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5次尝试,小小鸟终于入门是因为这两点……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91篇原创分享,全文约5600字。
01 小小鸟近况
小小鸟,2013年冬天出生于德国南部,是一个天生性格很有主见、肢体和脑筋都十分活跃,且惯性十足、对改变状态和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本能抗拒的小朋友。目前9岁4个月,在一所本地公立小学上三年级。
中文学习方面,自从8岁多学完部编版小学语文书六年级,能力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高度以来,需要我陪同的学习部分,包括字词复习、语文书精读、文言文讲解,明显比以前轻松得多,无论是从任务量还是从时间上来看,都只占整体中文任务的一小半;而娃自己能主导的中文输入输出分量逐渐增加,像课外阅读、朗读录音、听书、写作、写日记、完成学堂讲义这些内容,已然占到了中文任务的一大半。这些任务都是娃自己完成,只在个别需要帮助或者不确定的时候,才会找我询问。
娃目前在学部编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部分继续按学堂进度。表达通过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稳步推进。课外阅读既看轻松愉快的口水书,也会在学堂小伙伴的带动下,看内容更深、情节更复杂的纯文字书。
值得一提的是,小小鸟从一个不喜欢听书,对听书完全无感,听几句就走神的小朋友,在过去7年多的时间里,在我们日积跬步、细水长流的努力下,先是喜欢上并听完了钱儿爸讲的《超级西游记》,接着听完了同属于钱儿爸“超级系列”的《封神榜》和《水浒传》,而且在不断地积累和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下,终于领略到了《三国演义》的魅力,喜欢上了这部经典巨著,这几天刚听完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颇多感慨,我俩都会交流讨论。
大约在一年半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听书资源泛滥的时代,哪些好书最值得一听?怎么听?”(点这里阅读)看过这篇文章的老朋友都知道,我家尝试听《三国》,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每次都以娃听不进去、开始神游而不得不暂停,因此这一次从圣诞新年假开始听《三国》,她能听进去,鸟爸和我都倍感欣慰。
能听进去《三国》,意味着能明白历史故事了。之前读熟《西游记》,只能说是打开了中华文化宝库的门,而读懂历史故事,才算是登堂入室矣。
为什么我们把《三国》放在这样一个高的位置?
海外娃学中文为什么要懂《三国》?
02 《三国》为什么好?又为什么那么难?
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不仅塑造的人物有情有义、有血有肉,讲述的故事扣人心弦、精彩纷呈,而且很多桥段、很多说法在后世流传极为广泛,且深入人心,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们随口能说出来的,现在平日里还经常会用到的很多说法来自《三国演义》,比如:
“说曹操,曹操到。”国内有个出租车平台叫“曹操出行”,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比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赔了夫人又折兵。”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扶不起的阿斗。”
……
这些说法已经完全成为我们语言中的一部分。
再比如像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等,这些经典桥段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也因此,无论身处何方,但凡要把中文掌握成母语,就不能不了解《三国演义》。
但是它很难!
对比前面三部经典:《西游》人物性格非黑即白且一条主线贯穿到底;《封神》虽加入了商周历史背景,但人物性格依然黑白分明且主要靠拼神力解决问题;《水浒》虽然少了神性,多了人性,但一百单八将各自形象分明,经历相似,直到最后讲南征北战出现宏大场面之前,基本以单线叙事为主,不会过于复杂。
与这三部经典一比,《三国》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呈现出多面性,实力强弱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与对手的较量过程中动态变化着。而且个人跟历史背景的结合也更为紧密,每一件事都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经过一番谋略和勇气的角逐之后,又反过来影响局势的走向,进而影响历史的发展。
全书始于宫廷权斗,之后一直是好几条主线相互交错,多线叙事,且前后有关联。
这么一比较,《三国》的难度和前三部经典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对孩子理解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自然也就有相当的高度。
对于喜欢听书、热爱阅读或者本就喜爱历史题材的自推娃来讲,虽然《三国》不容易,但是他们享受边接触边学习的模式,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畏难,而是能够在听或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概念,获得新的知识,进而打开视野。然而对于普娃或者刹车娃来说,本来就没有动力甚至是抗拒接受任何新事物,更何况还是面对如此有难度的一项新挑战,因而入门难比登天。
小小鸟在中文学习上是妥妥的刹车娃,所以我们这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从她4岁多第一次正式尝试听《三国》以思路涣散告终,到9岁多真正听进去并喜欢上这部巨著,娃的认知发展和综合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固然是必要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这五年来,我们不断的思考和调整,适时的尝试,以及充分的铺垫,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小小鸟是怎样入门《三国》的?
如果你家也有对听书和对历史题材没有天生亲近感的娃,希望我们的经验对你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03 小小鸟是怎样入门《三国》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小小鸟入门《三国》之路,那就是:一方面稳扎稳打按照0-12岁规划学中文(我们的0-12岁规划,具体点这里阅读),另一方面每隔一段时间就尝试听或读《三国》。
稳步推进中文,意在帮娃打好基础、获得能力,因为没有能力作为支撑,一切都是空谈。
而每隔一段时间就做的尝试,则是让娃有机会触碰能力的天花板,知道挑战在那里,难度在那里,看到自己这次比上次又往前走了一点,但不得不止步于某个地方,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不足之处。所以这样的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里重点讲每次的尝试,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常说,听和读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听力先行,此外,听跟读也应当相互交织、相互推动,让娃的中文能力不断上升。
最初,娃听到父母嘴里说出的音节,同时对应上父母具体指什么,比如一件物品,或者一个动作,就明白了这些音节的含义。在0-2岁母语启蒙的老文章里我写过,怎样的母语启蒙是有意义的(点这里阅读)。
简言之,至少通过两种感官收集的信息对应起来,这样的母语启蒙才有意义。如果仅仅是“磨耳朵”听,而无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行为对应上,这样的“听”,从内容层面上来讲,孩子无法理解,也就没有意义。所以婴儿期的听力先行,不是“听书”的“听”,而是和真人互动,“听”真人说。
娃通过“听”先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之后学习识字阅读,将文字与已经了解的概念对应,使之更为清晰准确。阅读让孩子们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更广阔的天地去汲取养分。
由于孩子听力理解力超前于阅读理解力,一般来讲孩子能听懂的东西比自己能读懂的更多,所以用“听父母朗读”或者“听专业人员说书”的方式接触更深更广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的高度。听和读就是如此不断交织、相互推进,实现娃语言能力和认知的不断提升。
第一次尝试:
小小鸟2岁左右开始有稳定的亲子共读时间。
2岁半初次听《西游记》(2岁半到7岁,小小鸟怎样入坑《西游记》?点这里阅读)
4岁半不到,娃第一次尝试听书《三国演义》,用一个多星期把几个少儿版本都试了一遍,有曹灿少儿评书(60集),还有凯叔和钱儿爸的版本。曹灿版集数少,过于精炼,钱儿爸版讲得很细,凯叔版介于二者中间。当时娃听到董卓要进京,已经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因此暂停。继续踏踏实实打基础。
第二次尝试:
6岁不到1个月,这时候娃已经入门《西游记》绘本,我便尝试为她读《三国》绘本,用的是下面这套图大字少的版本,全套10本共26个故事,每本20几页,2-3个故事。
我们从经典桥段《桃园三结义》读起,
仅仅读到董卓那里,娃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于是再次暂停。继续踏踏实实抓基本功,继续读《西游记》绘本。
第三次尝试:
7岁3个月,按我们的规划,娃学到语文书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这前后,鸟爸带娃精读一本纯文字版的《三国演义》线装书,有一搭没一搭地,读了有4个多月,还没读到董卓呢。越读越搞不明白,所以也就没再继续了。
这本书从里(文字为原文缩减)到外(线装)都透露着古朴的气质,我纯粹是被它的气质所吸引才买的,不推荐此阶段跟小娃共读用,所以就不放图了。
第四次尝试:
7岁4个月娃刚好听完钱儿爸讲的《超级封神榜》,趁着热乎劲,再次尝试听《三国》。
这次听了两个星期,听到曹操要刺杀董卓,娃又懵了,听不下去,我们第四次暂停,换回听《封神》,不过尝试的是单田芳的版本,听了一个星期也听不下去了,又换成轻松愉快的凯叔版《新黑猫警长》,作为调剂。
7岁5个月,《黑猫》听完了,大脑也放松够了,开始听钱儿爸讲的《超级水浒传》。(为什么先《西游》,再《封神》,之后听《水浒》?点这里看分析)
8岁1个月,总共八季488集的《水浒》小小鸟已经听到第434集。恰逢年底比较有闲,我们便引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李慧敏演播的《哈利波特》广播剧,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是《水浒》和《哈利波特》交替着听,中西合璧,也好换换脑子。
8岁3个月,小小鸟听完第一遍《水浒》,前后耗时整10个月。
这期间,小小鸟和小伙伴们共读了青少版《西游记》。
听完《水浒》,小小鸟没有马上再尝试听《三国》,而是继续听《哈利波特》,期间也听过一些科学类的听书节目。
8岁8个月(去年暑假前夕),《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后面的部分不太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果然小小鸟也已经听不懂了,再加上很快要开始和小伙伴们暑期共读青少版《水浒传》,所以暂时放下《哈利波特》,开始听第二遍《水浒》,为暑期共读热身。
从暑假开始,小小鸟和小伙伴们每天一回,用14周时间读完青少版《水浒传》(版本和内页信息,点这里阅读),并且每天做表达。
这段时间以来的听书、阅读,以及暑假期间密集式的输入输出练习,使得小小鸟的能力值增长了不少。(40位参加共读的小朋友,都收获了什么?点这里阅读)
截至年底,这第二遍《水浒》已经听到第六季的338集。
至此,《三国》第四次暂停已经快两年了,过新年的时候我们说要不要再来尝试听一下,小小鸟跃跃欲试,也想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
第五次尝试:
9岁1个月,再一次尝试听《三国》。
我们本想先听凯叔版,再听钱儿爸版。
主要是凯叔版只有300多集,而且前面200集其实才讲了不到100个故事,因为大部分故事会拆成2-3集来讲,可见选的都是比较经典的桥段。而且凯叔版音效做得像拍电影似的,有时候音效放完还会停留片刻营造气氛,所以整体节奏比较慢。
不过才听了两天我们就发现了问题。
先不说音效有时候会过于突出,喧宾夺主,以及留白的时候过长,好几次让我觉得是不是音频出问题了;单说对内容的处理,凯叔虽然讲得绘声绘色,内容也更简单,但是很多时候就是直接讲过去了,娃并没有听懂,这样一集下来,不懂的点多了,结果就是只听了个大概。
相比之下,钱儿爸对很多说法都会顺带着解释,而且往往是娃刚有疑惑,钱儿爸就好像已经感觉到了似的,下一句就在回答娃的疑问,可以说这些解释都很合时宜。通常是原话一遍,再按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或者说孩子们能懂的方式说一遍,有时候打个比方,有时候书中代言插入个背景介绍或者分析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特别清楚。
因此凯叔版听了两天后,我们就换成了钱儿爸版。
这次,娃终于听进去了!
我们问她有什么感想,小小鸟一脸认真地说:“董卓最难了,搞明白了董卓,我就听懂啦!”
鸟爸和我都被她逗乐了:“哪里是董卓的问题,是因为你的能力和理解力都上去了,再加上钱儿爸讲得好,所以这次你听懂啦!”
今天娃刚听完三季180集。
整部《超级三国》目前更新到第七季420集,据钱儿爸说,第八季大结局近期也会完成,很快就能与孩子们见面。到时候全部加起来有差不多500集。
钱儿爸讲得真是太好了!所以500集也不嫌多。
平时,娃在家休息眼睛的时候会听书。在来回兴趣班的路上,除了跟我聊天,也会听书,这时候我就和娃一起听。
草船借箭那几集,比课文里有更多铺垫,也更为细致,我们听得十分过瘾!能在长篇故事中将课文里学到的桥段定位,娃很是兴奋。
听到周瑜打黄盖,我俩心里很疼,娃也在那天学了个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听到火烧赤壁,娃说她觉得曹操虽然很厉害,但太刚愎自用了,一步步走进对手给他设好的陷阱里,最后惨遭失败。像“刚愎自用”这类成语,听钱儿爸说得多了,就掌握了,现在娃平时说话也会恰到好处地用上这些高级词汇,这是听书带来的一大福利。
听到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最终放走了曹操,我的眼里噙满泪水,真是百感交集,娃说:“要是我是关羽,也会这么做。”钱儿爸不仅讲故事本身,也谈了他对整场赤壁之战的看法,以及对战争的看法,他就是这样借每个机会,和孩子们聊天儿,为孩子们打开思路。
对钱儿爸的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认同,同时感慨,能有人这样为孩子们讲《三国》经典,孩子们何其幸也!
因为能听懂《三国》了,娃对之前无感的《三国》书也开始感兴趣,前阵子她开始自己翻看这本大字版《晚安经典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插画是动漫风格,内容比较简单,不过编写得很适合孩子们阅读,加上字又大,所以挺适合刚入门时读。
04 下一步:今年暑假和小伙伴共读《三国》!
既然《三国》已经听进去了,那么下一步就是娃自己读《三国》的纯文字书。
今年暑假,除了《西游记》和《水浒传》,我们也将组织孩子们共读青少版《三国演义》(中国文史出版社,张燕均主编)
5月初将发布共读活动,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关注!
结语:
《三国演义》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的孩子要把中文作为母语掌握,就不能不了解《三国》。
比起《西游》、《封神》和《水浒》,能听懂《三国》,娃需要更强的中文和综合能力。
经过五年的能力积累和不断尝试,刹车娃小小鸟终于入了《三国》的门。
听懂《三国》是第一步,接下来,小小鸟期待和小伙伴们暑期共读《三国》经典。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