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时代,什么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guyt992323

5年磨砺,海外孩子表达力进阶全新启程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124篇原创分享,全文约3800字。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许多领域逐步替代人类的多种技能,但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表达能力依然是人类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之一。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是人与人工智能的交互,清晰、准确地表达需求都是实现有效连接的关键。作为社会性存在,人类需要通过表达与他人、与外界建立联系,从而推动合作、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因此,即使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表达能力依然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根本核心能力,它不仅是沟通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独特价值的体现。


正因为表达能力如此重要,我们在带孩子攀登汉语高峰的时候,把孩子能够逻辑清晰,有内容,有深度,自如得体地表达,作为掌握中文母语的终极目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符合上述要求的表达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训练才能获得。


因此,从小小鸟五岁开始,我们便有规划有步骤,系统地帮她训练表达能力。可能有读者朋友会问,那前五年我们在做什么?

在小小鸟出生后的头五年,我们只管输入,不问输出。具体来说,我们通过大量的亲子共读(0-6岁500部书单点这里阅读),带孩子多走多看多体验,并系统地进行中文启蒙(请参阅公号首页“0-5岁启蒙”专栏),让她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

表达训练初阶


系统训练表达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说话条理清晰有内容。

为此,我为孩子们打磨了10个表达工具(具体点这里阅读),并组织小小鸟和她的小伙伴们进行为期28天的密集式表达训练。短期练习后,孩子们的进步非常明显,在我们组织的“南德一见”少儿中文演讲故事会上,采用现场抽签的形式,孩子们随机抽到一个话题,用一分钟时间准备,然后用一分钟时间上台做表达。小小鸟和她的小伙伴们当时5岁多,参加了学前组的展示,活动回顾点这里阅读

熟练掌握这10个表达工具,孩子在面对任何符合他们年龄认知的话题,都能找到合适的框架结构,都能有条不紊地说上几句。因为实操性强,边学边用,用学相长,所以在28天密集式表达训练之后,我又拓展出80个日常表达话题,让孩子们在短期训练后实现跃升,在之后细水长流的巩固中逐步将表达能力内化。所有练习都收录在《我们的中文表达训练(初阶)》中,详情点这里阅读

 

经过几年有意识的练习,小小鸟基本能自主地做到说话清晰有内容,我们便开始引导她向第二个阶段性目标进发,即:用语准确。

无论我们的英语或德语水平多么优秀,母语人士仍能轻易察觉我们的不同,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用词的精准度存在差距。我们使用的词汇,母语者通常能理解,但可能并不是在特定场景下最恰当的表达。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非母语者很难在各种语境中自如且准确地运用。

中文亦是如此。即便是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孩子,也需要通过语文课系统学习如何准确用词,包括近义词辨析、固定搭配,以及特定语境或历史背景下的概念……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分辨词与词之间的微妙差异。

更何况,对于成长在海外、没有中文大环境的孩子来说,要做到精准用词,就必须深入理解词汇之间的细微区别。而这主要依赖于大量的听和阅读积累语感,同时辅以必要的练习,针对容易混淆的词汇进行专门比较和分析。没有捷径,唯有一点一滴地积累。

不过好在,这类词汇辨析的工具书,国内有大量现成的资源。只要用心引导孩子学习,并结合实际应用,掌握精准用词并非难事。


做到用语准确之后,下一步,也就是第三个阶段性目标,是让表达更生动。

什么是生动?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放羊”的描写:

“到了坡上,把羊打开,一放一个满天星——都匀匀地撒开;或者凤凰单展翅——顺着山坡,斜斜地上去,走成一溜。羊安安驯驯地吃开草,就不用操什么心了。……不会放羊的,打都打不开。羊老是恋成一疙瘩,挤成一堆,走不成阵势,吃不好草。”摘自汪曾祺《羊舍一夕》

什么是生动?这就是生动。整段文字都是常用字,但就是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贴切的比喻和精准的描写,让画面感扑面而来。

那么,如何让表达生动?多阅读生动的文字,多观察生活,多体会和琢磨,最后不可或缺的——就是多练。


以上即为表达初阶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清晰、准确和生动。

其中,为了帮助孩子们表达得清晰有条理,我专门整理了《我们的中文表达训练(初阶)》一书。

如何帮助孩子们准确而生动地运用中文?国内有大量工具书可供选择,这些资源没有地域限制,咱们海外孩子也完全可以拿来用。因此,关于“准确和生动”这两点,我再写一本书意义不大。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那些很少有人做、甚至尚未有人做的事,致力于开创性工作,填补一些空白。当然,这些事必须切实帮助到我们的孩子,具有真正的价值,否则也不值得我投入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我们的中文表达训练(初阶)》和《我们的德语母语词汇》就是这样的尝试。这些书在市面上尚无先例,是我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专为孩子们精心编写的。

 


2.

表达训练中阶


随着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稳步提升,经常会有父母朋友关切地问我是否还会继续带孩子们做表达中阶的训练,以及,表达中阶主要练什么。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我跟鸟爸新搭建的模型吧!这是继创建“海外双语协调发展模型”之后(模型详情,点这里阅读),鸟爸和我再次展开深入讨论,经过完善和改进,最终完成的表达训练体系模型——下图中的九宫格。



九宫格有三层,从下到上依次为:语言、观点和情绪,分别对应表达的初阶、中阶和高阶。


语言是表达的基础,只有扎实且高质量的语言基础,才能支撑起观点的表达和情绪价值的传递。之前的努力,无论是追求表达的清晰与条理,还是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主要都集中在语言层面展开。


观点是表达的内核,它既需要语言基础,又需要逻辑思辨来支撑。前者确保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后者承载了表达者的思想和见解,它决定了表达的逻辑性和深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明白,世间的事物并非非黑即白,也很难用绝对的标准来区分好坏或对错。许多时候,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只是因为观察的角度和所处的立场不同。

如何养成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件事的良好思辨习惯,在全面思考前不盲从偏信某一角度的观点?如何在了解各个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之后,能够抽丝剥茧,层层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是观点层表达训练的主要方向。


情绪是表达的纽带,情绪价值的传递,即在各种互动中能够及时、得体地回应。回应时不仅要表达清晰的观点,还需要兼顾各方的情绪,这是高情商表达的体现。这种能力不仅是我们带孩子练习表达的高阶目标,也是我们自己在社会、职场和生活中不断努力提升的方向。


现在来回答上面的问题:我是否会继续带孩子们做表达中阶的训练,即观点层的练习?

答案是肯定的。

我计划从2025年春夏学期开始,在学堂16’级的课堂上尝试这一训练,具体安排在“逻辑思辨”环节。

在课堂上,孩子们将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缺少信息,任何观点都能找到支持它的论据。然而,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思辨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偏信某一观点,才是关键。我希望通过练习,帮助孩子们建立这种意识,并逐渐养成辨证的思维习惯。


练习形式

初步设想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观点对比:给孩子们两个对立的观点,让他们通过分析、思考和论证,得出自己的想法。

段落分析:给孩子们两段文字,先提炼观点,再分析文字本身的逻辑是否自洽,最后通过自己的推理和必要的信息收集,得出自己的结论。


话题选择

我将从以下三个层面设计话题:

1.     生活相关话题:贴近生活,更容易引发思考。例如:

应不应该每天布置家庭作业?

孩子应该拥有手机吗?

网络游戏对孩子有害还是有益?

孩子应该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吗?

应该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吗?

2.     人生哲理话题:引导孩子们做更深层次的辩证思考,比如:

世上存在绝对的公平吗?

生活能缺少美吗?

人类可以没有战争吗?

一个受到外界约束、需要遵守规则的人还是自由的吗?

男孩和女孩是平等的吗?


3.     历史故事话题:从古代典籍中找历史故事,展现不同的意见和立场,供孩子们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下,出自《史记·伯夷列传》。

  • 支持:伯夷叔齐为了坚持道义,不愿意食周粟,体现了高尚的气节,值得尊敬。

  • 反对:为了生存,可以灵活适应现实,拒绝食周粟过于僵化,甚至没有必要牺牲生命。

荆轲刺秦王,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 支持:荆轲为了阻止秦王统一天下,以身犯险,体现了英雄气概和忠诚。

  • 反对的观点:刺杀未必能真正改变局势,且秦王统一天下后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荆轲的行为可能是徒劳的。

岳飞抗金

  • 支持:岳飞以精忠报国为信念,抵御金兵,保护了南宋的江山与百姓,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 反对:岳飞过于执着于“迎回二圣”,与当时南宋的现实策略不符,反而导致了他与朝廷的矛盾。

 


3.

表达训练高阶


九宫格模型的最上面一层是情绪层,也是我们表达训练的高阶目标。

在文章结尾,也简单说一下高阶训练的方向——顾及情绪地给出反馈

如果说初阶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有结构地表达信息,做到准确甚至生动,而中阶的重点是培养思辨能力,那么高阶的核心则是学会如何面对真实的人,如何得体地回应他人的观点或话语。这是一项特别值得学习的技能,不仅对孩子,甚至对成年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因此,我希望借这个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这就是表达训练的完整体系:从初阶到中阶,再到高阶,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接下来,我会在学堂16’级的课堂上尝试这一体系。过程中,一定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激发出新的灵感。我也在边思考边实践,不断反思和改进,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等到有阶段性收获的时候,再和大家分享更新吧。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Yorumla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