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愿闻

海外带娃学汉语的11种态度,你是哪一种?

Updated: Nov 8, 2020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合适的集体,不再纠结,追寻属于自己的精彩。



海外带娃学汉语,目标可以有很多。目标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由于目标不同,适合的方法也会不同。“愿者闻之”自2019年5月开号以来,本着分享经验、以文会友的初衷,希望能将具有共同目标的家庭聚集起来,结伴同行。

本文纯属基于个人近些年来与大量海外家庭交流中积累的经验。下文每种态度中涉及的“独白”、“行动”和“现象”仅列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情况。限于篇幅和经验,难以穷尽所有可能。如果能让读者朋友思考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群体,少些焦虑,不再纠结,与伙伴们一起在适合自己的路上互相鼓舞、彼此促进,那这篇文章也就达到我原本的目的了。

再次强调,本文并非想引起大家关于不同目标之间的高下之争。旨在寻找同路人。


如果把在海外带娃学汉语比作攀登一座高峰,那么,我们当中有的结伴登山,有的相约来散步,有些还没想好是登山还是散步还是先看看再说。你和伙伴们都在哪里呢?往下看,欢迎对号入座。

关于带娃攀登汉语峰这件事,我大致归纳出11种态度,下面就按离山的远近顺序说说。


1. 远离型:


独白:汉语峰那么高那么难爬,我自己好不容易从那座山爬过来,还趟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好不容易安全上了这边的岸,我容易么?现在叫我再带娃去爬那座山?别闹了。当务之急是要爬好德语峰英语峰,这才是能让娃以后拥有国际视野的山峰。


行动:“还不加紧,好好爬德语英语峰,赶上伙伴们的步伐。”融入是此阶段最重要的事。


2. 遥望型:


独白:我的人生重点不在这里。汉语峰很高,看上去也挺美的,但世界上那么多好山呢。汉语峰对我来讲不是一定要登的,我也没看到不登这座山有什么损失。


行动:我现在在德语峰下,周围小伙伴们都在前面了,我还是先带娃爬德语峰好了。汉语峰嘛,看着也不远,什么时候想爬还是可以去爬的。先列在我的长期任务栏里好了。

我想说:目标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目标定在哪里,会决定行动方向、影响行为方式

无论是远离还是遥望汉语峰,只要找到合适的群体,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人生一样可以精彩。世界之美本就因为它的丰富多样。


3. 自激型


独白:汉语峰太难爬了,娃那么抗拒,说明这事儿违背天性啊!我不能剥夺娃的快乐、扼杀娃的天性。不如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我自己的底子还是很不错的,不如我好好锻炼身体,努力爬德语英语峰好了,只要能跟上娃的速度,问题就解决了。想到再也不用因为爬汉语峰这件事背负那么大的压力了,就觉得轻松且充满希望,剩下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行。


行动:问娃:“宝贝要学汉语吗?”娃:“Nein.(不要)”“好的宝贝,我们不学。”


我想说:为了让孩子在童年时代少吃点苦、少受些累,父母义无反顾地把孩子爬汉语峰的压力挪到了自己身上,一句“我来爬德语峰英语峰吧”,包含了多少父母对孩子的宠爱。


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些事实却无法轻易逾越,比如:要把一门语言学到母语水平,获得纯正地道语音、语法的关键期都在青春期以前戳这里阅读大脑如何学语言,0-12岁)。即使对这两部分不作要求了,只希望能将词汇量丰富到母语水平,要跟上娃的步子,就意味着首先要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性内容全部用德语英语捋一遍,孩子不同年龄段流行的话题、阅读的书籍,也要悉数补一遍。很多文化背景类的内容,也要熟记在心,这样才能在谈话中、影视作品里,瞬间捕捉到母语人士才能体会的微妙之处。


孩子正直年少,血气方刚,孩子爬德语英语峰的速度必然不是我们成年人能够跟得上的。耐心的孩子可能会爬几步,等等父母,可能会给父母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同伴在前面召唤,青春期的孩子很需要同伴,如果他们抛弃同伴,也意味着被同伴抛弃。这时候,是留下陪伴“什么都不懂、走得又慢”的老父母,还是和同伴绝尘而去,留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父母?这个可能的场景,你有想象过吗?


4. 安慰型


独白:“看那几个爬汉语峰的,要不了多久就得下山。”“哎呀,看那几个爬了没几步的,吵起来了。阿弥陀佛,我这佛性的心脏可受不了,咱还是妥妥地,在平地上就好。”“那些个山,娃啊,等你长大了,想爬哪座爬哪座?那能有多难!”


行动:“我是佛系妈妈/爸爸,我们家很自由的。只要确保安全、不越过边界,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她/他以后长大了决定爬汉语峰,到时候再爬就好了。兴趣最重要。”


我想说:关于为什么小时候不上山,大了会更难,母语启蒙黄金期,请戳这里阅读)


5. 徘徊型


独白:看大兴机场,牛啊!看看华为,中国也有这样的企业了,让美国都害怕到发抖。回趟国,看哪哪付钱都用手机刷刷就行。看西方那些金融大碗、政界、皇室,居然争先恐后地在让后代学汉语……啧啧啧,学汉语真的很有用啊!不过,娃抗拒学汉语,我们毕竟在海外啊,不比在国内。我们难啊,看看周围哪个不是说“海外大环境,汉语很难的,顺其自然吧”,我何必呢?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我家娃只是普通孩子呀,大概真的没有学语言的天赋和基因。


行动:一受到鼓舞,就开始推娃。娃一抗拒,就激流勇退。


现象:一直纠结徘徊于两种状态之间。错过了需大量输入的启蒙阶段,错过了需要决心和毅力才能度过的自己阅读瓶颈,错过了8、9岁突破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而且每撤退一次,下次再开始,都只会更难。娃猴精着呢,为了舒适的当下,又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犹豫的态度,当然要一哭二闹三上吊啦。


我想说:做决定前需要收集信息和考察,适时地观望有助于决策者不冲动下结论。但一直观望,摇摆不定,只会带来内心的煎熬。


6. 笃定型


独白:我们是中中家庭,在家只说汉语,孩子的汉语差不到哪里去。孩子周末去汉语学校,学汉语的事,那不是汉语老师的工作吗?交给汉语学校就行了。


行动:平时在家说汉语,有时间也会给孩子读读汉语故事书,完成汉语学校布置的作业。


现象:孩子先是慢慢地在汉语里夹杂德语,兄弟姐妹间说德语,汉语学校下课了也说德语。上学了,能用德语阅读了,乐趣无穷啊!汉语只靠周末班,离自己阅读还远着。强势语言排挤弱势语言。汉语没有持续有意义地输入,本来会的那些也在不断退化。


我想说:“要想汉语好,平时多辅导。”连汉语老师都这么说了,你怎么还能心安理得地把汉语教育的重大责任全交给汉语学校呢?如果周末半天就能把汉语学成母语,那为什么在大环境已经是汉语的前提下,国内小学中学还要天天给孩子上语文课呢?海外大环境下,“中中家庭”并不是孩子汉语能学到母语水平的充分条件。笃定型的你,要警惕了。


7. 随意型


独白:自由快乐是我的人生座右铭,随便逛逛就好啦,我没什么明确目标,逛到哪里算哪里,开心就好。啊,对了,我们一家子都是吃货,娃以后如果能看个汉语菜单、用汉语点个菜,那就最好了。


行动:“顺其自然就好。再说了,你看那些费劲爬汉语峰的,也没见几个真爬上去的,爬上去的,那都是登山家的后代,基因好。大部分人还不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体验为主,爬几下就下来了嘛。不是我说啊,我们这气候环境不一样,就是不适合爬这山。我只是比较务实罢了……”(这个……其实能爬到山顶,最重要的是勤奋和努力,当然了,还得走对路。“基因好”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行动:“我的目标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奢望能爬到高处。有这个精力,还是应该多爬爬其他山,多见识见识其他风光。再说了,我周围的家庭好多是这样的,重在每天走几步,但没有明确目标。可是你看,他们有的走着走着,也爬得老高了!我说静待花开嘛,周围这些是最好的例证。”(这个……快醒醒吧。你遇到的周围那些家庭,很有可能是后面马上会说到的“有想法、没信心”那类。人家是为了稳妥才对你说自己没目标的,背后付出的汗水甚至是泪水,那都是不能让你知道的。)


现象:别人家娃爬上山了。你家娃却还在山脚晃悠。


我想说:花开的时候是美,可是越珍贵的花,之前的酝酿也注定越不简单,如果你只注意到后半段,现在是时候提醒自己了:那重要的前半段到底是怎样的呢?


8. 潜力型——暂未考虑


独白:我自己发展得还不错,也是靠自己打拼,想当年我父母好像也没怎么太管我。所以现在我也没有深层次想过娃的汉语教育问题。


行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计划,附近有汉语班,周末就送去托管一下,乐得有半天时间放空自己。平时在家也没有刻意和娃说汉语,反正我自己英语德语都很好。


现象:逐渐地,孩子在家也不说汉语了。上小学开始,孩子每天都用德语接收新知识。回到家当然也是和父母说德语了,孩子很快发觉,自己说的那些在学校新学的东西,父母听不懂。老是解释太累了,干脆不说了,反正还有朋友,还是朋友好。和国内亲人,那更不用说了,无法交流。


我想说:如果你希望和孩子有深度交流,如果你希望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向她/他输送正能量,同时也满足自己的情感依托。那建议你先戳这里看“为什么要先学好汉语”,看完别忘了回来啊。


9. 潜力型——有想法、没信心


独白:对家人有着深度情感交流的需求,也希望娃的汉语能好到可以畅通无阻地沟通,但是看看周围,感到希望渺茫,觉得靠一己之力很难做到,对学汉语没有信心。


行动:了解到什么方法,都愿意尝试。但在和周围人沟通的时候,不敢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事情,万一什么方法都试了,结果还是没有做到自己期待的那样呢。还不如稳妥些,说自己没什么太大的野心,也没有什么很高的目标,走一步看一步……其实私下很努力。


现象: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信心,很大程度上靠运气。不乏有人什么方法都试了,碰巧每一步都没有踩空,最后娃的汉语很不错。也有运气不那么好的,在不停的尝试中,困惑迷失,找不到前进的路。


我想说:你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信心这件事,来看看这群孩子吧!也许正能量会辐射到你。戳这里看“南德一见”少儿汉语演讲故事会上孩子们的精彩展示,戳这里看不到6岁的娃从抗拒到开始享受阅读乐趣,怎么做到的)

10. 目标型——半山腰


独白:“我对家人有着深度情感交流的需求,也希望娃的汉语能好到可以畅通无阻地沟通,但是毕竟我们在海外,不能和国内一个目标,比如中国历史和古文,属于增值部分,目前主要目标还是在现代文部分,娃能把现代汉语掌握就可以了。”


行动:几乎每天给娃读故事,在合适的时候开始带娃识字,想办法让娃养成自己阅读的好习惯。遇到娃抗拒的时候,努力寻找和尝试各种方法,激发娃的兴趣。一方面对己佛性:娃实在太气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需要一些佛性,比如默念一百遍:“娃还是个小动物……”另一方面对娃则是该坚持则坚持,该亮底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坚决亮出,死磕少不了,但总的趋势是各方面学习越来越顺畅、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稳固紧密。亲子关系和汉语教育的关系,请戳这里阅读)


现象:不经意间,自家娃就成了很多人眼中“别人家的娃”。


我想说:如果你是这个类型,真的很不容易。不过有句话我想你可能不陌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你离山顶,只差那么一丢丢了。这一丢丢就在于你以为的增值部分。关于古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以前写过请戳这里阅读“0-12岁核心能力养成计划”)


分享我们的实际经验给你:我们这群从小接受古文经典熏陶的娃们,建立起来的不仅仅是在自己阅读时看到成语、文言文时的淡定,而且遇到某些文言文句子,他们会用自己建立起来的语感做猜测,有时能猜到八九不离十。这些孩子往往可以更顺利地实现更有深度的阅读。

11. 目标型——山顶


独白:“对家人有着深度情感交流的需求,也希望娃的汉语能好到可以畅通无阻地沟通,我们说的娃都能懂。娃的汉语和我们一样好,以后能读懂任何他们想读的汉语书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能用地道且有深度的汉语表达。”山顶到底什么样?请戳这里阅读,目标)


行动:就是我们已经做了的、正在做的以及接下来要做的那些事详情戳这里阅读,0-12岁)

请你思考:一群人爬山,第一组没有明确目标,大家随意逛;第二组目标在半山腰;第三组目标是山顶。最后哪组最有可能登上山顶呢?

 

以上大致讲了11种态度。说的都是你的态度,如果队友的态度不同呢?那怎么办?一般来讲说,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要多于爸爸,所以妈妈在孩子的汉语教育中起的作用更具决定性。(爸爸陪娃时间更多的家庭请直接将本段中提到的爸爸妈妈互换)如果妈妈是目标型,一般情况下,只要爸爸不是明确反对,工作都还是可以开展的。不过,爸爸支持得多一些,工作开展相对更顺利些,爸爸的支持少一些,妈妈就会更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平台和集体。但如果妈妈没能成为目标型,单靠爸爸的力量,很难。

汉语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缩影,对待孩子汉语教育的态度也反映了你对待人生中很多其他事情的态度。


在自己的求学经历中,你是无所谓的态度,还是有明确目标并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


在工作中,你是无所谓的态度,还是时刻牢记实现自我价值、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初衷并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


脱离对待其他事情的人生态度单谈汉语教育,有点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梳理,你能思考自己在哪里以及那是不是你想要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你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合适的群体,从此不必再纠结。


如果你是潜力型、目标型,或是看完文章后意识到目前的状态并非自己想要,有决心转为“目标型”,欢迎加入交流群,咱们一起探讨如何“登山”。


最后,祝所有读者朋友在自己的追梦路上收获更多精彩。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本群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111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