余,也请仔细思考以下问题:



04 软件带来的好处,伴随着怎样的代价?


1)孩子愿意主动使用软件学习,很可能是被动画和游戏所吸引。

如前文所说,要让“识字”变得有趣,基本离不开动画加游戏。我见过不止一位家长,当他们看到孩子通过动画和游戏,在两三周内从无到有地认识了一二百字时,不禁面露喜色,大赞软件给力。


其实,即使是两三岁零识字量的孩子,不用动画和游戏,只要家长每天抽出点时间(比如总共5-10分钟,对于小娃,少量多次,效果更好),在孩子面前展示汉字若干遍(比如每段时间里每个字1-5遍,遍数依娃性格和接受度而异),对于认知能力在正常范围内的孩子来讲,两三周内能说出一二百字的读音并非鲜事。


不用软件时,孩子专注于识字阅读本身。一开始也许会感到枯燥和艰难。但只要每日坚持,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只是时间问题。


而使用软件时,孩子实际上要花更长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多消耗的时间,大多用在玩“识字”游戏上了。每天在游戏的刺激下学习,时间一长,孩子养成了非游戏陪伴不能学习的习惯。


两种学习习惯,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之前我在写视频、音频方面的文章时,曾多次提到过“兴奋阈值”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能让人打起精神、被吸引的刺激强度。

非自然的快节奏刺激会改变主管专注力的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结方式,并缩小注意力区间。(Zimmerman & Christakis, 2007)

换言之,从小接受声光电刺激的孩子,日后更容易因为难以忍受学校常规的学习方式而厌学;也更容易因为厌倦平淡的日常生活而终日无精打采。


放到整个人生的长度来看,兴奋阈值这样的“耗材”,是早早地让娃消耗殆尽,使他们越来越难对新事物兴奋好奇;还是让娃顺其自然地将“损耗”分配到人生各个阶段,这是我们每个父母需要考虑清楚的事情。


2)同样被无情消耗掉的,还有孩子的视力

每个健康的孩子从小都有一定的远视储备,但大部分孩子的眼睛都经不起各类屏幕的肆意消耗。

良好的视力有多重要,大概只有失去的人才会有深切的体会。

此处不做展开,只道一声:珍重。



05 结语

  • 识字阅读乃中文学习路上的重要关卡。是否能借助软件突破识字阅读关,是很多父母关心的话题。

  • 识字软件大多通过动画和游戏吸引孩子,无谓提高孩子的“兴奋阈值”,消耗宝贵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 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依赖软件,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水到渠成。

  • 字词复习软件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我们管理孩子已学字词,节省我们手动整理字词卡片的时间。

  •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确实能让阅读软件更精准地为孩子搜索出适合他们识字量的阅读材料。不过,给孩子不断提供最契合他们识字量的阅读材料,既不是孩子爱上阅读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 “刹车娃”用软件往往收效甚微,最终还得靠父母亲历亲为。“普娃”和“自推娃”使用软件的确容易看到效果,不过,事实上不用软件,只靠父母,也同样会有效果。

  • 软件能让“普娃”和“自推娃”父母省时省力(省钱有难度,因为软件不见得比纸质书便宜),但代价却是孩子“兴奋阈值”不可逆地提高和“视力”不可逆的消耗。放眼到一辈子的长度,是否值得让孩子早早承担这样的代价,值得每个父母深思。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4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