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渊学堂现状(2022春夏学期)及展望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72篇原创分享,于2022年5月2日首次发布,全文约5000字。
距离上一次介绍我们贯渊学堂的周末课堂,竟然快两年了!一边感慨光阴荏苒,一边打开电脑,准备和大家聊聊学堂的近况,以及我们现在都在做些什么。既是回复关心我们的线下线上各位朋友的相关询问,也顺便做个阶段性的回顾总结和展望。
01 学堂周末课堂
贯渊学堂自2015/16年开办至今已有6年多,学堂成立的背景及我们的办学理念,点这里阅读。
平时各家按学堂0-12岁整体规划(点这里阅读)每日在家学习中文,周末聚到一起,做各自在家单打独斗做不了的事情。
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纯中文语言环境,并努力将学堂建设为孩子们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中文母语社区。
目前我们有三届5个班,共约80位小学员。
16‘级
16‘级1个班,学员主体年龄约为8-10岁,由我任教。周六上午三节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文言文部分:
《论语》每次进度依然为3页,约300字,孩子们课前须读熟,课上随机点名接龙。我继续结合生活或故事讲解《论语》中的经典句子以及源自《论语》的成语。重在理解和运用。
古诗词鉴赏和《诗经》的学习除了拓展背后的故事,带孩子们体会诗人的情感,也会引导孩子尝试用精辟的语言描绘自己看到的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上会有飞花令、看图说诗句等诗词练习,还会有大量互动,让孩子们在感受汉语言美感的同时,也从文言经典中看古往今来生活的变化,了解源远流长文化的绵延。
二、现代文部分:
对于从三年多前即开始并一直操练的表达环节,孩子们都已经非常熟悉。表达分为三部分。
小学员简单问候和自我介绍,即进入第一部分的主题表达,主题各式各样,既有现实话题,也有充满想象的超现实话题,目前已进行到第22轮话题。
第二部分是介绍自己最近的语文书学习进度并选取一篇课文分享给大家。
第三部分是提问、点名其他小学员回答并简单点评。表达不是越长越好,整个表达须在7-10分钟内有条不紊地完成。
三、科学课:
此外,从2022春夏学期开始,16‘级新增科学课。
我们计划用4年时间带孩子们用中文掌握国内小学毕业生所了解的基本科学常识和概念。
这门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即使在海外成长,各科基本概念的中文表达也能同步增加,这样孩子们才能一直用纯粹且地道的汉语做各种表达。
有关科学课的总体规划,点这里阅读。
有群友问我:孩子们在科学课上都学些什么?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我们这学期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前4个课时是“比较与测量”主题,孩子们了解了常用的长度、质量、体积和温度单位以及常见的测量工具,并且学习了相关概念的中文表达,比如物质的不同形态、固体、液体、气体这些概念。之所以把比较与测量作为第一个主题,是因为这是基础,后面很多探索和研究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和概念。
之后我们用4个课时“认识周围的物体”,从描述物体的特征开始,辨识颜色、大小、轻重、形状、质地等等,再学习按各种特征将物体分类。
接下来了解了水的特点,学习“溶解、溶液”的概念。
很多时候,如果不是专门输入,海外孩子面对一个基本知识或概念时,往往会找不到对应的中文词。
我们学堂的孩子,中文程度都是同龄海外娃中相当不错的。尽管如此,一开始,不少孩子说成“盐融化到水中”,我给孩子们解释了“融化”和“溶解”的区别。“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像冰雪受热变为水,我们说“冰雪融化了”。而盐进入水中变成盐水的过程,叫做“溶解”,形成的盐水叫做“溶液”。
接着我带孩子们了解了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且无比重要的“空气”。
课堂从一个小谜语开始:“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随后找找空气在哪里。除了显而易见的地方如皮球内部、游泳圈中、海绵里之外,我也让孩子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常见物品如铅笔、橡皮、石头、硬币放入水中。孩子们发现原来这些物体里竟也躲着空气时,感到十分吃惊。
我们讨论:“为什么开了一个小口的罐头里倒不出果汁?”“空气有没有质量?”……
通过我事先录制好的小实验,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空气中重要成分“氧气”能助燃的特点。
我们也聊了空气污染的问题。
之后,我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出热空气往上升的现象,并延伸到空气这一特性自古以来在中西方的运用:西方热气球、东方孔明灯。
虽然是科学课,但内容不局限于科学。我们的小学员来自南北半球、多个国家,在讲到“硬币里是否有空气”时,我先带小朋友们认识了同伴们使用的不同的硬币,有1元人民币、1欧元、1英镑,还有1澳元。
在讲空气的特点时,我把历史故事结合起来,顺便考考孩子们还记不记得“烽火戏诸侯”是哪个王干的事。
了解完空气,我带孩子们了解了周围常见的材料。为此,我编了个无厘头的《奇奇怪怪镇的故事》,让孩子们找到不合逻辑的地方,并把材料与物品重新配对,让它们恢复正常并思考:为什么每种材料都有特定的用途?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认识完周围的物体,我们进入“制作小物品”的主题,就是我计划每个学期要带孩子们动手完成的小项目。制作的东西不一定有多复杂,主要是带孩子们体验从构思、设计、制作到展示、评价和改进的整个流程。
这次的任务是利用周围常见的废弃材料,制作一个好用、结实、美观的笔筒。第一个课时为构思设计,课后用大约两个月时间来准备材料、工具并制作。之后的第二个课时,孩子们之间相互展示和给出建议,课后改进,最终完成自己的作品。
本学期才刚过半,后半个学期我会继续带孩子们用4个课时了解4个和植物相关的有趣话题,如:为什么大多数树干是圆柱形的?为什么根会向下长,茎会向上长?
最后3个课时用来探讨3个和动物相关的有趣话题,如:为什么大部分动物是对称的?结合虎年和孩子们聊聊猫咪都有哪些亲戚。
为孩子们备课的时光,我乐在其中。而每次课后听到孩子们说喜欢我的课,觉得有收获时,我特别开心。
18‘级
18‘级有3个班,学员年龄主要在5-7岁。
18‘级的三节课也有三部分内容:文言文经典、现代文表达和故事剧场。
其中前两个部分与16‘级一路走来的模式相一致。主线相同,具体内容则会根据班级情况量身定制。
由于18‘级有前面的路径可循,不需要处处摸索、亲自试错,因此相比同年龄的16‘级总体情况,各方面的进展都更为顺利,进度也更快。很幸运地是,我们的老师各有所长,在16‘级的基础上,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把复杂的事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给孩子们,在过去三年半的实践中,正逐渐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最后一个部分“故事剧场”。5-7岁正是从开始练习读故事过渡到能够轻松读故事给大家听的重要阶段。而且在21‘级弟弟妹妹面前,18‘级学员希望表现出作为哥哥姐姐“无所不能”的样子,因此往往更有动力把故事读好。出于相互促进的考虑,我们安排18‘级和21‘级共同参与“故事剧场”环节。
21‘级
目前21‘级暂为1个班,学员年龄主要在3-5岁。开班的第一个学期,当时孩子们年龄在2-4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难坐得住,尤其是视频授课,坐在电脑前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当时三节课中,第一节课为学堂理事家庭为211班家长做主题交流。内容如下::
1. 相互认识、“家长主题交流”版块介绍
2. 双语发展的预期和常见问题
3. 为什么要对孩子的中文有高要求?
4. 为什么现代文和文言文都要抓?
5. 中中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双语启蒙?
6. 中外家庭如何进行两种语言输入?
7. 中文教育从什么时候起步?
8. 和孩子亲子共读
9. 如何进行《论语》的学习?
10. 古诗该怎么读?
11. 小朋友有必要读诗经吗?
12. 中文教育是爸爸方或是妈妈方的"单打独斗"吗?
13. 何时开始识字?怎样系统识字?
14. 专心学习中文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5. 听书带娃可取吗?
16. 学中文时间安排。
第二节课才是小学员的文言经典熏陶,内容为:《论语》、《诗经》和精选古诗词(为什么选这些文言经典?点这里看分析)
本学期开始,前两节课都面向小学员授课,内容上也在文言文诵读的基础上,根据小朋友的接受度增加了讲解、更多的互动及运用。之后也会在合适的时候加入现代文表达环节。
第三节课是和18‘级一起进行的“故事剧场”。
由于两届学员加起来有大约60人,人数众多,我们设置了两个“故事剧场”,每次开讲前,都会由老师准备好海报和节目单,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哪个故事剧场。
看到大哥哥大姐姐自如地朗读故事,21‘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更有动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希望自己也可以为大家读故事。
颁证书环节
作为共学集体,每周六所有学员都会同时参与的一个环节是证书颁发环节。
完成全套学前识字教材或者完成语文书某个年级段的学习,小学员就会得到一份证书。看小红旗就能知道自己所处汉语峰的位置。
目前已有不少小学员登上或接近“小学语文”峰顶。
为什么会设计这个环节?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证书颁发仪式?关于激发孩子内在动力我们是怎么做的,点这里阅读。
02 家长主题趣谈
除了学堂的周末课堂,我们还在本学期尝试了一个新的安排:每月一次,在周中的某个晚上,由家长为孩子们做主题趣谈的分享。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各自熟悉的领域、精通的爱好。我们的孩子,中文理解力和认知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给他们创造机会了解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从事的那些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行业或事业,用中文触及更广阔的世界,拓宽知识面,打开新视野,想想都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所以我们说干就干。
学期初征求家长意向,很快就确定了本学期主题趣谈的话题。
3月:“电动车工作原理”
分享的爸爸是位律师,但在电动车工作原理这个主题上讲得既科学专业,又深入浅出,把我们这些大朋友都吸引住了。这位爸爸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也做得特别到位,充分调动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时间控制得更是丝毫不差。第一次主题趣谈就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月:“关于通信,咱们唠个五块钱的”
分享的爸爸同时也是我们学堂18‘级元老级的任课教师。他才华横溢,全情投入,为了这次主题趣谈,总共设计了四五十个形象,最终确定了“小特”这个极简又可爱的卡通小助手。在“小特”的陪伴下,纵使是“通信”这么大个话题,都一下子变得亲切而毫无距离感。在一幅幅生动的原创画作中,孩子们随“小特”穿越时空,不知不觉中了解了通信的意义、载体、方式和历史发展。第二次主题趣谈持续走高,也让我们对后面的主题趣谈越发地期待。
5月:浅谈古琴
6月:夜晚,观星去
7月:园艺蔬菜种植
本学期主题趣谈的尝试效果很赞。只要各方面条件允许,我们就会继续以线上形式办下去。
03 下学期新安排
受疫情影响,学堂自2020年初由实体课转为线上课。截至2022春夏学期末,线上课堂将陪伴学员度过两年半载5个学期近90个周末。
随着疫情整体形势趋于缓和及各方政策的逐步放开,学校和幼儿园也逐渐恢复到疫情来临前的状态,很多朋友十分关心学堂接下来的安排,我们最近收到很多询问。在此一并回复:
经理事会讨论决定,2022秋冬学期,学堂将从纯线上模式转为线下线上并行授课。
学堂各年级计划做出以下调整:
16‘级将采用混合授课的方式,即本地家庭(德国斯图加特及周边)到实体教室,外地家庭通过网络连入课堂。
18'级调整为线下班和线上班授课。
21'级将和新增的22‘级一起,根据招新情况,调整为线下班和线上班授课。
更为详细的情况,敬请关注学堂招新信息。
招新信息会第一时间通过咱们5个『愿者闻之』交流主群等渠道发布。欢迎入群,以免错过。入群方式见文末。
04 后续展望
学堂重新开设线下课对本地家庭来讲无疑是个好消息。孩子们终于又可以在教室里一起学习,课后可以一起玩耍了。
对于无法参加线下课的外地家庭,我们想说:偌大的世界里我们能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们很珍惜这份情谊,也很希望可以继续让孩子们一起学习,并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耍。
因此我们决定新学期尝试线下线上并行的模式。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各种可能的挑战,我们一起想办法克服。
同时,线下重新开放意味着我们又可以像以前那样举办各种线下中文主题聚会了,这也为各地家庭的线下见面提供了可能性。
之前举办了两届就因为疫情原因而无法继续的“南德一见”少儿中文演讲故事会,我们有计划在合适的时候重新开启。
第一届“南德一见”活动总结,点这里阅读;
第二届“南德一见”活动总结,点这里阅读。
第三届“南德一见”计划举办一次三四天的聚会。可惜发完邀请没多久,疫情就来了,只好取消。
接下来举办活动会考虑沿用第三届活动的思路,几天时间的聚会,好让外地家庭也能有机会参加。
此外,随着我们的贯渊学堂队伍越来越壮大,也许在2023年夏季,我们会在学堂所在地(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第一届汇集线上线下学员的年会。
再往后,也许我们会组织大家到各地去拜访小伙伴,年会的地点也有可能会逐年变化。
总之,恢复线下意味着很多的可能性,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