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总是有的
本文为『愿者闻之』公众号第82篇原创分享,于2022年10月15日首次发布,全文约4700字。
一说到孩子每天开始中文学习前的各种拖拉磨蹭、耍赖哭闹,不是十万个不愿意,就是光说不练,很多父母都头疼不已。
咱们交流群里也经常有爸妈对各年龄段娃吐槽:
时间捉襟见肘,娃却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爸妈再好的耐心都被消磨殆尽,总是不由自主地滑向情绪崩溃的边缘。
尝试过的各路方法,不是没用,就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效。
真想潇洒一点,放手不管!但大多数娃并不会就此体恤父母,浪子回头。
继续扛下去?不知哪天才是个头?会不会还没看到曙光,就已落得两败俱伤?
每天开始中文学习都备受煎熬,想打破相互折磨的怪圈,却无从下手。
怎么办?
我想,办法总是有的。
就拿我们家来说,老朋友都知道,我家小小鸟惯性极大,倔劲十足。过去何止是学中文拖拉,不管什么事,她几乎永远都深深地陷在上一个状态里,不能自拔。过去很多事情我们无法理解,后来我发现其实都是因为小家伙保持现状的意愿过于强烈,导致无法接受任何一点改变所致。
这种状态在正式学中文以来的7个年头里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一方面归因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脑在发育,能力在增长,每日先学后玩、先紧后松的习惯也在渐渐形成;另一方面也绝离不开我们作为父母一直以来不曾停歇的探索、思考、尝试和努力。
过去这些年,小小鸟早已不会因为启动中文学习发难,在很多其他事情的切换上也不再难比登天,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她已经会开启自己的小马达,全力以赴完成要做的事。这让我们欣慰。
小小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在此过程中提供了哪些助力?
这篇就和大家说一说。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认清事实,改变态度,合理预期
我以前觉得小小鸟如此拖拉,跟她的性格逃不了干系。但是后来接触的朋友、见到的例子多了,我发现拖拉在孩子身上是普遍现象,性格只是让拖拉的程度或者对象不同而已。
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我意识到:拖拉甚至都不是孩子的专利!
只要看看我们自己手头有哪些该做却还没有做的事情,答案就明了了。
人都有保持现状的意愿和惯性。哪怕是那些不安于平静生活,想要不断接受新挑战的探险家和创业者,看上去喜欢改变,其实他们也许只是在努力保持“不断有新刺激”的状态。
顺应与生俱来的意愿做事,保持现状、避重就轻,人会感到轻松舒适。
而改变状态需要自制力。就是说大脑通过分析,判断该做的事,做出理性决策,对各个相关的身体机能下达命令,并且真正将这道命令付诸行动。
这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硬件支持,科学研究说大脑中的前额叶就是干这事儿的。还说人类的大脑呈现出从后往前发育的趋势,而前额叶顾名思义长在前额那块儿,处于大脑中最晚才能发育好的区域。
有研究表明,大脑的整体发育在10岁以后进入青春时会经历第二次快速发展,此前第一次快速发展在婴儿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前额叶会一直长到差不多25岁才完全成熟。少部分人前额叶发展成熟需要更长时间。
前额叶还未成熟时的表现包括神经容易兴奋,做事只看眼下而非长远,注意力难以集中,明明道理都懂却仍然抑制不住地去做不该做的事,或者无法启动去做该做的事,还有其他各种管不住自己等等。(有关前额叶和大脑发育的内容,我把参考的文献列在文章最后)
由此看来,孩子在开始中文学习时拖拉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天生就不拖拉才是超常的存在,那是上天的疏漏。
上述科学事实告诉我们,小孩普遍比成年人更拖拉,和大脑发育没完成有关。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把预期降下来,别指望孩子会主动学中文,也别觉得提醒了几遍孩子就该知趣地拿起书来专心学习。
那我们是不是静待花开算了,让大脑自己长好了,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自制力的形成不仅需要“硬件”支持,还需要安装和更新“软件”,即:后天持续的训练。
大脑的成长离不开外界持续的刺激。正是这些持续刺激反复训练大脑,才促成其不断成长。
所以认清事实,知道拖拉很正常之后,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放手不管,而应当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尽我们所能地帮助孩子一步步学会管理自己,包括学习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
02 克服拖拉,什么事最好不要做?
上文提到,人都有保持现状的意愿,拖拉符合人性。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彻底消灭拖拉,变得没有人性;而是学会管理自己,在必要时刻能开启,克服拖拉。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然不能奢望短期内解决,而是要帮助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努力,学会区分轻重缓急,面对紧急的事情能够立即行动,面对重要的事可以做到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逐渐养成好习惯,最终能够做到在有需要的时候不拖拉。
所以不能用交换的方法,就是通过给孩子他们想要的好处,换得他们此刻的开启。这里说的好处包括得到想要的东西或权力,减免不想履行的义务等等。
虽然交换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治标不治本。
一来二去,当聪明的孩子把“学中文不拖拉”作为换取自己想要东西的筹码,父母早晚陷入被动的境地。因为孩子想要的东西或权力并不都是合理和应得的,当他们已经拥有了合理且应得的部分,欲望必然不会就此收手,而是会伸向不合理、不应得的部分。就此,父母陷入两难的境地。
选择不予满足,交换就此中断。
选择继续满足,也总有中断的那天。有可能是孩子觉得没什么意思,主动放弃了筹码。也有可能是父母已无法或不愿满足而不得不终止交换。
既然会终止,而且这过程往往来得比想象的要快,那么这类交换,根本就不要开始。
我向来觉得,孩子不能因为学中文启动快或者表现出其他好的行为,就得到本不该拥有的东西或权力。
而如果是本来就该得到的,并且我们有能力也愿意满足,这和是不是快速启动中文学习、学习是不是专心、认识了多少字、测验得了多少分……都没有丝毫关系,我就会爽快地满足,而不是用这些事或者任何其他筹码来交换。
不交换,我们可以怎么做?
03 邀请孩子制定日常惯例
很多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做长期打算,并着手于当下。
克服拖拉,快速开启中文学习,虽是长期过程,但靠的是从此时此刻开始,一步步积累而成。
我们首先可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这个概念来自《正面管教》。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和他们讨论:家中每个人需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花多久?怎么做?这些都是惯例。一边讨论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本子上。
把学中文作为日常惯例的一部分建立起来。
对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口头说清楚,学中文是他们每天要做的事,就像工作(或其他维持家庭运转所需的事)是爸妈每天要做的事一样。
无论是对大娃还是小娃,都需要明确一点:学中文是他们每天要做的事,而我们随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光建立日常惯例还不够,很多事情做比说重要。
既然学中文是一定要做的事,就不必一遍一遍地说大道理。父母的语言,孩子当然要学好。有些事情就是要做的,中文就是要学的。
简洁、坚定而有力的语言,最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真正的态度。
此刻比语言更重要的,是行动。如果父母远远地一边忙着手头的事,一边喊话“快开始学习了”,这和父母牵起孩子的手,带孩子走到书桌边,直视孩子的眼睛说:“我只说一遍,仔细听。现在,我们要开始学习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
1)先要确保孩子在听我们讲话,然后才说。
有一些引导性的话可以起到作用,比如:
“我只说一遍,仔细听。”
“仔细听,我等下会问你我说了什么。”
2)为孩子进入状态做好铺垫。
和孩子准备一份清单,列出学习前要做的准备和学习时的注意事项,内容要精炼。把清单打印出来,每次学习前先通读一遍。
清单会提醒孩子是否上好厕所、喝好水了,是否准备好学习需要的所有书本和文具了。
也会再次强调学习时不能做的事。
3)确保每个惯例都有截止时间。
为中文学习的每部分内容设定一个预期完成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得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们此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让孩子明白,如果无法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那么就会占用后面事情的时间。让孩子明白拖延会带来的自然后果,从而帮助克服拖拉。
要让这条可行,有个重要前提,即:
04 让孩子有事情可期待
据我观察,和小伙伴有约的时候,小小鸟会比平时更有动力快速完成包括中文学习在内的日常惯例。即便是没约小伙伴,在有事可期待的情况下,小小鸟也会有动力抓紧完成。
假如完成惯例之后,等待孩子的是额外的学习任务,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会有动力抓紧完成手头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希望,让孩子有所期待。每天给孩子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非常重要。
在这段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只要确保安全和健康,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以及怎么玩。
有的孩子可能会安静地画画、做手工。有的孩子可能会邀请父母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
这种时候,父母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配合。比如打闹游戏、捉迷藏,别觉得太幼稚而拒绝孩子。想想孩子主动邀请父母参与玩耍的人生阶段没几年,等孩子八九岁十来岁恐怕父母找上门都会被他们嫌弃,所以好好享受这几年不可多得的时光,投入到孩子主导的游戏中去吧!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不仅让孩子有期待,而且也是一个机会,让孩子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并且能够安排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此外,也可以在和孩子写“今日任务表”时,问问他们今天学习之后想做什么,把这件事也写上去。关于任务表,可以参考时间管理那篇文章,点这里阅读。
05 哪些拖拉可以事先预防?
那是不是有了动力,孩子就一定会快速开启并学完中文呢?
并不是。
首先,我们对孩子有信心,不代表非相信他们总能做正确的事,而是相信孩子大多数时候会做出与其年龄相符的行为。比如:他们不会像自己承诺的那样主动拿出中文书来,快速地学完。
其次,并非所有的拖拉都源于没有动力,有时候孩子磨磨蹭蹭可能是能力不足所致。
我们陪伴左右,随时准备着提供必要的支持,就可以减少能力原因所导致的拖拉。
当孩子理解课本内容有难度时,比如像咱们群里有些才5岁就学到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的孩子,其实他们的进度已经超前,认知发展相比于同龄孩子来讲也相当不错,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放慢脚步,暂停课本新进度,保持适量的复习,允许孩子多多阅读喜爱的课外书。
在攀登汉语峰之路上,我们不能只顾埋头往前赶路,而要记得时常停下脚步,看看孩子的状态,再和孩子一起看看走过的路,还有周围那么多赶路时没有注意到的风景,稍作休整,再继续往前走。
如果是大娃,进度赶不上认知发展的情况,暂时还难以体会到学中文和用中文的乐趣,那就先把学中文当作习惯来养成。
除了邀请孩子建立惯例、制定对整个家庭都可行的中文学习计划之外,也可以尝试把每天的任务细分。给每个细分的任务分配一小段时间,使用计时器(有关计时器可以点这里阅读)一段时间到了,如果还没完成,就开始下一个任务。一遍轮完,能完成的都完成了之后,再回到最初卡住的问题,找办法解决,而不是一直卡在那里,拖延下去。
总之,在孩子的习惯和能力足以形成自推之前,中文学习还需要我们的陪伴,不能放手。
06 结语
拖拉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的事,拖拉很正常。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养成必要时刻能够克服拖拉的能力。
建立日常惯例,明确学中文是每天要做的事情,不讨论要不要做,只说怎么做。
说之前确保孩子在听,多关注行动。带孩子学中文,做比说重要。
和孩子一起“画饼”,无论是学习完成后可以做什么事,还是给予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总之,让孩子有事情可期待,这有助于快速启动。
陪伴左右,在孩子遇到能力不足引起的拖拉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找总会有的。
全文完,感谢阅读!
下面是本文参考的文献:
1. JN Giedd, J Blumenthal, NO Jeffries, et al. Brain development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MRI study. Nature Neuroscience 2, 861–863 (1999)
2. JN Giedd. 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adolescent brain. Ann NY Acad Sci. 2004 Jun
3. L Steinberg.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 Trends Cogn Sci. 2005 Feb
4. K Ziva. The case for motivated reason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0 Nov
5. Frontline interview Deborah Yurgelun-Todd, Inside the teenage brain.
6. AE Guyer, EB McClure-Ton, ND Shiffrin, et al. Probing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anticipated peer evaluation in adolescence. Child Dev. 2009 Jul-Aug
7. BJ Casey, RM Jones, TA Hare. The adolescent brain. Ann NY Acad Sci. 2008 Mar
8. AA Baird, SA Gruber, DA Fein, et 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9 Feb
9. D Walsh, N Bennet. Why Do They Act That Way? A Survival Guide to the Adolescent Brain for You and Your Teen. Simon and Schuster; 2004.
欢迎加入“愿者闻之交流群”,与海内外用心娃妈娃爸交流切磋!
请先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并留言“申请入群”。
提示:群里每日进行大量经验心得分享,消息量大。
群风积极严谨,对广告和灌水零容忍,入群请慎重。
Comments