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怎样才能把握第一母语的黄金启蒙期?

Updated: Nov 8, 2020

与你分享:5个理论基础、2个原则和3个具体操作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 为什么0-2岁是母语启蒙的黄金时期?

- 怎样的母语启蒙是有意义的?

- 母语启蒙具体怎么做?


一,为什么0-2岁是母语启蒙的黄金时期?


先回顾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1. 婴儿的大脑是怎样发展的?


刚出生时,新生儿大脑中的许多神经元很少与其他神经元相联结。但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婴儿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会建立起几十亿个新联结。婴儿将来发展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相应的联结作为基础。


出生时所拥有的神经元数目远远多于实际所需要的数量,为了提高神经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那些因为没有受到有效刺激而没能建立起联结的神经元就会被修剪掉。还有些很少被使用或缺少刺激的神经联结,也会逐渐被消除。(Johnson, 1998; Mimura, Kimoto, & Okada, 2003; Iglesias et al., 2005)


因此,出生后前两年里对婴儿进行有效刺激非常重要,这能让神经元尽可能多地建立有效联结。而持续有效的刺激能够加强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联结,并让神经元网络越来越发达。为将来婴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做好准备。


2. 婴儿的听觉系统怎样发展?和母语语音习得关键期假说有什么关系?


在出生之前,婴儿就已具备听觉能力并对特定声音的组合有偏好(Schellenberg & Trehub. 1996; Trehub, 2003)。婴儿刚出生时就有很好的声音觉察能力。对某些极高频和极低频的声音比成人更敏感。这种敏感能力在2岁之前逐渐增强(Fenwick & Morongiello, 1991; etc)。过了婴儿期,该能力逐渐下降。


婴儿能区分不同的声音,也就是说他们对声音的发音模式和其他听觉特征的感知能力相当好。他们能察觉音高和节奏的变化。对于爸爸妈妈唱给她门听到摇篮曲的旋律非常敏感(Phillips-Silver & Trainor, 2005, etc.)


他们能够区分不同的语言。4个半月大时,婴儿可以区分自己的名字与其他相似的发音。5个月大时,婴儿听到两大段长度、音节数量以及语速都相同的两种语言,能够加以区分。一些证据表明,两天大的婴儿就对身边人常说的语言表现出一定的偏好(Mandel, Jusczyk, & Pisoni, 1995; Kuhl, 2006; etc)


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Penfield & Roberts,1959; Lenneberg, 1967)主张:生命最初两三年是习得第一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期内不能接收到足够的外界刺激,那么一般来说,之后便很难习得完美的第一母语,尤其是语音方面。


婴儿期听觉系统发展的特点,解释了为什么生命最初几年是母语语音习得的黄金时期。


3. 婴儿的认知如何发展?


婴儿理解周围环境的过程就是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感觉是感觉器官对物理刺激的反应,知觉则是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来自感觉器官和大脑刺激的心理过程。

婴儿在早期就已经能够将通过某一感觉通道得到的有关物体的信息与另一感觉通道得到的信息关联起来。在多通道知觉方面的能力显示了婴儿复杂的知觉能力。这种能力在婴儿期一直在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有关婴儿学习方式的观点可以总结成一个简单的公式:行动=知识。他认为,婴儿是以有意义的方式,通过“做”来学习的。就是说婴儿获得一个基本概念,需要调动自身多方面的感官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而不是单纯靠他人把知识和信息传达给自己。


4. 婴儿如何习得语言?


语言发展有三个步骤:语言理解、语言生成,以及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理解和生成两者之间关系的背后有一个基本原则,即:理解先于生成。


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可能会理解复杂的指令(从地上捡起球,把它放在玩具筐里),但自己说话的时候可能还无法将两个以上的词串起来。


在整个婴儿期,理解的发展也比生成要快。我没有找到针对汉语学习的相关研究结果,此处引用英文文献作为参考:在婴儿期,对单词的理解是以每个月新增22个单词的速度增长,而一旦儿童开始说话,单词的生成速度是每个月新增9个左右(Benedict,1979; Rescorla, Alley, & Christine, 2001; etc.)


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会发出各种声音,尽管这些声音没有什么特定含义,却在语言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模仿等进行交流的方式称为前语言交流(prelinguistic communication)。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能经常和婴儿互动,进行前语言交流,好比与婴儿对话,这会让婴儿了解到:交流需要双方参与,并且轮流进行。(Dromi, 1993; Reddy, 1999)


这样的牙牙学语持续一段时间。大约在10-14个月时,婴儿一般会说出第一个词,一旦婴儿开始生成词语,词汇量就会迅速增长。单字词阶段一般在18个月结束,紧接着词汇量会出现一个爆发式增长。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将单个的词连成句子来表达想法。尽管孩子产生第一个双字词表达的时间差异较大,但一般说来,发生在他们说出第一个词之后大约8-12个月(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Robert S. Feldman)。以上涉及的月份只是统计数据显示的普遍情况,仅供参考。


双字词组合的表达标志着婴儿语言发展的一大进步,不过他们使用的语言仍然与成人不同。两岁孩子倾向于省去信息中不太重要的词,这与我们发电报时采用的方式相似。正因为此,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话被称为“电报语”。


孩子的第一批词语一般与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物有关。随着认知的快速发展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持续提升,孩子有时会超越他们所听过的特定语言表达,组合出新的词组、句子和句法结构。

由于语言的交流属性,为孩子创造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5. 为什么要为婴儿阅读?


就算婴儿可能并不理解书中所说词语的含义,但他们会对父母的声调和阅读这件事本身所提供的亲密感做出回应。


有些婴儿天性安静,可能很快就开始从亲子共读中获得愉悦的感受。有些婴儿天性活泼,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接受爸爸妈妈给他/她读书这件事,但不管怎么说,为婴儿阅读,是为孩子养成终生阅读习惯所做的启蒙。


综上所述:


1. 0-2岁婴儿期更多地接受有效刺激,能让神经元尽可能多地建立有效联结。强大的神经元网络将为将来各项能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2岁前,婴儿对声音的觉察能力持续增强,对声音中的细微区别具备很强的分辨能力。婴儿期过后,听觉敏感能力逐渐下降。

3. 婴儿的认知发展主要靠调动自身多方面的感官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而不是单纯靠他人把知识和信息传达给自己。

4. 婴儿学习语言经历了语言理解(需足够多的有效输入)、语言生成(牙牙学语),进而用语言与人交流(与父母及其他人互动)的过程。

5. 为婴儿阅读,重在让婴儿感受父母的声音和阅读这件事带来的亲密感。


二,怎样的母语启蒙是有意义的?



了解了上述理论基础之后,就不难理解,有意义的母语启蒙需涵盖以下两点:


1. 有效刺激神经联结


既然婴儿获得一个基本概念,需要调动自身多方面的感官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而不是单纯接收他人传达的知识和信息。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0-2岁婴儿的认知需要听觉、视觉、触觉中至少两个及以上的感官同时作用才能顺利发生。


那么,有意义的母语启蒙应至少能同时刺激到两个感官并符合孩子从“行动”中学习的认知发展特点。


有关“磨耳朵”音频对婴儿母语启蒙到底有多大效果,如果你有兴趣,请在文末或留言区告诉我,如果很多人想了解,我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深入地和你聊聊我的看法。


2. 给婴儿母语语音输入


婴儿听力系统发展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母语语音的获得存在黄金时期。也因此,父母要用自己的母语和婴儿说话,这样才能帮助婴儿获得母语语音。


你可能会想到双语孩子的第二语言启蒙,中中家庭如果父母都只和孩子说汉语,那第二语言的启蒙如何发生呢?谁来做呢?既然母语语音的获得存在黄金时期,那第二语言的母语语音习得是不是也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呢?这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在文末或留言区告诉我。如果很多人想了解,我可以另写一篇文章与大家探讨。


说了理论,也说了原则,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母语启蒙具体怎么操作。



三,母语启蒙具体怎么做?


1. 和婴儿说话


试着去和婴儿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前者以交流为目的,是启发式的,注重提问题,然后努力倾听和解读婴儿的反应,并提供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后者是单向的,传达信息式的,往往是陈述句,像唱独角戏。


试着去和婴儿说话是有来有往的。为了让婴儿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我们往往需要指给婴儿看,唱给婴儿听,拿给婴儿感受,也就是说,要让所说的话对婴儿来讲是有意义的输入,除了“说”,至少还要同时刺激到婴儿的另一个感官。


只有当婴儿把不同感官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并整合起来,才有可能给我们反馈。


根据这个操作原则,就很容易区分,哪些话对婴儿来说只是音节的堆砌,对认知没有帮助;而哪些是真正有意义的输入,能够促进认知发展。


举个例子:握着婴儿的小手小脚做操,一边做,一边描述动作:“弯弯腿、伸伸腿……”这属于有效的刺激。


而对婴儿说一件不是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讲道理。所说的内容对小婴儿就不是有效的刺激。但也许大人的情绪和说话的方式会让婴儿读出某些有意义的信息。


这么看来,有些育儿文章告诫我们得没话找话地多和小婴儿说话,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让婴儿在听到我们说话的同时,能对内容有其他维度的感知,比如看到、闻到、摸到或者尝到。这样才是对婴儿认知发展有意义的输入。


为了便于婴儿把自己感知到的和听到的信息配对,我们说话时要尽可能做到简洁和准确。

除了和婴儿说话之外,给他们唱歌或者背诵有节奏的诗句和文字,抱着小婴儿边唱边跳,这样的感官刺激也是多维度的。而且音乐和诗句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也受众多婴儿喜爱,经常给婴儿这样的快乐体验,对其身心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2. 有效陪玩


由于母语启蒙与认知发展紧密结合,有效的母语启蒙也往往伴随着认知发展活动自然而然地进行。


婴儿的作息中,除了大部分时间用来吃、睡、长身体之外,就是在探索周围和学习新技能。而探索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行动、做,其中很大一部分行动是与“玩”结合在一起的。给婴儿玩什么?家长如何有效陪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婴儿是否在生命头两年里能得到更好的认知发展和母语启蒙。


给婴儿玩什么,关于玩具的选择大有学问,德国很多地方都有专门为婴儿提供的游戏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会有专业指导老师告诉家长,哪些玩具能为孩子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不过这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就不在这里细说了。


这里主要讲家长如何有效陪玩。


家长负责提供合适的玩具、确保环境安全,并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确保他们不到安全边界之外。


孩子在探索时,家长可以适时地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他们正在做的或者体验到的,让孩子一边用自己的行动了解到“木头好硬”、“金属敲金属会当当响”、“小桶可以装东西还可以提”、“贝壳好亮”、“球扔到地上会滚”、“毛刷子刷在脸上软软的”,一边听到了对应的语言描述。


久而久之,就知道了原来家长说的就是自己体验到的。让母语启蒙和孩子的认知发展结合起来。


在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辅以语言指导。比如:“请把球拿给我。”只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提供帮助。孩子希望大人参与游戏时,大人如果能积极参与,与孩子互动,将语言和游戏结合起来,这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很有意义。


整个陪玩过程中切记:既然是玩耍,那就由孩子来主导。在确保不伤害自己、他人和物品的提前提下,孩子有权决定玩哪个玩具以及怎么玩。不要提供孩子不需要的帮助。尽量让孩子自己探索。


既然母语启蒙和认知发展相辅相生,两者紧密联系,那么给孩子有意义的母语启蒙也伴随着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认知发展空间,因此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多给孩子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陪伴,提供有意义的母语启蒙。



3. 给婴儿读书


由于婴儿认知方式与成年人的不同,对婴儿来说,书中的内容远不如书的材质本身带给孩子的感受更直观,这也是为什么小婴儿拿到书了会扔扔看、咬咬看、撕撕看,这符合婴儿阶段的认知方式。婴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了解到书中画面和现实事物的对应关系。才会开始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


早期的亲子共读,婴儿不一定是被故事内容吸引,而很可能是被阅读时周围恬静的气氛、父母柔和的声音以及在父母怀里美好的亲密感所吸引。也因此,给婴儿读书,主要不是为了传达知识,而是和孩子建立联结,让孩子不知不觉把“阅读”和“愉悦”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孩子差异很大,有的婴儿6个月大甚至更小就愿意让父母为他/她阅读。有的婴儿则可能要到2岁甚至更大才接受父母为他/她阅读。明白了为什么给婴儿读书,也就不必为几个月开始读这件事过分焦虑了。



结束语


和婴儿说话、有效陪玩、以及给婴儿读书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正如婴儿需要时间自己去探索他们的世界一样,我们除了照顾孩子之外,也需要自己的时间。

不要强迫婴儿,也不要强迫自己。要记得,婴儿的学习不是目标导向而是兴趣导向的,不是靠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要自己在行动中去探索的。既然如此,要让自己有合理的期望,重在享受陪伴过程。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把孩子打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应该提供一个温暖的养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发挥他/她的潜能,更好地成为他/她本来的样子。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本群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120 views1 commen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